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因此絕大部分高考題都以地圖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中提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命題的圖像多種多樣,而且多數是課本中圖的變形或創新。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1
1.山區農業資源開發的背景
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大約占國土面積的2/3。隨著我國山區人口的增長,對山區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無節制的開發,使許多山區的生態遭到破壞,不僅影響山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遇自然災害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
我國淮河以南、云貴高原以東、雷州半島以北,東臨海洋的廣大地區,低山丘陵連片集中分布,被稱為“南方丘陵山區”。南方丘陵山區的整治開發是我國國土整治的重要內容。
2.南方丘陵山區的自然特征
分析我國南方丘陵山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緯度的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相比較,找到我國這個區域的特殊性。
從全球看,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廣大地區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稱為“回歸沙漠帶”。同緯度的我國南方丘陵,由于受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東亞季風的影響,形成了溫暖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氣候濕潤,天然植被多為亞熱帶、熱帶常綠林,成為回歸沙漠帶的“綠洲”。受地形和地質條件影響,山區的溫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現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特征。山區礦產資源、水力資源豐富,具有多種經營之利。
3.南方丘陵山區農業資源的優勢以及存在問題
分析南方丘陵山區的農業資源時要抓住主要影響因素:濕熱的季風氣候和崎嶇的丘陵、山地地形。
①優勢:光、熱、水資源豐富,而且大部分地區配合較好(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由氣候帶來的農業生產潛力較大;生物品種豐富多樣,植物生長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優勢品種多;土地類型多樣,自然環境多樣,具有多種經營之利;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有利于發展水電和農業灌溉。
②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閉塞,文化教育相對落后;受旱澇災害、低溫凍害、干熱風等多種氣象災害影響;生物資源利用品種單一,且保護不力,物種減少,瀕危物種增多,沒有把生物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土壤中,貧瘠的低產土壤分布廣泛,需要改造。許多地方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某些地區山坡水土流失成為裸巖等難以利用的土地;降雨強度較大的暴雨較多,地表侵蝕作用強烈,地形復雜,增加了開發利用的難度;生態環境脆弱。南方丘陵山區開發歷史悠久,人口密度較大,土地負載較重,人地關系矛盾明顯。
綜上所述:本地區是我國農業發展潛力、開發難度較小的地區之一,并且具備勞動力資源充足,鄰近商品糧基地、工業城市與海港,市場廣闊等有利條件。
4.水土流失與生態建設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臨的重大生態問題。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山地丘陵為主,地形坡度大;南方降水多,降雨強度大,地表侵蝕作用強烈;②人為原因:因為能源短缺、人多地少而導致的過度開荒、亂砍濫伐,破壞了地表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經濟損失巨大。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封山育林必須首先解決農民的生活能源問題。主要的措施有:①大力推廣生活用煤;②推廣省柴灶;③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④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發小水電。
5.山區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
①目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山區經濟日益繁榮。
②江西省泰和縣千煙洲的立體農業模式:由山頂至山谷依次為“用材林──經濟林或毛竹──果園或人工草地──農田──魚塘”。這種“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果魚糧”的立體農業布局和以林果為主的土地利用結構,是一種建立在生態良性循環基礎上的生態農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協調并舉。
③河南省商城縣大別——桐柏山區的優勢資源系列開發:A:淮南麻鴨系列(孵化→飼養→收購→加工(農副產品)B:中華獼猴桃系列(野生獼猴桃采摘→加工(獼猴桃酒、果汁、汽水等)C:殘次木材系列:(殘次木材收購→木材加工→木制件銷售)通過綜合加工,使農林產品成倍增值,農民收入大增。
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2
1.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
全球定位系統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2.GPS進行空間定位的方法
