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創業指南>辦事指南>政策法規>

    2017公共政策概論作業(2)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公共政策概論復習題

      一、單選題、填空題

      1、公共政策是政府為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強制性經常與懲罰性 措施相聯系,若缺乏這種措施就將失去權威性。

      3、政策的調控功能常常表現出特有的傾斜性,即鮮明地強調政府工作的側重點。

      4、“政策科學”的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體是公共政策主體中最核心,并發揮獨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視政策對象——公眾為伙伴。

      7、決策權力的角逐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因為政治權力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

      8、個人決策模式包括個人專斷式和個人負責制兩種具體形式。

      9、決策中的各種智囊組織經常被稱為決策者的外腦

      10、決策權力的橫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結構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權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門的分化。

      11、在政策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間的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于不同的參與者對它的共識

      17、在政策方案執行過程中,偶然失效是指執行過程進入正常狀態的失效。

      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執行模型。

      19、人們把分析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失效現象所描述的曲線稱為浴盆模型

      20、史密斯認為,政策執行中有四個基本要素是必須認真考慮的

      21、人們把對政策接受的反應,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

      22、政策效果評價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價值判斷

      23、在任何決策過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總是混合在一起的。

      24、政策評估是對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斷

      26、思維就是有意識的頭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關系所作的自覺性、概括性與間接性反映,而思維方法則是指人們依據事物的客觀規律而形成的思維規則和手段。

      27、對于利益不相關的決策類型,一般來說應當強調“公事公辦”。這是一種十分恰當的“職業行為”思維類型,無論是在利益相關決策還是利益無關決策中,我們都需要提倡。(7)

      28、在某些認識媒介的誘導、啟迪下,思維者突然豁然開朗的思維過程指的是靈感思維。

      29、完全理性思維中存在一個基本的假定是人類的行動是或者應當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夠從實用主義的觀點把人類的行動解釋為合乎理性的。

      30、科學家明確地直接把系統作為研究對象,一般公認以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論”的概念為標志。

      31“系統分析”最早是由蘭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32、下列關于知識經濟時代特征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社會組織層級化

      33、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主體應該樹立發展型政策理念

      34、多者博弈的公共決策體制其實質是公共決策權力多元化

      36公共政策的邏輯起點是公共問題 37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問題。

      38、公共利益是公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

      39、公共政策的歸宿在于及時有效地解決公共問題。

      二、多項選擇題

      4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對全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落實 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41、政策的導向是行為和觀念的導向。

      4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分配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

      43、公共政策核心主體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政黨 。

      44、公共政策主體體系包括:核心主體、準公共政策主體、社會公眾。

      45、公共政策主體能力主要包括:規制社會成員行為的能力;引導公眾觀念、行為的能力;調控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能力;公

      共政策體系內部的互動及整合能力

      46、公共決策體系包含著信息、智囊、決斷、監控等子系統

      47、外部監控體系是由 人民群眾、新聞輿論、社會團體等組成

      48、決斷系統在公共政策及其運行中的作用有:選擇政策方案、確定政策目標、設計政策方案、界定政策問題

      50、確定決策目標的標準是:目標具體明確;目標有效協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目標與手段的統一

      51、擬定公共決策方案的原則有:多方案原則;排斥性原則;多要素原則;可操作性原則

      52、決策過程中決策者形成共識的途徑通常有:交換、說服、強制

      53、追蹤決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點、雙重優化、心理效應

      54、史密斯認為,理想化的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環境因素是政策執行過程中所牽涉到的重大因素

      55從政策執行者對執行政策的態度分析,政策執行問題有如下幾種:抵觸型、僵化型、滯后型、折扣型、結構型

      56政策環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樣性、動態性、交叉性、突發性

      56政策環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樣性、動態性、交叉性、突發性

      57、公共政策評價的基本內容是:規范、信息、分析、建議

      58、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公共政策評價可以分為: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事前評價、執行評價和事后評價 59客觀、全面的評價標準需要各類人員通過協商、平衡利益關系中產生

      60處于不同地位的人們,對政策效果評價的態度會支持和反對

      61 公共政策效果的類型有:直接效果、附帶效果、潛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2立體思維的內在特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層次性、多維性、聯系性、系統性、整體性、動態性 63創造性思維的各種基本形式包括直覺、靈感、判斷、頓悟

