填志愿時是以學校為主還是以專業為主?如何合理填報?
填志愿時是以學校為主還是以專業為主?如何合理填報?
高考志愿填報都有哪些方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志愿填報內容,供大家參考。
高考合理填報志愿的四大“前規則”
規則一 選擇合適的大學
高校排名不是“萬金油”
社會上有很多根據教授人數、院士人數、碩士點、博士點、科研成果、儀器設備、圖書等評分的高校排名,大體能反映高校的辦學實力,但不盡科學和完善。筆者認為這些排名在考生填報志愿時,對了解全國高校的基本情況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解讀“高校排名”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同類院校是大體可比的,如同是師范類院校或政法類院校,從排名大體可以了解其辦學規模、教學科研水平等。不同類院校是不能簡單相比的,如排名相當的綜合大學與專業院校。此外,考生應從總體上看待高校的大體排名,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說不上在辦學實力上有質的差別。
認準高校“拳頭”專業
一是要去專門院校上學。語言類、法律類、師范類、財經類、醫學類等都有專門院校。在專門院校得到的訓練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別的。同是法律類專業,華東政法大學和西北政法大學的法律專業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法律專業是不同的。
二是要到學校的主體專業上學。綜合大學、準綜合大學多數是部委屬的院校,都有主體專業,辦學歷史長,辦學實力相當強。如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專業應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而不是中國農業大學;學語言類專業應報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而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樣道理,學中文專業應報首都師范大學,而不是北京理工大學。
規則二 選擇合適的專業
善于發現專業的“內在美”
很多考生對專業不了解,選擇時往往望文生義,或者看了專業名稱就立即定性該專業屬于哪個行業,其實,這些都是貿然的決定。選擇專業最重要的是要看專業的內涵——該專業包含哪些學科,設置哪些課程,這才是決定你將來從事職業和深造發展的核心因素。同一類別專業的課程設置相差并不大,如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課比較接近,2/3課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應該了解清楚所報考院校和專業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
你不可不知的三個事實
一是專業“模糊化”。現在專業模糊已成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實行按院系招生,寬口徑,厚基礎,在大一、大二學完基礎課再分專業。如北京大學按理科試驗班、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招生。同濟大學按經濟學類、生物科學類、電子信息類、環境科學類、機械類招生。
二是傳統專業問題。長期需求的專業,就業和深造的適應面寬,可持續發展性強,不會出現短時異常過“熱”現象。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必影響行業發展,帶來人才需求的變化,但是不論怎樣變化,有些傳統專業如機械電子類、土建類、醫療類、會計類、語言類專業的社會需求量都會相對穩定的。
三是熱門專業與就業率問題。有些熱門專業都是短期需求的專業,多屬操作性學科,人才適應面比較窄,受政策影響大,持續“高燒”時間短,也有可能突然降溫變“冷”。因此,專業的冷熱是變化的。此外,大學教育與就業率的關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能將就業率或失業率作為填報高考志愿的主要參考。有調查顯示,2007、2008屆畢業生半年內失業最高的八個專業分別是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而這些當中的大多數專業也是考生報考時追逐的熱門。
規則三 學校和專業,魚與熊掌兼得
填志愿時是以學校為主還是以專業為主?
