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題備考方法
你知道高考政治解題技巧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高考政治解題技巧了解嗎?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政治大題備考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大題備考方法
主體定位法
主體定位法就是根據不同行為主體列出不同措施,主要適用于設問中沒有提示主體是誰(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消費者等)應該怎么辦的試題的解答。
[例題]: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為確保乳品質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并于2008年10月9日起施行。
請用經濟常識知識簡要回答:如何解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解析]:設問沒有指明誰應該怎么做?作答時要從多角度去考慮,圍繞經濟活動的常見行為主體分別歸納具體措施。
參考答案如下:
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加強法制建設,用法律手段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和市場經濟秩序,健全市場法律法規,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道德(信用)建設,促進富有時代特征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的形成和發展。
經營者(企業):依法經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開展正當競爭,自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誠信經營,樹立自我負責的道德意識,篤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
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客體定位法
客體定位法就是從客體角度思考問題,依據特定對象歸納應采取的措施,主要適用于行為主體比較單一的設問題目的解答。
[例題]:從經濟常識角度,談談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解析]:該設問中解決問題的行為主體很顯然是國家,而客體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這時,如果僅從國家角度思考,答案只能是靠死記知識點的無序羅列,而如果從客體角度思考,圍繞經濟活動的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兩個方面內容(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來組織答案,就會有規可循,使結論富有邏輯性。
參考答案如下: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生產、生產力角度)
②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關系角度)
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行互利共贏得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交換、消費角度)
④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堅持效率優先,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分配角度)
⑤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五個統籌。(其他角度)
內容定位法
內容定位法就是根據相關問題或相關材料的具體內容,搜尋合理的多樣化的措施,主要適用于材料信息比較多的題目中。
[例題]:(2004全國文綜Ⅱ卷39)電力曾經被譽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針對近些年來由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發的電力緊張現象,國家決定加快電力工業的發展。在確保國有電力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鼓勵其他經濟成份投資興建電力企業。一些地方還通過試行電力供應分時定價的方式,緩解高峰時期的供電緊張局面。
根據所學經濟常識,分析上述材料中發展電力工業的措施。
[解析]:這是一種給出一些具體做法,讓考生從中提煉觀點的設問,如果考生不能提取材料內容中的有效信息,不會進行相應的關鍵詞轉換,就很難取得滿意的分數。
參考答案如下:
①發展電力工業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由材料中確保國有電力企業健康發展歸納而得),并發揮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性(由材料中鼓勵其他經濟成份投資歸納而得)
②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引入市場機制,運用價格杠桿調節用電,緩解電力緊張。(由材料中分時定價歸納而得)
③政府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保證電力工業適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高考政治必備答題技巧
1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的命題特點
重視基礎,突出運用——能力立意;
熱點多元,模擬情境——拓展思維;
強調聯系,細分入口——回歸教材;
角度多維,分層設問——思維綜合;
適度開放,難度穩定——引導創新。
2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學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礎知識未落實: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斷失誤;
②觀點理解不透——遷移失敗;
③知識表述不全——要點失缺;
④人文通識不廣——思維失活。
2、常規能力未到位:
①無法提煉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題困難;
②不能形成有機聯系——思路不清,運用失當;
③沒有結合熱點分析——東拉西扯,要點不顯;
④難以形成穩定觀點——觀點游離,點睛缺失。
3、解題未掌握:
①命題特點不清——定位不準;
②問題要求不明——破題不易;
③答題過程不白——思路不順;
④答題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審題過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
看什么——看設問
怎么看——要看出設問的范圍(政治科的考點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三個部分,哲學常識又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人生價值觀四個部分);
角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指向主體特殊的限制與要求等,并一次性將所有的問題看完。
2、抓:
抓什么——抓住材料的關鍵詞,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詞語頻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導法”來抓;
3、領:
領什么——領悟命題者的意圖,主要是考什么知識原理;
怎么領——從題目的材料出發,去思考該題所處的時政背景,從而判斷出命題者的意圖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識內容
4、聯:
聯什么——緊扣題目的材料聯系相應的教材術語和時政術語;
怎么聯——回想相應的教材知識網和相關熱點背景,準確完整的聯想。
5、列:
列什么——列出答題綱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內容,把相關題目設問所要求的材料知識、教材知識,時政知識等內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點。
6、思:
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學性;
怎么思——倒推重審題,注意題分值(看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