      64、頭腦風暴法的優點有:①專家團體所擁有及提供的知識和信息量,比單個專家所有的知識和信息兩要大得多②它使專家交流信息、相互啟發,產生“思維共振”作用,爆發出更多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③它能夠發揮一組專家的共同智慧,產生專家智能互補效應④專家會議所考慮的問題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備選方案,比單個成員單獨思考及提供的備選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65按照人們決策時對自然狀態規律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將公共決策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 66按照性質不同,可將公共決策劃分為程序化決策、非程序化決策 68決策支持系統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69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有:社會主體知識化、社會組織扁平化、政策信息公開化、民主參與大眾化

      70下列關于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的關系的論述中,正確的有:知識經濟的興起要求實現政策創新、知識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識經濟的發展影響公共政策的執行

      71發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內容包括:創新超前觀念、科學民主觀念、公平優位觀念、人本觀念。 72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決策體制、民主參與決策體制、網絡化決策體制

      73為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各國需要調整的公共政策包括:產業政策、教育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 74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呈現出的新特點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學化、信息化 75、公共政策案例的特點有公共性、管理性

      76根據公共政策案例記錄的過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為:未來公共政策案例、實時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77公共文化的內容包括:對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認識,對公共道德觀念的認識,對公共責任必要性的認識 78公共問題橫向性質維度的內容包括:管制性公共問題、服務性公共問題

      79、體現了公共政策的未來基本走向的說法有:公共政策應當是講究公平的、公共政策應當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應當實踐科學化

      三、名詞解釋

      80、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據特定時期的目標,在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和落實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81、公共政策主體:是指參與、影響公共政策全過程,對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作用的組織或個人

      82、公共政策主體能力:是指政策主體能否成功地適應環境挑戰及其程度,即在環境的挑戰下,政策主體能否應付或適應這些挑戰,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83、決策權力:可以定義為一種法律權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動中做出選擇的權力,或者是影響政策主體、推動他去選擇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動的權力。

      84、集權制:是指權力集中于上級決策組織,上級組織包攬較多的決策事務,下級只能依照上級指令行事的決策機制。 85、分權制:是指各級決策組織在各自管轄的范圍內享有決策權,上級無權干預下級決策活動的決策體制。

      86、公共政策監控系統:是指由政策系統之外的人員和機構組成,對政策行為、政策方案的內容和執行,進行監督和控制的機構 88、行動理論:認為政策執行是指對某一項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廣泛行動。

      89、組織理論:認為政策執行需要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執行。在人們所建立的各種組織中,執行組織是最嚴密的。因為它適應了執行中所需要的迅速準確之特點。負責執行的組織,其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屬性,往往影響到該組織執行政策的能力

      90、因果理論:大致包括三類內容:⑪把政策決定看成是一種假設,一張“指導人們從當前情況導出設計目標的地圖”。政策執行是按地圖所指引的方向到達目的地;⑫把政策中的潛在因果假設分為兩個因素:貫徹影響力和技術能力。

      91、管理理論:認為主要負責政策執行的行政機構,不僅受其合法委任權的影響,而且還要受到與之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影響,政策系統中立法機關干預的影響,以及特定的政治環境中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該理論把“管理”與“執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義詞

      92、交易理論:認為政策執行是一個政治上討價還價的過程。這中間,政策執行者與政策對象之間通過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種力量的互動過程中,達成某種妥協、退讓或默契。依據某種價值標準制定的政策目標與方案是較為理想的結果,但在實際中卻是行不通的。

      93、系統理論:認為政策執行過程的分析,可以理解為外界環境對政策系統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系統產生了政策輸出,由政策結果和反饋提供了政策的評價與再輸入過程。 94、演化理論:認為在提出政策問題、制定政策目標、擬定政策方案的過程中,都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標實際上會產生矛盾與沖突。政策方案是粗線條的設計,因而在實際執行中,會對原有目標不斷地重新設計。政策制定是反復的形成、執行、再形成的演化過程 97、正式評價:是指事先制定完善的評價方案,嚴格按規定的程序和內容執行,并由確定的評價者進行的評價。

      98、非正式評價:是指對評價者、評價形式、評價內容沒有嚴格規定,對評價的最后結論也不作嚴格要求,人們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對公共政策做出評價。

