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創新
你知道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創新嗎啊?文化的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創新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文化創新的必要性
文化創新是應對全球文化競爭,營造文化發展優勢的戰略選擇。文化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文化競爭優勢,就意味著失去政治優勢,導致政治影響力的萎縮甚至喪失。
當今世界,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和傳播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使文化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面臨嚴峻的挑戰。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創新,迅速營造文化優勢,建設文化強國,才能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中捍衛中國文化的戰略利益,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同時保持特色,擴大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間。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1.文化創新是文化的靈魂和生命,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不竭動力和因素。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文化創新史。文化創新的能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2.文化創新是始終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3.文化創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力保證。
4、文化創新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5、文化創新是應對全球文化競爭,營造文化發展優勢的戰略選擇。文化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創新在文化產業中的必要性
1 文創產品面臨的問題
目前,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占比提高,許多企業開始尋找文化產品的商機,卻面臨著文創產品銷量不佳的困境。例如許多博物館官方商店產品滯銷、投資商高投入的電視節目卻收視率低。總的來說,文創產品的低銷量源自老套的產品設計,這類產品不能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銷量、收視率。
2 優秀文創產品的示例
2.1 故宮博物院推出故宮文創
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曾一度滯銷,館長單霽翔推動了文化產品的創新——出品了一系列“接地氣”的商品: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自此,滯銷的商品被人們搶購一空。
2013-2014年,故宮官方推出了三款APP: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這些APP都蟬聯App Store精選榜單。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元。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突破10000鐘,產品收益達15億。2018年,相繼推出6款國寶色口紅,以及“故宮美人”面膜,引發市場一片哄搶。
2.2 電視節目《聲入人心》激發歌劇音樂劇市場潛力
電視節目《聲入人心》旨在宣傳音樂劇歌劇,推動傳統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融合,使大眾更快得接受傳統藝術的美感。
總的來說,音樂劇、歌劇在國內的普及度并不高。2018.11前,根據“百度指數”的人群畫像可知,關注音樂劇和歌劇的人群年齡多集中在30-50歲,其能貢獻的關注度也是少得可憐。相應的,音樂劇歌劇演員的收入也不足以生活,許多演員每個月只有700元,演出一場的收入也不過1500左右,許多演員被迫打臨時工養活自己。2019年末,據央視財經頻道統計——2019年音樂劇的票房,是2018年的兩倍。該電視節目切實地提高了音樂劇歌劇的票房。
3 文化產品創新的必要性
故宮文創和《聲入人心》的成功向我們證明——我們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化活起來,讓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發展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