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養胃的 中醫養胃小秘訣
從中醫的角度考慮,消化系統不僅會影響你的食欲,還會直接影響你的身體健康,所以,平時多注意養胃,很重要。中醫對于養胃有很多秘訣,你可以來試一試,效果不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養胃小秘訣,供大家參考!
中醫養胃小秘訣
1、莫讓情緒傷胃
很多朋友認為,情緒與養胃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其實不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情緒長期不好,那么,其食欲也會受到影響,消化系統也會有健康隱患。
《黃帝內經》上說“思慮過度,脾氣郁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說明緊張、焦慮等會影響脾胃功能。那些邊吃飯邊思考問題,把商務談判、工作會議帶到飯桌上的做法不可取。
另外,細嚼慢咽是養胃的重要原則。
2、自我按摩改善胃功能
中醫認為,適當的自我按摩可幫助改善胃功能。如每天早晚兩次自我推拿胃脘部(兩手相疊,于上腹部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各30~50次),能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
另外,晚上睡覺之前,洗腳之后按摩足三里穴,也有顯著的養胃功效。
3、適當運動健胃
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有養胃健脾之功。最簡單的養胃運動發生在我們的嘴巴里——每天早晨用舌頭攪動出津液并吞下去,有生津和胃的功效。
此外,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從經絡看,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活動腳趾時可采取站立或坐位,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松的動作60至90次,對腳部經絡形成松緊交替刺激。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復多次。
4、湯等放溫了再喝
寒冷季節,人們習慣于喝滾燙的熱飲,包括熱湯、熱茶。殊不知這些熱湯水隨著消化道一路流到胃里,會引起消化道和胃黏膜的損傷,為胃潰瘍和慢性胃炎提供了可乘之機。
5、粥是養胃佳品
專家認為,稀軟溫熱的粥屬于養胃佳品。如果可能,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實惠簡單的養胃妙招。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體質,可以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藥材。
如體質偏熱者可用蒲公英、夏枯草煲粥;體質偏涼者可適當加黨參、黃芪等。早餐吃牛奶燕麥粥,可以養胃和脾;晚餐吃小米粥,暖胃安神;玉米粥、南瓜大米粥等雜糧粥,可以清腸胃;牛肉粥補中益氣,滋養腸胃;羊肉粥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壯胃健脾;粳米大棗蓮子粥養胃健脾,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預防腸胃疾病的方法
1、適當補充維生素C
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維生素C的攝取量。維生素C對胃部有保護作用。胃液中堅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效,維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2、溫度合適
我們飲食的時候要注意食物的溫度,如果溫度不適合,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后,都會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
3、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不僅僅是我們減肥時候必須做到的,其實也就是腸胃要求的,消化正常了,我們的身體才能正常,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維護作用。
4、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5、定時定量
我們每天的飲食都需要定時定量,不能是餓了才吃,需要我們主動進食,讓腸胃可以有規律的活動。
按摩緩解胃痛的方法
如果在白忙中發現自己突然胃痛了,中醫中的3個穴位可以幫助你緩解胃痛。
1、揉內關
內關穴位于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2、點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于四個手指并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欲。
中醫養胃小秘訣相關文章:
1.中醫養胃的禁忌
2.中醫脾胃養生法
3.吃什么養胃
4.中醫養胃注意事項
5.中醫養胃注意事項
中醫是如何養胃的 中醫養胃小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