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藥品政策法規盤點解析(2)
2017年藥品政策法規盤點解析
5、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進軍基層醫療市場。
國家針對基層醫療提出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在四處對中醫參與分級診療做了明確安排:
1)是“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時,指出城市三級中醫醫院充分利用中醫藥(含民族醫藥,下同)技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和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門診診療服務。
2)是“大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時,要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和醫療康復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特色診療區建設,推廣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3)是對于縣級中醫醫院,提出要重點加強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推拿、骨傷、腫瘤等中醫特色專科和臨床薄弱專科、醫技科室建設,提高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
4)是在《考核評價標準》中,明確到2017年,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占同類機構之比分別達到100%、100%、85%、7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30%。
2016年,新醫改真正進入了深水區,其中最主要的標志之一就是國家在270個城市進行分級診療試點。基層醫療市場同樣是一個政策性趨勢明顯的市場,醫藥企業要吃透基層醫療市場,必須先吃透國家相關政策。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村鄉鎮衛生院為代表的主流基層終端和以社會單體診所、專科診所為輔助基層終端2017年藥品銷售將出現井噴,它們也將成為醫藥企業你爭我奪的主流渠道之一,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正在加速進軍基層醫療市場已經在成為現實。
6、有“雙輪驅動”的中醫藥適宜技術企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品牌企業開始涌現。
中國國家層面有兩個“大業務員”即和李。有一句口頭禪:“中國的中醫藥是打開世界各個國家大門的一把鑰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推動下,國家層面2016年出臺了很多相關中醫藥產業政策和法規,如《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醫藥法》(草案,二稿)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推動了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發展。
中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藥技術。現代醫學認識“中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傳統療法”, “中醫特色療法”或稱為“中醫民間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范圍廣泛、歷史悠久,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具有"簡、便、效、廉",是中醫傳統特點之一,同時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中醫適宜技術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掘利用和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是一項重要的中醫傳承工作,深受社區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歡迎。
由于中醫適宜技術的重要作用,許多大的品牌企業根據其特點紛紛建立了專門的學術團隊及培訓團隊。依托學術支撐、培訓支撐的“雙輪驅動“”和銷售團隊的巨大力量為基層醫療終端做好服務的同時,既推動了中醫適宜技術的廣泛傳播,又有效地進行了企業的品牌宣傳。中醫藥適宜技術真正地像一道防火墻,既保護了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又真正使廣大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抗生素濫用和輸液的危害。“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老百姓所認可。四川百利制藥有限公司和陜西綠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比較卓越的代表。
7、第四終端(中醫館、國醫堂)異軍突起,成為醫藥企業進軍基層醫療市場的重要終端。
國家相關政策中規定:各級公立醫療機構要逐步設立中醫館或國醫堂,進行中國傳統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臨床推廣,大力發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在此我們把它們統稱之為第四終端(亦包括社會中醫館、民營醫療機構、公立中醫院)。
一些有靈敏市場嗅覺的醫藥企業已經組建了專門的營銷團隊進行中醫館和國醫堂的市場維護,中醫館和國醫堂也成為醫藥品牌企業進軍基層醫療的重要終端。
8、醫藥零售連鎖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連鎖企業將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中國醫藥分開的行業趨勢越來越明顯,連鎖藥店正在成為上市公司逐鹿的香餑餑。中國醫藥連鎖業發展至今,經歷了最初的粗獷管理,再到現在具備初步的醫療服務屬性。國家商務部權威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醫藥連鎖企業超過20萬家,醫藥連鎖藥店門店達465000家。連鎖藥店將成為中國醫藥分家后最大的分享者和得利者。
1)連鎖藥店紛紛進入資本市場,為后續做大做強積蓄力量。
進入2016年,已經上市的連鎖巨頭有云南一心堂、湖南老百姓、湖南益豐三巨頭外;在新三板掛牌的則有易心堂、聚豐堂等。
中國的藥品零售市場處于上升狀態,發展空間很大。特別是今年國家在廣西柳州市、湖南永州市等城市進行醫藥分家試點,允許患者持院內處方到院外購藥,更是凸顯出了國家欲拉開醫藥分家序幕的端倪。