      99、公共政策評價:是指論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政治行為,目的在于取得有關這些方面的信息,作為決定政策變化、政策改進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據。

      100、完全理性思維:完全理性思維中存在一個基本的假定,即人類的行動是或者應當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夠從實用主義的觀點把人類的行動解釋為合乎理性的。擁有完全理性思維特征的公共決策者追求完美主義類型的決策。他們認為,決策者可以搜集完備所有的決策因素,并且決策系統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分析這些信息,因此可以選擇一個最佳的決策方案。

      101、經濟合理性思維:是對完全理性思維方式的一種改進或具體化,并且是現實公共決策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這一思維方式將決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經濟可行性這個核心問題上,用經濟的數量規則來限定無限的理性追求,將對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預算約束之內。

      102、漸進思維:漸進思維指導下的公共決策者通常認為,政策制定和貫徹是而且應當是通過緩慢的進展和小心的改變實現的;目標應當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調整;他們認為所謂最優化純粹是烏托邦,能夠較為滿意就已經不錯了;他們懷疑人類是否有能力來劇烈地改造未來,主張走一步看一步。漸進思維是對完全理性思維的又一種修正。

      103、順序決策思維:主要用于當知識和意見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時候。在第一階段,決策者往往同時較多地選擇一些處理方法或決策,在取得新的認識和更為一致的意見后再過渡到下一階段, 然后選擇比較可行的決策。 這種思維有利于在十分不確定的情況和無所適從的條件下進行公共決策。

      104、劇烈變革思維:主要運用于重新設計,或者是終止和替換現有系統的決策類型。劇烈變革思維強調決策的迅速和徹底性,要求在較早的時間內

      和較大規模下改變系統的運行情況。當系統的問題很多而且積重難返,關系盤根錯節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決策。

      105、頭腦風暴法:是一種專家會議法,可用來產生有助于查明問題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標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創造性思維專家奧斯本首先提

      出的一種加強創造性思維的手段。它可以用來產生大量關于解決問題的潛在辦法的建議。它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專家一道開會研究,共同對某一問題做出集體判斷。

      106、德爾菲方法:是一種直覺預測技術。它是1948年由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首先發明的,以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諭之地、可預卜未來的阿波羅神廟原址“德爾菲”命名。這種技術最初是為軍事策略問題的預測而設計的,后來逐步為政府部門和工商業所采用,并擴展到教育、科技、運輸、開發研究、太空探測、住宅、部門預算和生活品質等領域。

      107、系統:指由兩個以上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與外部環境發生聯系的有機整體。(8)

      108、系統方法:所謂系統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從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而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優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8)

      109、系統分析:最早是由美國蘭德公司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統分析就是對一個系統內的基本問題,用系統觀點進行思維推理,在確定和不確定的條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過分析對比,為達到預期目標選出最優方案;也可以說,系統分析就是為政策主體選擇一個行動方向,通過對情況的全面分析,對備選方案擇優,為政策主體提供可靠的依據。

      110、決策支持系統:是指輔助決策工作的一種計算機系統,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米切爾.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是以管理科學、運籌學、控制論和行為科學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模擬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手段,面對半結構化的決策問題,支持決策活動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機(計算機)系統。

      111、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形態,是以知識資源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是以信息的生產和利用為核心,以人力資本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強大的系統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體系為后盾,以追求知識價值的不斷更新為目標的經濟。

      112、扁平式組織:扁平式組織削減了許多內部層級,使自身結構變得相對簡單,這種組織結構強調信息共享,重視橫向聯系與協作,重視權力分散、

      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強調人力資源開發。扁平的學習型組織因其有利于信息傳輸的優點而成為公共組織的變革趨勢。

      113、公共決策體制:所謂公共政策體制,不僅指公共政策權力在政策主體之間進行分配所形成的權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體在政策過程中的活動程序

      115、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領域內某個管理問題或政策問題的描述和記錄。

      1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種。它是指運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對公共政策案例進行辨析,發現和解決公共政策問題,以促進對公共政策認識和研究的深化,改進公共政策實踐的一種研究方法。

      117、公共問題:是指那些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廣泛影響,具有不可分性,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性社會問題。

