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群體的一部分,他們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發揮。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
一、六項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1.正確的角色認知。即能恰當地認識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環境。即在教育中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反應適度,積極進取。
3.教育的獨創性。不人云亦云,能創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慮程度高。能忍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能正確處理學生、家長、同事與領導的關系。
6.能適應與改造教育環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斷適應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環境。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應遵循:
1、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對教師角色認同,勤于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
2、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特點,能正確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4、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具有教育的獨創性;。
5、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視感受情緒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解決策略:
1、教師要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素質,要有寬廣的胸懷。撇開自身職業來看也是如此。“在自己拗不過的時候,不妨想想阿Q精神,他有一點是值得借鑒的,那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2、教師要看開一些。畢竟我們所處的時代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不能站在現實中永遠瞧著達不到的理想狀態。因此,教師調整心態,為自己解壓,就顯得尤為重要。改變不了世界,就試著改變自己。”
3、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防衛工作。
(1)是在調節、控制情緒上下功夫,通過自我情緒的調節,有意識對情緒的發生、發展加以調控,尋找有效的、適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
(2)是教師要保持正確的處事態度。正視現實,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是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主動適應環境,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才能真正擁有心理的安全感。
4、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心理環境影響心理健康水平,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熱愛教育事業,正確認識教師工作,自覺履行教師職責;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增強教師對挫折的耐受力。教師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識,在挫折中激發自身潛在的能力與活力,加強教育責任心,積極調整心態走出挫折。教師遭遇挫折后應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明確是非標準,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6、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自己:
(1)對同事——學會相融。 我們與領導的關系是——樂隊與指揮,從領導的角度和高度出發,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利益,應以大局為重;我們與同事的關系是——樹木與森林。同事關系和諧,身邊有一些理解和關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會多幾分安全感,工作就會充滿快樂。
(2)對學生——學會悅納。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是可以教好的。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學生。教師應該用一顆寬容的愛心去保護孩子的個性,而不要用統一的模式來評價孩子的發展。
看過“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人還看了: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





上一篇:教師健康知識問卷
下一篇:居民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