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經濟形勢政策心得體會(3)
2017中國經濟形勢政策心得體會篇3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
摘要: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期間的二十年,世界經濟經歷了被經濟領域專家學者稱之為"大穩定"的階段,特別是2002年到2007年這五年,世界經濟處于黃金時期,經濟高速增長,在這個階段,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和除了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都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穩定增長,中國在這個階段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直到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斷了世界經濟的增長。但是直到2010年,還有大部分人認為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只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現象,政府認為采取一定的經濟刺激策略就能讓經濟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因此各國政府聯合起來采取了宏觀經濟政策,但是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而我國的經濟隨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本文將就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展開探討。
關鍵詞:經濟發展;新常態;戰略思維
引言:我國于2014年年底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應該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有正確的認識,并根據現有狀況準確的判斷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必須有辯證的、歷史性的認識,特別提出要認識、適應并恰當的引領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也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的邏輯。但是目前對新常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錯誤,具體來說就是在認識新常態是簡單的、片面的、固定的、靜態的,存在片面化、簡單化等問題,認為新常態是能夠自然保持的經濟增長狀態,因此不必擔心新常態的發展狀況,存在這些錯誤和缺陷對于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存在不利影響。正確的認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并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才能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1、經濟發展新常態概述
我們所說的常態就是正常狀態,而新常態就是新的正常的發展狀態。正常的經濟增長率會在一定的范圍內正常波動,這也是經濟增長的特點之一,按照經濟周期理論,不論是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都不可能呈現直線式增長狀態,國民經濟總是在不斷波動,而高新企業不斷出現發展壯大和落后企業倒閉破產都是經濟發展的正常狀態,不論是消費結構、產業結構還是科學技術,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對于我國的勞動力產業結構,以往比重最大的為第一產業,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只需要更少的勞動力就能夠得到足夠的工農業產品,因此比重最大的逐漸轉變為第三產業。由于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點加速并且不斷變化,也是經濟發展的正常狀態。
經濟發展的非常態是與常態對應的,在衡量非常態和常態時,需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例如在分析我國經濟增長時,不能僅就經濟增長速度談速度,認為經濟低速增長或者高速增長是常態。在分析經濟增長狀況時,需要分析多個方面的因素:(1)生產要素能否支撐經濟增長;(2)物價是否穩定,正常的、健康的經濟增長應該是低通脹、高增長的,如果經濟增長存在高通脹、低增長或者高通脹、高增長等現象,則說明經濟增長滯脹或者過熱;(3)經濟增長是否在環境容量允許的范圍內,過去幾十年里,裊裊炊煙顯然不是環境污染,但是在現在則是環境污染的標志;(4)經濟增長穩定與否,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忽高忽低,階段性經濟增長極不穩定,那么說明經濟運行是不健康的;(5)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也就是穩定的、長期的曾張,如果目光短淺,用短時間的經濟增長換取國民經濟的長期增長,顯然是得不償失的。目前世界各國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綜合國力和經濟增長的競爭,一些國家進入了"中等收入"狀況,主要就是國民經濟沒有實現可持續增長。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主要是由于:第一是生產要素無法滿足經濟高速增長的要求,原本的勞動力、自然資源供給接近無約束或者無限供給,現在則是有限供給,在某些階段甚至出現了短缺問題,實際上就是能源和自然資源難以維系經濟的高速增長;二是環境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環境容量導致經濟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三是經濟增長不夠穩定,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率最低和最高相差可以達到11個百分點,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問題嚴重,我國居民的名義收入和實際收入將會存在嚴重差異。我國目前的客觀條件要求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在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盡力保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盡量保持通貨膨脹率的正常。
2、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錯誤認識
(1)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并不是不顧及經濟發展速度,而是要讓經濟發展從高速狀態進入中高速增長狀態,一些人認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不需要考慮經濟發展速度,這是對新常態的錯誤認識,我國已經進入經濟增長換擋期,但是是換中高速檔,而不是低速檔。我國對于宏觀經濟的調控有一個底線,不可能放任經濟增長或者減少,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對于任何經濟增長都是適用的,因為只有保持經濟增長,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得以體現。我們必須追求可持續、質量高和集約型的經濟增長;(2)必須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如城鄉居民收入、職工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等,加快發展是改善落后狀況和解決發展中問題的有效途徑;(3)要避免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停滯導致社會問題增多造成的。對經濟發展有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即使一個國家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低速增長階段。
3、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
3.1保持正常的心態
經濟增長回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我們不能逃避只能適應。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經濟容量增大,增長速度勢必會有一定的回落,就像滾雪球,雪球比較小的時候滾動速度較快,體積變大后滾動速度就會放緩,雪球越大滾動速度越快是不符合常理的,速度降低的情況下經濟容量仍然在增大;經濟增長的適度回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環境和能源的緊張或者短缺狀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諸多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和能源短缺等,我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并不是唯一,同時還要保證環境的可持續增長。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力改善生態環境,是我們應該堅持和奉行的理念,切忌用犧牲環境換取短期的經濟增長,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3.2深化對經濟發展的認識
經濟增長側重量,經濟發展側重質,也就是經濟發展并不是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經濟增長,要實現經濟發展就必須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是經濟增長不一定會帶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也不代表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能夠實現協調發展,這些系統都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各自獨立但是又相互影響,任何一個子系統出現故障都會對其他子系統產生影響,經濟發展能夠為其他方面的發展提供物力和資金支持,但是并不代表經濟發展其他各項也能夠隨之發展。
3.3建立完善的機制體制
要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狀況,革新對政府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在新常態的大環境下,應該采用新的思路;分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和政府的不同功能,盡量減少出現諸如政府職能錯位、干預太多等問題。
結束語
綜上,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環境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創新驅動力,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01):63.
[2]齊建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語境解析[J].西部論壇.2014,(09):46.
[3]劉生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和形成機制[J].經濟縱橫.2015,(03):85.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