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
高考地理是文綜考生最頭疼的一科,其中高考地理選擇題試題容量大,知識和智能的覆蓋面廣,還有綜合題,那么高考地理有著怎么的答題技巧模板?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
答題時,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難一般順序,這樣可以保證盡量多得分;選擇題可適當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區域地理問題時,要善于運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關問題時,一定要理清題意,答題要條理清晰,寧多勿少、寧全勿缺。
今年高考地理科目無論是考綱還是試題結構,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試卷包括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必考內容包括義務教育部分和高中必修的3個模塊,選考內容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3個模塊,考生在答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意選擇其中一個模塊作答即可。梁振鋒老師認為,進入二輪復習后,考生一定要注意回歸課本,在鞏固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地理綜合技能。
一定要保持題量訓練
進入4月后,許多學校基本上都已經進入第二輪復習了。梁振鋒認為,在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復習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對考綱要求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運用,搭建起一個知識框架,形成地理思維、知識運用及知識遷移能力,并最終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科技能和素養。
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考生還是要保持一定題量的訓練,通過訓練、歸納、總結來提高自己復習的效率。梁振鋒認為,通過做題,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題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過對近年高考真題的研究,還可以熟悉高考命題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能盲目,而應該有選擇性地挑選比較有典型性的題目進行訓練,并且結合課本對這些典型題目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以加強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提高和培養地理技能
在這一階段的復習中,梁振鋒認為,考生起碼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視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包括讀圖、繪圖的能力培養,表格信息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考試技能。做到腦中有圖、胸中有圖。考生一定要多動手動筆,加強考試技巧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手腦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
第二,要強調地理信息能力運用。地理試卷中大部分題目都有圖或表,要求考生能夠從圖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顯形或隱形的地理信息),并運用地理信息解答問題。要充分挖掘題干,在吃透題干提供的顯性信息基礎上,還要充分挖掘題干中所蘊含的隱性信息,保證答題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論聯系實際。考生平常要多關注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熱點問題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國際旅游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昌江核電站、海南生態島、東環鐵路等內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試題只有源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充滿活力。
做選擇題可用排除法
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是基礎不夠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在知識點的活學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題時很容易被一些干擾項所誤導;基礎不牢導致能力也發揮不出來,發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題時往往因為對題目的深層、關鍵信息理解不透而導致失分。此外,答題不規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題就因為沒有使用地理專業語言、語言描述不準確、條理不清、缺乏要點而丟分。
針對考生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梁振鋒也介紹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題時,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難一般順序,這樣可以保證盡量多得分;選擇題可適當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區域地理問題時,要善于運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關問題時,一定要理清題意,答題要條理清晰,寧多勿少、寧全勿缺。
