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試及答案解析
我體會到,并非那一擊,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開。我希望中學生朋友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認準了,就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成功就在下一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試及答案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
下圖是甘肅省以某種自然指標劃分出來的四大區域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這四大區域的劃分指標是()
A.積溫的大小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D.年太陽輻射量的大小
2.有關這四大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區域界線是明確的
B.區域內部整體性突出
C.區域之間差異性突出
D.四大區域是相互聯系的
【解析】第1題,干濕區的劃分指標為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反之為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第2題,主要考查區域的特點,干濕區的界線具有過渡性。
【答案】1.C2.A
3.世界博覽會中的各個國家的展館均反映了該國的特征。下列展館最能反映其自然環境特征的是()
A.中國館B.巴基斯坦館
C.尼泊爾館D.沙特阿拉伯館
【解析】沙特阿拉伯館反映月亮之船承載沙漠中的綠洲,能源新城,與自然環境最為密切;中國館、巴基斯坦館和尼泊爾館分別反映中國文化精神、宗教信仰。
【答案】D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有著基礎性的深遠影響。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但兩地氣候具有明顯的差異,并對農業生產產生顯著影響。據此完成4~5題。
4.兩地氣候差異顯著的原因是()
A.氣壓帶和風帶B.緯度位置和地形
C.距海遠近D.沿岸洋流性質
5.由于降水量不同,兩地農業生產有顯著差異,表現為()
A.長江三角洲一年兩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長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長江三角洲機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機械化水平高
D.長江三角洲以水田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為主
【解析】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緯度位置差異引起兩地氣溫和熱量的顯著差異。同時,受長白山的阻擋,松嫩平原降水較少。降水量的多少影響著耕地類型。
【答案】4.B5.D
下圖為中國農業綜合開發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6~8題。
6.造成我國各地農業生產發展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B.勞動力、技術
C.氣候、地形D.市場、交通
7.與①區相比,③區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A.機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
C.水熱資源豐富D.人均耕地面積大
8.下列地區中,既體現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農業生產活動是()
A.②區進行鹽堿地改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
D.③區充分利用光照優勢,發展大棚農業
C.④區加速開發熱帶森林,擴大種植園面積
D.⑥區增加牲畜數量,擴大畜牧業規模
【解析】第6題,農業生產受氣候和地形因素影響。第7題,與①區相比,③區緯度低,降水多,水熱資源豐富。③區人均耕地面積、機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區。兩地土壤均較肥沃。第8題,黃淮海平原多旱澇、鹽堿,故應進行鹽堿地改良,并采用科學的灌溉方式。長江中游地區冬季氣溫較高,不必發展大棚農業。華南地區開發應保護熱帶森林,發展特色林果和旅游業。西部地區增加牲畜數量會造成草場超載,破壞生態環境。
【答案】6.C7.C8.A
我國反映地理知識的詩詞、諺語眾多,如①“清明時節雨紛紛”、②“黃梅時節家家雨”、③“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④“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⑤“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據此完成9~10題。
9.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國哪幾個地區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黃淮海平原西北地區
B.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北平原青藏高原
C.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北平原西北地區
D.江淮地區華北平原西北地區四川盆地
10.屬于諺語⑤所示地區南部區域特征的有()
①地帶性土壤肥力較高②河流眾多③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④水熱條件優越,盛產甜菜、油菜⑤有全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A.①②③B.④⑤
C.①③④D.②⑤
【解析】第9題,①②③④⑤分別表示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雨季開始的早)、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華北地區(春早)、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秦嶺山脈。第10題,秦嶺以南地區以-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眾多,植被是-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性土壤為紅壤,肥力較低,有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甜菜喜溫涼,是我國北方的作物。
【答案】9.C10.D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漢時期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濕,丈夫早夭”,農業經濟遠遠落后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據此完成11~12題。
11.秦漢時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關系是()
A.基本協調B.開始出現明顯不協調
C.環境污染嚴重D.生態破壞
12.現代社會,長江中下游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①河網密布,地塊小,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②經濟發達,農業不受重視③人均耕地少④酸性土壤,單產量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1題,由于秦漢時期生產力水平較低,人類對自然的影響程度較小,人地關系基本協調。第12題,注意題干條件是現代社會,其原因是地塊小,不利于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還有人口眾多,人均耕地較少。
【答案】11.A12.B
二、綜合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2011年全國夏糧產量為12627萬噸,比上年增產312萬噸,連續八年豐收。我國糧食流通格局呈現出“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糧食生產地域重心逐漸由南向北、由東向中轉移。
材料二我國部分優勢商品糧基地分布示意圖。
(1)比較甲、乙、丙三個商品糧基地,完成下表。
地區優勢條件限制性因素
甲
乙夏季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
丙旱澇災害頻繁
(2)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為商品糧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試分析其原因。
(3)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地區的積極意義。
【解析】第(1)題,主要分析比較影響農業生產的土地資源、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狀況。第(2)題,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塊小、土質黏重;社會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業發展占用大量土地,發展經濟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中糧西運”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減少糧食種植。
【答案】(1)見下表
地區優勢條件限制性因素
甲人均耕地多熱量不足
乙水源不足
丙光、熱、水充足
(2)自然原因:地塊小、土質黏重,河網密布。社會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農業結構調整。
(3)為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糧食保證,減輕西部地區生態壓力;緩解糧食緊張的壓力,有利于西部地區調整農業結構,發揮地區優勢。
14.讀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說出黃河和長江兩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異。
(2)比較兩三角洲農業生產:
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類型
(3)我國目前的四座核電站,一座是長江三角洲的秦山,一座是江蘇的田灣核電站,另兩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亞灣和嶺澳,而黃河三角洲地區并未建設,試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南北方差異。第(1)題,從水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題,黃河三角洲是旱地,糧食作物為小麥,油料作物主要為花生。長江三角洲是水田,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油料作物為油菜。第(3)題,核電站建設與經濟發展需求有關。
【答案】(1)黃河:徑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結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現象;長江:徑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長,無結冰期。
(2)
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糧食作物小麥水稻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耕地類型旱地水田
(3)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源資源貧乏,而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電建設可限度地緩解能源緊張狀況;而黃河三角洲及周圍地區能源資源豐富,并且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能源供應可基本得到滿足。
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試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