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什么時候填_高考志愿注意事項
2022高考志愿什么時候填_高考志愿注意事項
高考完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填志愿好,覺得早填和晚填有很大區別。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2高考志愿什么時候填好_高考志愿注意事項,希望你喜歡。
高考志愿一般都是在考后的第20天左右開始,2022年高考時間應該是6月7日和8日,填報志愿時間預計在6月27號之后,一般是提前批,然后是本科,最后是專科。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填報時間通知,考生可以根據2021年的各省份填報志愿的時間進行預估和參考。
高考志愿專業和院校怎么選
高考選擇院校時,要重點關注辦學實力、辦學特色、社會評價、錄取分數、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選定目標學校。同時,要注意區分不同院校的同一專業在培養理念、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專業實力等方面的差異。
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若考生對專業有明確要求,可首先選擇幾個比較心儀的專業,然后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專業辦學能力較強的學校。
結合未來的專業意向、職業理想倒推進行選擇,這種做法也比較可取。當然,這種選擇的前提是自我的成績定位。忽略自我實力沖擊好專業,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高考志愿早填和晚填沒有區別,因為高考志愿系統里面看不到該學校、該專業報考的具體人數,不過晚一點填報會比較好,有充足的時間考慮,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和什么樣的學校。
一:高考后準備
很多家長和考生認為,高考志愿填報幾天就能搞定。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以本科為例,往年考生一般需要填報一本、二本,云南一本5所學校30個專業,二本10所學校共60個專業。
在這短短幾天之內,考生及家長保證自己
能夠讀完15余所高校90個專業的招生簡章嗎?
能夠根據往年錄取分數線測算出18年大致的校線嗎?
能夠弄懂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平行志愿、專業錄取、極差錄取等錄取規則嗎?……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因此,希望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重視高考志愿填報,早作準備,不要等到考試完了以后再抓,那樣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二:越俎代庖
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到底是家長為主,還是學生為主呢?相信很多家長知道,一切都該以孩子為中心。但在實際填報中,習慣幫孩子做決定的家長,往往不知不覺中又引導孩子遵從他們的意見,成為志愿填報隱形的主宰者。
這種現象出現,很大原因在于: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經驗豐富,知道哪些學校實力好,哪些專業未來更吃香,所以,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也當仁不讓。這里,家長普遍忽略了:
這個階段的考生大多十七八歲,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他們對社會,尤其是對自己想上什么學校及專業,有一定的認識。
高考志愿填報的目的是上大學——讀書。而這個書是由考生去讀,如果他不認可、不感興趣,是不利于他學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報這個事關孩子理想與前途的事情上,應該以考生為主,家長只起參謀、輔助的作用,絕不能越位,更不可包辦代替。
那么,家長如何做好參謀人的角色呢?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的老師表示:
“填報志愿時,最緊張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說實話,大多數高三孩子對目前我國大學專業設置不是十分了解,對于想報考的專業既不了解其培養目標,也不知道相應課程,對就業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
要想詳實了解這些信息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正在緊張學習的高三考生難以有較多精力顧及,這時作為家長,不妨代做資料搜集的功課,但又萬萬不能在孩子選擇專業方向上越俎代庖。”
三:盲目隨從
在準備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家長和考生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網上查詢消息,咨詢身邊的親朋好,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會利用,好事就可能會變成壞事。比如:
20_年,我們的一位學生本來定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師覺得分數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在網上最終填報志愿的那一刻他卻聽從家長意見改報近兩年最熱的武漢大學,結果孩子分數高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線4分卻低于武漢大學錄取2分,未能如愿。
我們老師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家長聽身邊的好友都說,“最近兩年總是看到武漢大學的新聞,實力排名不斷提升”,才讓孩子改填志愿。結果是,家長后悔,孩子流淚,不得不再復習一年。
看人家孩子報什么,也就跟著報什么。孩子的成績不一樣,志趣不一樣,人家填報的學校、專業能被錄取,而盲目跟著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錄取。
所以,20_屆家長在面對紛繁復雜的高考志愿填報信息時,一定要好好研究、讀通、弄懂,切記聽風是風,聽雨是雨。
四:目光狹隘
高考志愿填報中,有不少的家長犯了“目光狹隘”的禁忌,導致孩子錯失了很多機會。比如:
多渠道升學機會。除了高考統考之外,我國還有自主招生、保送生、藝考生、國家專項計劃等等多渠道的升學機會。可惜,目前仍有大批家長將上名校的機會緊緊鎖在“高考統考”上。