高考地理選擇題解題方法
1.關鍵環節突破法
對于地理事物關聯圖類的選擇題首先應在頭腦中回想這類地理事物的形成與演變過程,注意找到突破點;然后觀察圖中的箭頭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邏輯關系;再將首先確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加速問題的解決;最后,將已初步完成的關聯圖按箭頭連接關系重新梳理一遍,以彌補可能出現的漏洞,確保答案的正確性。
例1、下圖是五種外力作用相互聯系示意圖,圖中字母A、B、C、D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三角洲成因的是( )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確定字母表示的外力作用形式。解題的突破點為風化作用為侵蝕作用提供條件,侵蝕作用又促進巖石繼續風化(圖中顯示兩者間有一對方向相反的箭頭)從而確定圖中A、E為風化和侵蝕作用,在此基礎上根據風化、侵蝕產物在被風、流水、冰川等搬運途中,因風速、流速的下降和冰川的融化而產生沉積,沉積物在固結成巖作用下變成堅硬的巖石,又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接受風化、侵蝕,確定B為搬運作用、C為沉積作用、D為固結成巖作用,得到正確答案為C。
2.代入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關系的選擇題和地理計算類選擇題,可直接用代入法求解。
例2、對照下邊圖示,以下說法能正確反映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是(雙選)( )
A.①沉積巖 ②巖漿巖 ③巖漿 ④變質巖
B.①搬運沉積 ②固結成巖 ③風化 ④侵蝕
C.①非生物環境 ②植物 ③動物 ④微生物
D.①海面蒸發 ②徑流輸送 ③大氣降水 ④水汽輸送
答案 BC
解析 解答本題可直接把數碼代表的地理事物代入圖中,思考選項的陳述是否符合地殼物質循環、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水循環原理,通過比較得到正確答案為BC。
3.因果推導法
即抓住事物的關鍵特征,進行因果關系的推導,最終得出結論。
例3、在溫帶大陸東岸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而在溫帶大陸西岸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流
C.下墊面 D.人類活動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兩種溫帶氣候類型分布的成因。溫帶海洋性氣候具有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的特點,而這種氣候特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來自海洋的西風,即大氣環流影響,故正確答案為B。
4.比較法
有些選擇題的選項與題意都有關系,應對各選項進行比較分析,選出最合題意的選項。
例4、冷戰后,沉寂了多年的中亞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關鍵在于中亞( )
A.地處大陸內部,氣候干燥,具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可供開發
B.具有豐富巨大的石油可供開采
C.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D.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產地
答案 B
解析 中亞毗鄰的里海有“第二波斯灣”的美譽,為“黑金之海”。這里將是21世紀能源開發的首選地區,因此也成為美、俄爭奪的焦點地區。美國只要控制了里海的石油管線,就可以從西、南兩個方向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又能左右阿富汗及整個西亞地區的局勢。同時不讓伊朗獲得石油運輸利益,達到封鎖伊朗的目的,并且盡可能多地贏得在該地區的油氣開采和運輸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5.列舉法
有些選擇題的選項一時難以判斷其正誤,此時可通過列舉的方法證明選項的錯誤,從而得到正確答案。
例5、新加坡(1°N,104°E)與杭州(30°N,120°E)相比( )
A.正午太陽高度總是較大
B.日落時間總是較早
C.地方時和標準時都較晚
D.日平均氣溫總是較高
答案 C
解析 解本題時可找一些特殊的地點或時間來分析,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兩城市相比,新加坡距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22°26′)大于杭州(6°34′),杭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大于新加坡。又如,冬至日杭州的夜長于新加坡,日落的時間早于新加坡。兩地經度相差16°,新加坡位于杭州以西,所以新加坡的地方時和標準時都較晚。杭州的正午太陽高度有時大于新加坡,且杭州受陸地影響大,新加坡受海洋影響大,故杭州的氣溫可能高于新加坡。
6.定位法
適用于排序類選擇題,即要求把被選答案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排列起來的選擇題。方法是先確定最有把握事物的位置,然后進行分析比較,最后作出判斷。
例6 、圖示四個城市既是我國百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又是重要的鐵路干線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名稱的排序正確的是( )
A.①重慶 ②包頭 ③太原 ④武漢
B.①包頭 ②太原 ③武漢 ④重慶
C.①武漢 ②包頭 ③重慶 ④太原