      118、公共利益:是個人與其他社會成員所共享的資源與條件。

      119、公共責任:意指社會成員對參與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責任心和自覺性,也意指他們對其行為結果承擔責任的程度。

      四、簡答題

      12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整體性;超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合法性。 12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與分配功能。

      124、試分析:哪些人群容易從公共政策中獲得利益:①與政府主觀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②最能代表社會生產力發展方向者③普遍獲益的社會多數者

      125、公共政策分析基本要素的基本內容:政策問題、政策目標、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資源、政策評價標準、政策效果、政策環境和政策信息。 126公共政策主體體系:公共政策主體指參與、影響公共政策全過程,對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作用的組織或個人。它應該包括政府主體、準公共政策主體和社會公眾

      127、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的內容:① 規制社會成員行為的能力;② 引導公眾觀念、行為的能力;③ 調控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④ 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能力;⑤ 公共政策體系內部的互動及整合能力。 128、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必要性:① 從實踐來看,公共政策主體能力不足;② 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現狀不能滿足日益增加和多樣化的公眾需求;③ “入世”新環境和經濟全球化挑戰公共政策主體能力;④ 知識經濟要求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的提升 129、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途徑:①公共政策主體轉變政策理念② 改善和優化政策的外部環境。

      130、公共政策系統的構成:由信息系統、智囊系統、決斷系統及監控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各有分工,相互獨立,又密切配合,協同一致,促進公共政策大系統的運行得以順利展開。

      131、信息系統的職責主要包括:① 有計劃、有規律、經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貯存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歷史和現實的情況與數據,以保證公共政策能夠及時獲得適用、準確和充足的情報信息資料;② 有意識地收集、整理政策實施過程及結果等方面的情況、數據,并及時向決策者反饋;③ 研究分析政策執行結果中存在的問題,發現政策的偏差或失誤,并及時向決策者反饋。

      135、公共決策體制的類型有:① 層級結構中的集權制與分權制;②個人決策模式和集體決策模式。

      136、西方國家利益集團對公共決策的影響:① 通過對競選的政黨提供支持或撤消支持等手段對其政策綱領施加影響;② 通過院外活動對議員施加壓力,使議會通過對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撓通過對其不利的法案;③ 密切與政府重要行政機關的聯系,影響政府有關社會福利、軍事、援外等方面的具體政策,為自己的經濟利益服務;④ 通過資助等方式支持各種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的工作,以影響政府的政策。 試論述西方國家政府在公共決策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試論述中國政府在公共決策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試論述西方國家政黨在公共決策中的作用? 試論述我國政黨在公共決策中的作用試論述我國各種群眾組織和人民團體公共決策的影響

      137、大眾傳播媒介對決策問題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縮短了公眾議程的時間;② 縮短了正式議程的時間;③ 擴大了決策問題提出的數量。 138、決策方案的具體內容有:① 方案執行的必要說明;② 解決決策問題的基本措施;③ 明確決策方案對應的階段;④ 決策方案性質的界定;⑤ 方案所需的各種條件的要求。

      139、決策方案評估的標準:① 效益標準;② 方案協調性標準;③ 方案的適應性標準;④ 決策方案力度標準。 140、追蹤決策的特征:① 回溯分析;② 非零起點;③ 雙重優化;④ 心理效應。

      141、舉例說明浴盆模型:20多年前的特區建設就是比較典型的例證。① 1979年,國內對辦特區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特區建設面臨重重障礙,即失效的第一階段,早期失效,目標實現的可靠性較差。② 90年代特區建設飛速發展,發揮了任何其他地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證明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是相當成功的。這是第二階段,偶然失效,政策功能的設計可以比較充分地發揮。③ 1998年以來,特區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發展活力逐步下降,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沿用了20年的改革開放政策顯然急需改進。這是第三階段,耗損失效,需要調整、修改已有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這種政策失效的變化,類似于浴盆狀,人們把這種模型也稱為“浴盆模型”。

      142、簡述史密斯模型:史密斯認為,理想化的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環境因素,都是政策執行過程中所牽涉到的重大因素。史密斯模型與以

      往的政策執行研究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強調了執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強調了執行中的其他三個因素,而實踐證明,執行機構、目標群體和環境因素這三個方面對政策執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43、接受政策的三個層次:人們把對政策接受的反應,分為三個不同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服從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層次反應;認同是接受政策