省外也有好大學。不少地方,特別是直轄市和東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長不愿讓孩子到外地上學,寧可躲在“家里”讀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讀一本。就像去年北京一位家長只想把孩子留在身邊,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報了北京語言大學,二志愿報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結果都沒被錄取。
所以,20_屆家長可以主動把眼界放寬,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各類高考資訊,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選擇其他的升學機會,或高校。
五:草率了事
家長平時工作忙,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靜下心為孩子好好規劃未來。所以,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直接拿著孩子的高考分數,網上查詢或問專家“我家孩子的分數,能夠上哪所大學和專業呀”。得到答案之后,就安排孩子填報該志愿,草草了事。
對于這種“只為完成任務”的家長來說,你有想過孩子的分數真的適合報考這所學校嗎?孩子的性格適合報考這個專業嗎?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又是什么呢?可以說,家長一問三不知,孩子也是迷迷茫茫。
不怪乎每年都有將近70%的畢業生后悔所選的專業,他們志愿填報時,都是草率了事,更何談面對四年后的就業難題呢?所以,高考志愿填報是個精細活,家長和考生不單單選一所大學、一個專業就能完事。它還涉及到考生的未來就業、職業規劃、職場發展等等因素。
六:冒險主義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報表上,只報了1所或者2所學校,這是高分考生和家長易犯的錯誤。《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然而,很多家長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實水平,盲目追高,結果導致志愿失誤,影響了孩子的前程。
對于高分考生,要使高考志愿填報成功,要把握兩個競爭實力,做到恰如其分。
第一個是由考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高考考分情況、思想品德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濟情況、其他情況等組成的自身競爭實力。無論哪個要素出現了缺陷,都會影響考生的整體競爭實力。
第二個是學校的競爭實力。這雖然不是學校的綜合排名,但是以綜合排名為基礎的,最終會反映到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上。其核心是在掌握學校3—5年的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再準確判斷并預測學校錄取分數線。
家長和考生詳盡掌握以上兩大信息,并將高考志愿表填滿,不放過任何機會,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七:憑感覺走
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切不可跟著感覺走,而應該跟著招生章程走。因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開展招生工作、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考生應該依據高校的招生章程來填報自己的高考志愿。
20_年浙江省有一位考生覺得自己的分數超過了西安交通大學近5分,肯定能考上,連招生章程都不看了,直接填報。等到錄取結果下來,才方向總分達到錄取要求,可英語單科成績沒有達到規定分數(招生章程有規定),最后被調劑到冷門專業了。
可見,感覺是會騙人的,只有理性才能為我們博得上學機會。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來指導自己的高考志愿填報,即指導性填報,如達不到高標準也應做到低要求,即把關性填報。
八:忽視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高考志愿填報需要抓住關鍵、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細節。有時候因為忽略了一些細節而導致全盤皆輸。
有的考生及家長看招高考志愿生計劃時,很重視招多少人,卻往往忽略了看學費多少,結果雖然被錄取了,卻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不能上學;
網上填報志愿的時候,有的人把設置的密碼忘了,造成了許多麻煩,甚至嚴重影響了志愿填報;
有的人把學校的代碼和專業的代碼混淆了,把這個學校和那個學校的代碼混淆了,這很有可能導致上線落選、高分低錄,甚至是高分不錄。
這些細小的事情,對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都非常大,所以千萬不能忽視。
九:望名填報
不少家長易感性判斷,認為“信息化”就是學計算機,“新聞學”就是當記者等等。而一些高校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專業與“貿易”“信息”等聯系起來,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實內情,紛紛報考,結果并未如愿。
前幾年計算機專業大熱的時候,河南一家長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會計信息化”專業。這個家長認為信息化大概就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會計信息化”又是會計又是計算機,熱門專業大聯手,毅然決然地讓孩子報考了會計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學校后發現,原來的想法太傻了,會計信息化專業其實還是會計專業,只不過把計算機系統的應用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和會計應用的新平臺。孩子本來對計算機專業一往情深,原本想成為以計算機專業為主要方向的復合型人才,將來做個IT精英,無奈選錯了專業。
十:全依興趣
很多家長放手孩子填報,殊不知孩子基本都會全依興趣來填報。比如:
前幾年,《微微一笑很傾城》火爆中國,安徽的一位文科生迷戀上劇中的男女主,認為自己也非常喜歡計算機專業。在高考志愿填報中,毅然填報這個專業。等到上學時,才發現自己專業所學的內容完全不是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神奇,很多知識聽不懂也不感興趣,最后糊里糊涂的上了四年,畢業時,才后悔什么也沒有學到。
在填報高考志愿中,興趣是很重要,但認識自我更重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認識自我,對自己有客觀清醒的認識才是填報志愿的首要因素。
在高考志愿填報中,當家長和考生注意到了以上十大禁忌,才能很好地規避風險,做到考生真正做主,家長謹慎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