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歸納
知識能夠被獲得,并且因為它的本質,知識總是局部的,它永遠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識的行動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1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歷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后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
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
(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最大。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后人學習、臨摹的范式。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杰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傳世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游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
1、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昆山一帶形成的昆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后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2
第11課 物理學的重大進展
一、經典力學
1、經典力學產生的背景:
(1)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對科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2)資產階級迫切需要自然科學作為其理論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過實驗證實,外力并不是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只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2)他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等物理學定律,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后來經典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3、牛頓的成就:
(1)確認了物體宏觀運動的規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3)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個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的牛頓力學體系,即經典力學體系。
二、相對論的創立
1、相對論提出的歷史背景:
20世紀,隨著物理學研究的進展,經典力學無法解釋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面臨著挑戰。
2、相對論的主要內容:
(1)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對論。
(2)內容: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的性質僅取決于物質的運動情況,也取決于物質本身的分布狀態。
(3)意義: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它也發展了牛頓力學,將其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
1、1900年,為了解決熱輻射理論上的疑點,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說。這一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
2、愛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應。
3、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有關原子的量子理論。20世紀30年代,量子力學建立起來。
4、意義:
(1)量子論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基本認識取得革命性的進步,成為20世紀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學理論之一。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2)相對論和量子論彌補了經典力學在認識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方面的不足。它們的提出,不僅推動了物理學自身的進步而且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3
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歷史背景:
(1)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
(3)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過程:
(1)18世紀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裝有冷凝器的單動式蒸汽機。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聯動式蒸汽機,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
(3)瓦特還在蒸汽機上增加了可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工業部門先后采用蒸汽機作為動力。
3、意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國家成為工業國家。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二、電氣革命的出現
1、過程:
(1)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2)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成為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
(3)發電機不斷完善,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輸電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發電廠傳輸來的電。
2、影響:
(1)更多的工業部門涌現,生產技術也更加先進。
(2)工業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
(3)資產階級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4)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5)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1、過程:
(1)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2)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了包括四個站點的網絡,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
(3)20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影響(評價):
(1)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2)信息經濟在世界各地全面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3)傳統產業也借助互聯網提高管理水平,并通過全球營銷和采購擴大市場。
(4)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也發生著改變,網絡聊天、網上購物使人們足不出戶也能夠與其他人溝通并享受服務。
(5)網絡也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歸納





上一篇: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總結
下一篇: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