隨著中國醫藥零售企業集中度越來越高,2017年醫藥零售連鎖業態的資本擴張步伐將更快,未來將有更多的連鎖藥店躍上新三板或直接上IPO。權威專業機構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中國的醫藥零售市場年銷量由1000多億元人民幣,增加到了3300多億元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達8.5%以上;其中縣域連鎖2015年的市場增長率更是高達22.6%。
2)并購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十多年來,醫藥零售市場的“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現象不曾間斷。在實現上市之后,連鎖藥店上市公司大多走上了并購擴張之路,2016年云南一心堂和湖南老百姓紛紛出手,演繹除了一個個精彩的行業并購案例。據說,國家相關部門也在擬定專門的《連鎖藥店規范管理辦法》,相信醫藥零售市場將越來越規范,也將隨之迎來投資、擴張的又一波熱潮。
相信隨著國家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改革不斷的深入,醫藥連鎖業態將越來越受到眾多資本的追捧。2017年,也同樣會有越來越多的醫藥連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9、品牌醫藥企業將積極參與醫療機構藥房托管。
2015年5月8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縣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未來的醫療機構將逐步市場化,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逐步引進社會資本,建立法人治理結構。這為醫藥企業托管公立醫院藥房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依據。
藥房托管是指醫療機構通過契約形式,在藥房的所有權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將其藥房交由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并能夠承擔相應風險的醫藥企業進行有償的經營和管理,明晰醫院藥房所有者、經營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保證醫院藥房財產保值增值并創造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活動。
與眾多藥品分銷企業一樣,藥價的不斷降低和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也讓醫藥陷入了微利的境遇。有業內人士分析,藥房托管工作的推行正成為醫藥新的發展機遇,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醫藥企業對于藥房托管業務正寄予越來越多的期望。康美藥業在公立醫院藥房托管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中小型醫藥企業放棄醫藥市場的角逐,轉型進軍大健康市場。
當下的中國醫藥人都知道醫藥行業是朝陽行業,已經進入醫藥行業黃金10年,這個從理論上來講沒有錯。但是如果把整個大健康產業比做海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治病救人的醫藥事業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治未病的保健事業尚且沉在水面下的部分大得更加驚人。國內眾多中小型醫藥企業雖然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突破之路,但大多已經開始反思,謀求轉型。
據圈內資深朋友介紹,日本藥店的分類管理非常有特色,專業的處方藥店是藥店中的一種類型,而大健康藥店又是藥店中的另外一種類型;臺灣的藥店就更有特色,藥店中大健康產品占比高達70%,藥品占比才達到30%。現在隨著中國廣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由治病為主轉向以防病為主,預防保健走在個人健康維護的前列。這種復合型的藥店也將在中國不斷涌現,它們比單純經營藥品的藥店將更具競爭力。這種藥店+商超的方法,是中國藥店未來發展最為理想的出路,可以使藥店走上良性的發展軌道。它們也為大健康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需求。
藥品政策兩票制落實
深改組會議要求,必須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完善藥品采購機制,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改革,減少流通環節,凈化流通環境,整治突出問題。要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
“兩票制”是藥品流通與使用政策重大調整的具體體現。國務院提出藥品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所謂“兩票制”政策要求,至今已近一年。行業內對“兩票制”討論頗多,比較多的議論是分析實施“兩票制”可能帶來的企業整合、利益調整、市場格局的變化等。許多人對“兩票制”能否真正推開持觀望、置疑態度,認為此項政策涉及到整個藥品利益鏈的重大調整,相關各方很難取得一致。藥品生產、流通與使用環節,都對這項改革表態謹慎,都對可能面臨的“蛋糕”分配機制心存憂慮。更多的人則認為,“兩票制”也許只是一種局部地區的“試點”,是政府提出的“未來走向”,距真正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上述種種活思想的影響下,業內在前期對“兩票制”的應對之策有限。豈不知央視的一則有關藥品“回扣”的曝光,使大家如夢初醒,“狼”真的來了!
雷聲之后,雨點很快隨之而下。深改組對“兩票制”的實施使用的“推行”兩字,沒有“積極”、“有序”之類的修飾,表明這個事情已經沒有商量了,必須就這么做。
果然,“兩票制”政策迅速落地。1月10日,國家衛計委等幾個部門聯合推出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實現“兩票制”的具體舉措,開了新聞發布會,請有關地區介紹了經驗,回復了社會各方面的“關切”。已經不存在做與不做的問題,只是怎樣做好的問題。接受和適應這種改變成了藥品企業與醫療機構的不二選擇,除非放棄。
逃離或者成為人家的“子公司”是大多數中小藥品批發企業需要抉策的一個現實問題。“醫藥代表”群體則需要思索今后的生存方式。與之前相比,醫生們的工作也許會更加聚精會神、心無旁騖。藥品生產企業則需要考慮“異地設庫”問題。對眾多物流企業而言,藥品“兩票制”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有關各方都會面臨考驗,成功最終屬于超前謀劃、積極應對、準備充分、不懼艱難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