      反應的中間層次;內化是接受政策反應的最高層次,它表現為對政策內容及其意義準確而深刻理解,并積極地自覺行動。

      144、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① 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通過多年來的各種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種政治行為模式,即對權威的尊重,包括對政府所

      作的各種決定的服從;② 自我利益的保護與發展,經常是部分政策對象是服從政策的重要原因;③ 人們遵守一項政策,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政策合法性的認同;④ 不少人是因為害怕懲罰才服從政策;⑤ 對任何一個政策對象來說,都有個對政策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不多到了解較多的過程。

      145、影響我國政策的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① 社會因素;② 政治因素;③ 經濟因素;④ 科學技術因素;⑤ 文化因素;⑥ 教育因素;⑦ 人口因素;⑧ 自然資源因素;⑨ 生態因素;⑩ 心理因素。政策環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① 多樣性;② 動態性;③ 交叉性;④ 突發性。 146、從政策執行者對執行政策的態度來看,我國政策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可分為哪些類型?政策執行者對待上級政策有哪幾種態度?有五種類型:

      ① 抵觸型;② 僵化型;③ 滯后型;④ 折扣型;⑤ 結構型。 政策執行者如何對待上級政策,實際中有三種態度: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實質,結合實際, 創造性地執行;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機械地照搬照抄照轉,執行中“上下一般粗”;三是既不求神似, 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為是,各行其是。

      147、公共政策評價在公共政策運行中發揮的作用:① 公共政策評價可以檢驗公共政策實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② 公共政策評價有利于政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③ 公共政策評價監督著政策資源的有效配置;④ 公共政策評價能夠在公共部門內部形成濃厚的競爭意識,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⑤ 公共政策評價結論決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148、公共政策的產生和發展可以歸結于四個方面的因素:① 學科與研究群體的推動;② 政府外部動力;③ 政府內部動力;④ 技術手段的完備。

      149、 公共政策評價與一般的評價活動的區別:① 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選擇的管理行為;② 公共政策的實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并會因為時間的推移因勢而動,因此,對公共政策的評價應放到一個比較長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進行;③ 公共政策是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和落實的過程,對其進行評價時就要考慮到社會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學有效地分配和落實。

      150、公共政策評價的標準大致有八個方面:① 投入的工作量;② 績效;③ 效率;④ 充分性;⑤ 公平性;⑥ 適當性;⑦ 執行力;⑧ 社會發展總指標。

      151、公共決策思維方法的特點:公共決策思維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決策”和“公共性”的雙重特征。 舉例說明簡單距陣思維法

      漸進思維和劇烈思維是矛盾的嗎

      無為思維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思維方式嗎

      舉例說明巴拉姆驢子思維法在現實公共決策中的運用 系統的基本屬性有那些

      系統方法運用于公共政策領域內應遵循哪些原則

      154、系統分析的主要特點和作用有:① 系統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現象和過程看做是一個整體——系統,確定給定系統的邊界范圍,把它從周圍的系統中劃分出來;同時,鑒定該系統的組成部分,必要時逐級劃分,確定各子系統;② 系統分析重視給定系統的外部聯系和內部聯系;③ 系統分析積極大膽地將現代應用數學引入公共政策決策領域;④ 系統分析絕不忽視非計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為“難點”而認真對待;⑤ 系統分析在給定系統的理想與現實、計劃與實施之間建立一種“中介”環節,使人們通過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在認識上逐步接近給定系統的實際,并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們規定的目標和利益運行。

      155、系統分析的指標體系通常包含:① 政策性指標;② 技術性指標;③ 經濟性指標;④ 社會性指標;⑤ 資源性指標;⑥ 時間性指標。

      156、系統分析的流程包含以下四個基本內容:① 系統研究;② 系統設計;③ 系統量化;④ 系統評價。

      157、系統分析不能解決的問題有:① 帶有極強政治色彩的問題;② 具有深刻社會含義的問題;③ 在決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問題;④ 做出不同選擇時,必須在觀念(偏好)和實際價值.(效用、價格)之間加以權衡的問題;⑤ 解決問題時所希望的戰略不是考慮系統各部分之間的平衡,而是要對現存系統進行劇烈的改變;⑥ 當不能經過現存組織,而必須通過新的機構去貫徹執行其政策時。 如何將系統分析應用于公共政策