D.①太原 ②武漢 ③包頭 ④重慶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題時,如能確定③是重慶,即可得到正確答案。如可確定②是包頭,即可排除答案B、D,重點確定①到底是重慶還是武漢,③到底是太原還是重慶、④到底是武漢還是太原,只要能確定其中的一組即可得到正確答案。
7.求同存異法
單項選擇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是正確的,如果發現3個選項特征是相同的,即可推理不同特征的那個選項就是正確的。
例7、讀“中心點為地球北極的示意圖”,若陰影部分表示黑夜,當地球運行到遠日點附近時,則下列說法,不可能的是( )
A.華北平原正值小麥播種季節
B.華北平原正值小麥收獲季節
C.長江中下游進入梅雨時期
D.羅馬氣候干熱
答案 A
解析 從4個選項中可發現華北平原小麥收獲季節、長江中下游進入梅雨時期和羅馬氣候干熱的時間都在夏季,地球在遠日點,故本題A項符合。
8.邏輯推理法
有些選擇題可能拿不準正確選項,但可通過邏輯推理進行判斷。
例8、讀下圖,該地有可能位于( )
A.美國東南部 B.澳大利亞東南部
C.我國南方地區 D.地中海沿岸
答案 B
解析 此圖所示地區應屬于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但如果判斷不出,可通過該圖所示地區7、8月份溫度低,1、2月份氣溫高,說明在南半球,而選項A、C、D都在北半球,就可以推出正確選項是B。
9.排除法
先易后難,從全部備選答案中將自己最熟悉的、已經完全掌握理解的選項進行判斷篩選,穩定自己的考試情緒,通過已知選項推斷未知選項的正誤,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一些模糊不清、拿不定主意、一時答不出或根本不理解的選項進行分析判斷。排除法是解選擇題的常用方法,上面講的各種方法中很多也包含著排除法的思想,事實上排除法是解組合選擇題的最佳方法。
例9、若地球的自轉方向與現在相反,而公轉方向不變,則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①太陽日將比恒星日大約短3分56秒 ②北半球河流右岸將比左岸沖刷得強烈 ③南溫帶和北溫帶的范圍將會擴大一些 ④澳大利亞西海岸的沙漠將會變成森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有些選擇題如按常規解法,就必須確定每個選項是否正確才能得到答案。應用排除法解此類選擇題可節省時間,提高正確率。如解本題時,可確定②是錯誤的,那么就可以把含有該選項的備選答案A、D排除,④是兩選項共有的,可判定為正確,重點分析①③兩個選項哪個正確,從而得到正確答案,這種方法可稱為正向排除法。如解此題時當能確定①正確時就可把沒有①的選項B、D排除。重點分析②④中哪個正確。從而得到正確答案為C,這種方法可稱為逆向排除法。使用排除法往往不能一步確定答案,解題時可把兩種排除方法交替使用。使用排除法進行排除的關鍵是在于對組合錯肢或正肢的排除一定要正確。
10.計算法
有些選擇題需要經過計算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例10、當北京時間為12月22日5點時,全球未進入12月22日的有( )
A.多一半地方 B.少一半地方
C.恰好一半地方 D.沒有任何地方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全球日期的分布范圍。已知北京時間為12月22日5時,則12月22日的范圍應是東三區→東十二區,12月21日的范圍應是西十二區→東二區,即全球未進入12月22日的應是多一半地方,所以答案應選擇A。
11.特殊值法
運用數學上的特殊值法解地理計算題,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1 、讀“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圖”,該地的地理緯度為( )
A.0° B.66°34′N
C.23°26′N D.23°26′S
答案 A
解析 本題若運用求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公式計算當地的地理緯度,比較麻煩,可采用特殊值法。讀圖可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90°(直射)時,時間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即春分或秋分日,又知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故正確答案為A項。
12.逆解法
平時學習時,大部分同學習慣于正向思維。逆解法是運用逆向思維解題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2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居民喬遷新居,居住條件和環境顯著改善。請讀圖,運用以下公式及相關知識回答。①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φ為當地緯度,取正值;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當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負值。②tg35°≈0.7 tg45°=1 tg60°≈1.732。
房地產開發商在某城市(北緯30度)建造了兩幢商品住宅樓(見上圖),某居民買到了北樓一層的一套房子,于春節前住進后發現正午前后,太陽光線被南樓擋住。請問該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陽光線被南樓擋住的時間大約是( )
A.1個月 B.3個月
C.6個月 D.9個月
答案 C
解析 關于光線與樓距問題,往往是已知直射點的緯度和所在地的緯度,求樓層的高度或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常規的思路是運用公式求出H,然后解三角形。但本題是已知樓層的高度和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先求直射點的緯度,然后才能做出選擇,所以給人無所適從的感覺。可運用逆解法:先求出H,再運用公式求出直射點的緯度,發現北樓的光線恰好不被擋住時直射點的緯度是0°。所以正確答案為C項。
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