成績優秀的高分考生最好選擇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專業可以偏基礎,畢業后再確定發展方向。
成績較優秀、考分相對較高的學生,即一本中分段的大部分學生,要學校與專業并重,比較理想的選擇是專業類院校的主體專業。學校與專業不能兼顧時,如果以選擇學校為主,專業要盡量靠近學校的主體專業,或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果以選擇專業為主,就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情況,專業最好是自己很感興趣或畢業后找工作時有優勢的專業。
成績一般的考生要優先考慮專業,其次考慮學校。這部分學生學業成績雖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學習潛力也不同,其優勢和潛質即使個人和家長也未必認識到了,這種差異對大學的專業學習往往影響較大。因此,選擇適合自己潛質的專業,會給個人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準備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應以專業作為填報志愿的出發點。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訓為基礎,因此,考生要從選擇職業的角度出發選擇專業。在選擇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有的專業雖然很熱,但就業面卻較窄,只有一二個行業需要,而有的專業廣泛分布于多個行業,就業面寬。二是充分考慮本人的興趣及潛能,對于一線的技能性崗位,如果考生始終抱有足夠興趣,不僅可以更好地勝任工作,而且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金融、交通、物流、物業、IT、商業、電訊等行業今后必將快速發展,這些行業的技能與管理崗位正呈融合趨勢,傳統意義上的藍領白領已無明顯區分。
規則四 實力定乾坤
科學分析成績趨勢
一是平時成績:根據考生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期間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年級排名,其基本實力可以大體判定。考生要注意對歷次考試成績穩定、波動、漸升、漸降等不同情況做符合實際的分析。
二是模擬考試成績:一模給壓力,二模給信心;一模相對偏難,二模相對偏易。一模試題在難度、區分度、知識點、熱點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時間,學生變化較大。評判高考實力一般以一模考試成績為主要參考依據。但考生要認真分析哪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更接近自己的真實水平。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定實力
第一,填報志愿前與班主任溝通,了解自己幾次模擬考試成績的排名情況,了解本校各層次學生在歷年高考中的錄取檔次、比例數據,并聽取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對你填報志愿的建議。第二,參加招生院校現場咨詢和高校開放日,向高校招辦詢問,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區錄取人數及名次。
填報志愿必看:走出高考專業選擇的N項誤區
每年填報志愿期間,筆者接受考生和家長咨詢時,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我選什么專業好”。其實,這個問題,筆者無法回答。到大學學什么,應該是考生經過很長時間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深造甚至人生規劃深思熟慮后得出的結果,而不是向別人求教答案。填報志愿怎樣選擇專業,很多考生都在問。這里,筆者將近年來考生在選專業時容易走入的誤區為各位考生進行總結,也希望你們能從誤區里找到答案。
誤區一:忽視個人潛能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從眾。從知己來說,就是對自身進行認真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與潛能。然而,現實中許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忽視個人興趣、潛能,往往跟著感覺走,別人報啥我報啥,好朋友選啥我選啥,犯了盲目從眾的錯誤。正確做法是:在填報志愿前,應認真對自己的性格、興趣、潛能進行剖析。如性格外向型的考生,平時喜歡與人交往,屬于興趣類型中的“喜歡與人接觸”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對銷售、采訪、傳遞信息一類活動感興趣,可以選擇記者、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市場銷售人員等相關行業的專業;性格內向型的考生,屬于興趣類型中“愿與事物打交道”的人,則可以選擇會計、編輯等相關行業的專業。
誤區二:亂擠熱門專業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另外一個誤區是:盲目擠熱門。筆者在接受咨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么專業熱?”“什么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其次,熱門專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專業的“熱”與“冷”總是相對的,一段時期的“熱”可能會帶來另一段時期的“冷”。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金融、外貿、財會、法學等相關專業成了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許多院校紛紛開設,這種過熱也帶來上述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壓力相對過大。隨著能源戰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地質、石油、地礦等傳統冷門專業也在逐漸升溫,近年來相關專業的錄取分數持續走高。
再次,熱門專業并非都是師資力量強或是學校的名牌專業。專業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家長太功利,單純從眼前就業、待遇、收入來決定專業的選報。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部門、行業壟斷逐漸被打破,真正對考生有用的還是在學校學的真本事。
最后,熱門專業并非都適合考生的發展,因為考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潛能是有區別的。如金融學、會計學專業,屬于熱門專業。有的人適合學,有的人則不適合。在選專業問題上,適合自己最重要。
誤區三:忽略專業內涵
有的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喜歡根據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了解。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許多高校都開設材料工程專業,但由于學校的不同,其發展方向有差異,如哈工大材料工程專業實力很強,因為它研究的材料與航天有關,既有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工程專業,則更強調在金屬材料上,因為其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絲綢材料,因為它是由浙江絲綢工學院發展而來,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的蠶學館。因此,考生在選專業時,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是否屬于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
總之,對專業的了解越詳細越好,就像交朋友一樣,僅僅以貌取人是不合理的。同理,選擇專業,僅憑專業名稱,沒有詳細了解就“定下終身”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