      158、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的關系:① 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各國政府實現政策創新。通過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體制、公共政策過程和公共政策內容的變革與調整,促進知識經濟的快速、持續、健康地發展。 ② 政府的公共政策影響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的發展有賴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植和推動。各國政策創新的實踐說明,政府的公共政策對知識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159、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① 知識化與信息化;② 民主化;③ 科學化;④ 高效化。(9)

      160、發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內容:① 人本觀念;② 公平優位觀念;③ 科學化觀念;④ 民主化觀念;⑤ 法制化觀念;⑥ 創新超前觀念。

      161、聯系實際,論述公共政策對發展知識經濟的推動作用:知識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動。以中國為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絕對不能忽視政府關于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和戰略的公共政策對知識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我們必須通過公共政策的調整與創新,為知識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從而實現我國的“趕超戰略”。這些需要調整與創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育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能促使本國知識經濟的健康發展。

      162、公共政策學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義有:① 凸顯以案論理的理論價值,有利于推動公共政策理論的發展與深化;② 有利于促進公共政策實踐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③ 有助于促進公共政策學特別是MPA教育質量的提高。

      16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有:① 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② 選準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③ 確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點。 你如何理解燃油稅的遲遲未出臺

      164、社會問題和公共問題的聯系:所謂社會問題是指社會的實際狀態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會關系或環境失調,致使全體社會成員

      或部分成員的正常生活乃至社會進步發生障礙,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并需要動用全社會的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可見,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公共問題是指那些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廣泛影響,具有不可分性、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性社會問題。這就是說,社會問題與公共問題并不是兩個對等的概念,社會問題既包括私人問題,也包括公共問題。( 165、為什么說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① 公共利益的基本屬性(包括客觀性和社會共享性);② 公共機構的特性。

      166、公共機構的特性:① 公共機構有存在的必要性;② 公共機構有維護公共利益的能力;③ 公共機構產出的獨特性。 167、當代公共政策面臨的現實挑戰有: ① 公共政策的程序化與非常規決策之間的矛盾;② 公共政策體系的相對封閉性與系統開放性的矛盾;③ 公共政策的特性與傳統方法論之間的矛盾。

      168、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理念。民主化包含著以下幾層含義:① 民主化首先是指對公眾權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維護;② 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開化和開放性要求;③ 民主化也意味著對法治精神的強調和遵循。

      公共政策的科學化并不單是指在公共政策的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它還應該具有更廣泛的意義:① 公共政策體制的科學化;② 公共政策諸方法的科學化。(11)

      169、如何全面地認識公共問題:① 公共問題是指那些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廣泛影響,具有不可分性、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性社會問題;② 公共問題的本質特征:影響的廣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③ 認識公共問題的兩個維度:縱向層次維度和橫向性質維度。

      170、如何培育公共文化:從本質上來說,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為特征的。一般說來,公共文化集中體現在社會成員的以下認識和觀念之上:① 對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認識;② 對公共道德觀念的認識;③ 對公共責任必要性的認識。這些維度的共同點都在于,如何確立公共利益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過非制度性的規范和意識形態來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它們構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171、公共政策未來的基本走向:① 突顯“公共性”,將決策視為公共行為,視政策為重要的公共物品;② 公共政策將更加強調公共問題的具體要求;③ 公共政策將突出公平在其目標體系中的地位;④ 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趨勢;⑤ 公共政策的科學化走向。


    猜你感興趣:

    1.2017電大公共政策概論作業

    2.2017電大公共政策概論答案

    3.2017電大公共政策概論作業

    4.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

    5.2017公共政策概論小抄

    2017公共政策概論作業(2)

    公共政策概論復習題 一、單選題、填空題 1、公共政策是政府為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強制性經常與懲罰性 措施 相聯系,若缺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435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黑丝国产线观看免费| 啊用力嗯快国产在线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 大象传媒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中日韩美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黄人成a动漫片免费网站|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高清免费的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free性泰国女人hd| 自虐不死重口痴女系小说|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线天堂| www.黄色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校霸把学霸往死里做|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直播|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两个美女脱了内裤互摸网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