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么要寫春聯
春節為什么要寫春聯原因
每每到春節的時候,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每家每戶都會挑選合適的大紅色春聯貼在門上,這一習俗也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色彩。春節貼對聯的傳統在我們中國已經是一個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繼續堅持著。你知道春節為什么要寫春聯?
春節為什么要寫春聯
春聯也被稱做對聯、門對、門貼,它的前身叫“桃符”,例如有“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濤句,說的就是桃符,它是用桃木板制成的,最初上面并不寫字,而是畫著道教所尊奉的門神神荼和郁壘的畫像,用意是驅鬼避邪,因為道教相信鬼怪邪祟都懼怕桃木、桃木能制百鬼。后來,桃符板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人們在上面寫一些吉利詞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貼春聯的風俗。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人們便會在房門上、箱柜上、墻上張貼對聯和“福”字慶賀新春,以圖來年平安吉祥。
貼對聯的由來
春聯,又稱對聯、門對,它用紅紙書寫,貼在門上很有一番喜慶、熱鬧的過年氣氛。 過年要貼春聯,這與古代的“桃符”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門神神茶、郁壘的名字(也有畫上它們圖像的)。這樣,為非作歹的鬼魅邪惡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就成了春聯。 現在,盡管人們已經知道沒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只是春聯內容越來越表現新時代的生活觀念了。
春聯怎么貼?
1、張貼時間
“二十四,寫大字”,過了臘月二十四,就可以寫春聯了;“二十八,貼花花”,過了臘月二十八,就可以張貼春聯了。
但一般來說,人們會在除夕早晨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撕去舊聯,貼上新聯,予以除舊布新的美好寓意。
2、上下聯勿貼錯
上聯以仄聲字(普通話三、四聲)結尾,貼在右邊;
下聯以平聲字(普通話一、二聲)結尾,貼在左邊。
而讀春聯時,也要從右向左念。
這樣的對聯不但寓意美好,而且讀起來錯落起伏、悅耳動聽。
3、單數才吉利
在大門貼春聯,記得貼單數,單數象征著吉祥;
家門口不要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
4、福字不能隨意貼
貼春聯的時候,有些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是“福”字不是都能倒著貼。
大門、主要房門的“福”字必須正貼。
大門貼福,取“開門迎福”“出門見福”“福入家門”之意。
但是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須有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以應端莊大方,福字正貼。
屋內福字可倒貼
屋子里的柜子、角落、垃圾桶、水缸等處,可倒貼“福”字,取“福氣隨處可到”之意。
特殊情況
如果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把福字倒過來貼。
5、門神不能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
老式建筑的大門多是對開的雙扇門,一門貼一張。
而今天的樓房大多是單扇門,只好一門貼兩張。
春聯貼好之后不必刻意揭下,任憑風吹雨打,自然脫落,或是等到第二年春節前夕揭下即可。
春聯的意義
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據說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