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吞能吐”的森林》及閱讀答案
《“能吞能吐”的森林》及閱讀答案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并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小編在此整理了 《“能吞能吐”的森林》及閱讀答案,快來看看吧!
“能吞能吐”的森林 閱讀答案
(1)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害的作用非常大。據專家測算,一片10萬畝面積的森林,相當于一個200萬立方米的水庫,這正如農諺所說的:“山上多栽樹,等于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這種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學家稱之為“吞水吐雨器”。
(2)說起森林的功勞,那還多得很。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許多種生產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也是功勞卓著,它用另一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類。因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氣很少,氣溫也高,生物是難以生存的。大約在四億年前,海里的先進植物登陸,陸地才產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時吐出新鮮的氧氣,調節氣溫,這才具備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地球上才最終有了人類。所以科學家又稱森林是“吞碳吐氧機”。
(3)森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是地球的綠色之肺。森林維護地球生態環境這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并且保護好森林。目前,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的是地球的綠色之肺在日益萎縮。近200年間,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毀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劇增加。此消彼漲,使得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主要表現為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威脅人類生存。因為全球氣候變暖,水分蒸發加快,改變了氣流的循環,使氣候變化加劇,從而引發熱浪、颶風、暴雨、洪澇及干旱。
(4)為了使地球的這個“能吞能吐”的綠色之肺恢復健康,以改善生態環境,抑制全球變暖,減少水旱等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大力植樹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綠起來。
題組一:
1、第一段中畫橫線處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3分)
2、文中將“森林”說成“地球的綠色之肺”,其理由是:(2分)
3、第二段的“說起森林的功勞,那還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毀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強調了:(2分)
4、閱讀選文第三段,回答下面兩個問題。(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原因。(2分)
(2)試找出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帶來的影響。(2分)
5、我市正積極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和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市,作為攀枝花市的一員,閱讀本文后你對攀枝花市的“雙創”活動有什么好的建議?請用簡要文字表述出來。(提出的建議不少于四條。)(4分)
題組一答案:
1、列數據引材料(引用說明) 打比方(比喻說明)(答對一個給1分,共3分)
2、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意思一致即可)(答對一點給1分,共2分)
3、承上啟下(過渡)森林破壞范圍之大或數量之大(森林破壞嚴重)。(答對一空給1分,共2分)
4、(1)原因: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毀掉;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劇增加。(答對一個原因給1分,共2分)(2)影響:嚴重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使氣候變化加劇,從而引發熱浪、颶風、暴雨、洪澇及干旱。(答對一方面給1分,共2分)
5、(1)加大“雙創”活動宣傳力度,讓全市人民增強環保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2)加快荒山綠化工作(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3)嚴格控制“三廢”排放,還我市清水藍天。(4)嚴格實施垃圾分裝和回收制度,變廢為寶。(只要建議合理,與“雙創”活動相關即可給分。答對一條建議給1分,共4分)
題組二:
1.閱讀全文,簡潔地寫出森林的兩大功勞。
(1)吞水吐雨器:
(2)吞碳吐氧機:
2.閱讀第③段,概括說明“地球的綠色之肺在日益萎縮”的兩個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森林”說成“地球的綠色之肺”,這是使用了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畫線句中的“近200年間”強調了___________,“1/3以上”強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遭到破壞后,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除了文中介紹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外,還有哪些方面的惡化?請舉出兩例。
①
②
6.過度砍伐、無節制使用是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2001年武漢市政府在全體市民中發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擁護和支持。現請你根據平時的觀察和思考,提一條保護森林資源的建議或擬一條含警示性的標語。
題組二答案:
1.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貯水;雨水少時,人們可利用森林涵養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鮮氧氣。(意思接近即可)
2.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毀掉; ②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打比方(或作比喻) 形象、具體地說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維護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4.時間之短 破壞范圍之大或數量之多
5.示例:①水土流失②動物家園遭到破壞等。
6.略。只要圍繞“保持森林”提建議或擬標語即可。
如何保護森林
1
強化對森林的資源意識和生態意識 要充分發揮森林多種功能、多種效益,經營管理好現有森林資源;同時,大力保護、更新、再生、增殖和積累森林資源。
2
健全法制,依法保護森林資源 按照1998年4月修正并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規定,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以下保護措施:對森林實行限額采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長期貸款;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征收育林費,專用于造林育林;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質量提取一定數量的資金,專用于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3
實施生態建設規劃,堅持林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是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夠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森林作為人類重要的資源,其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
《“能吞能吐”的森林》及閱讀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