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題答題套路
高中政治內容繁多,高三復習的時候很不方便,為了便于高三學生復習,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政治大題答題套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大題答題套路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是什么?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我國的國家性質;②我國的國家職能;③我國國家機構應該堅持的原則;④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2、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
在《經濟生活》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是什么?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社會主義的本質;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⑥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3、政府(國家)在經濟學里面的行為是宏觀調控;政府(國家)在政治學里面的行為是履行國家職能。
(二)國際關系
1、(政治學)為什么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為什么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系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么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么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③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⑤國際競爭的實質;⑥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的外交政策;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標等)。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系
在《經濟生活》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④對外貿易的作用。
4、(哲學)國際關系
在《生活與哲學》里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關系的哲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③內因和外因的關系;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⑤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
關于經濟結構調整的答題技巧
1、經濟結構的內涵:包括產業結構(含農村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農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域結構、城鄉結構、勞動力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及家庭消費結構、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等。
2、調整經濟結構的原則:要以市場為導向 , 以效益為目標 , 以企業為主體 , 以科技為依托 , 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相協調 , 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協調 , 地區經濟相協調。
3、具體措施:
(1)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村中的二、三產業,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產業結構見前面)
(2)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發、生產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3)依靠科技,因地制宜,保護耕地,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經濟作物,使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協調發展,并發揮其比較優勢。
(4)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5)統籌區域發展,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戰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發達地區積極援助,國家大力扶持,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
(6)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工業帶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轉移農村人口,縮小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7)努力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
(8)完善分配制、堅持效率與公平相統一;完善所有制,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社保制度,綜合利用經濟等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嚴防收入差距過大;
(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提倡適度消費、科學消費、物質與精神消費相協調。
(10)應用科技,提高工業制成品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
關于經濟類意義的答題技巧
(一)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定要點:⑴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社會主義本質);⑵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⑶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⑷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略)、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價值規律等。
(二) 根據不同主體定要點
1、對國家:(1)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2)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3)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4)有利于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5)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6)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有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8)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充分發揮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9)有利于加強與各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實現經濟優勢互補,發揮我國在國際(地區)經濟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10)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11)有利于應對經濟全球化、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2、對社會:(1)有利于擴大就業、維護(農村)社會穩定;(2)有利于穩定物價,維護金融安全;(3)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4)有利于創造更多社會財富;(5)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五個統籌),構建和諧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6)有利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對企業:(1)有利于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2)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3)有利于降低消耗、減少污染,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4、對居民:(1)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豐富物質、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2)轉變觀念,提高國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