由于衛星的位置可精確得知,在GPS觀測中,我們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利用三維坐標中的距離公式,利用3顆衛星,就可以組成3個方程式,解出觀測點的位置(X,Y,Z)。考慮到衛星的時鐘與接收機時鐘之間的誤差,實際上有4個未知數,X、Y、Z和鐘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顆衛星,形成4個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得到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程。圖3—1—7顯示了GPS接收機的定位原理。
3.GPS信號的接收
當接收機處于3顆以上的衛星交叉測量范圍時,就能顯示所處位置。圖3—
1—6顯示了所接收的衛星信號情況,接收機處于某顆衛星的精確測量范圍中時,它接收這顆衛星的信號就較強。GPS接收機只收不發信號,故不受衛星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的控制,用戶數量也不受限制。
探究二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
1.全球定位系統的特點
GPS技術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動測量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工作。全天候指包括所有復雜天氣在內的各種天氣。GPS全天候是指GPS不受天氣限制,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
(2)能為用戶提供連續、實時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密時間,不受天氣的影響。
(3)定位精度高:單機定位精度優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4)功能多,應用廣:隨著人們對GPS認識的加深,GPS不僅在測量、導航、測速、測時等方面取得更廣泛的應用,而且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
2.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
3.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在應用時主要利用了其定位和導航功能。具體如下表所示:
(1)GPS在汽車導航中的應用
GPS系統的智能調度功能,使裝有GPS的出租汽車配備合理,能程度地滿足乘客的要求,從而減少了空載率,降低能源消耗,節省運行成本,并使行車、乘車安全系數大大提高。當車輛在營運途中出現機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員意外受傷等情況時,可通過GPS及時采取救援措施。GPS系統還能監控聲音,對于司機不文明用語或刁難、欺騙乘客等行為,通過GPS遙控監督,對司機及時發出警告,責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車輛遭劫或被盜,跟蹤監視系統和車載報警系統會不斷地將車輛位置、前進路線以及緊急報警信號等,發送到監控中心,以便通過衛星定位跟蹤,鎖定車輛的具體位置并報警,甚至發出遙控鎖車指令,使車輛強行熄火,停止行駛。?
(2)精準農業
通過實施精準耕作,可在盡量不減產的情況下,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效避免資源浪費,降低因施肥除蟲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GPS可以應用于土壤養分的分布調查,在播種前,可用一種適用于在農田中運行的采樣車輛按一定的要求在農田中采集土壤樣品。車輛上配置GPS接收機和
計算機,計算機中配置GPS軟件。采集樣品時,GPS接收機把樣品采集點的位置精確地測定出來,將其輸入計算機,計算機依據地理信息系統將采樣點標定,繪出一幅土壤樣品點位分布圖。
GPS可以監測作物產量,在聯合收割機上配置計算機、產量監視器和GPS接收機,就構成了作物產量監視系統。對不同的農作物需配備不同的監視器,例如監視玉米產量的監視器,當收割玉米時,監視器記錄下玉米所結穗數和產量,同時GPS接收機記錄下收割該株玉米所處位置,通過計算機最終繪制出一幅關于每塊土地的產量分布圖。通過和土壤養分含量分布圖的綜合分析,可以找出影響作物產量的相關因素,從而進行具體的田間施肥等管理工作。GPS幫助合理施肥,便于農業管理。設置有GPS接收機的噴施器在GPS的控制下,依據土壤養分含量分布圖,能夠精確地給田地的各點施肥,施用的化肥種類和數量由計算機根據養分含量分布圖控制。利用飛機進行播種、施肥、除草等工作,代價昂貴。利用GPS對飛機精密導航,合理地布設航線,將大大節省飛機作業費用,大約可以降低50%。具體應用中,利用GPS定位技術可以使飛機在噴灑化肥和除草劑時減少重疊,節省化肥和除草劑用量,避免過多的用量影響農作物生長,還可以減少轉彎重疊,避免浪費,對于在夜間噴施,更有其優越性,因為夜間蒸發和漂移損失小,夜間植物氣孔張開,容易吸收除草劑和肥料,提高除草和施肥效率。依靠GPS進行精密導航,引導農機具進行夜間噴施和田間作業,可以節省大量的農藥和化肥。
(3)娛樂
旅游或野外考查,利用GPS,可以隨時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行走速度和方向,使自己不迷失路途。
GPS接收機的小型化、操作簡便以及價格大幅度降低,使GPS手持機和手表式接收機等成為旅游、探險者的好幫手。利用GPS,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確定前往目的地的行進方式和路線。野外探險者攜帶GPS接收機,可快捷地找到合適的道路和宿營地點,并在發生險情時,迅速定位、報警,以便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援。GPS還能準確記錄每次攝影地點,并自動計算出該地點每天日出、日落時間,為出游者在地點和時間拍攝到最理想的畫面提供幫助。可以預言,GPS將成為時尚的高科技產品,并不斷地改變。
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3
西北地區概況
⑴位置范圍: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⑶主要景觀:干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⑷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干旱草原帶,以西為干旱和極端干旱地區。
2.荒漠化
⑴概念: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⑵表現: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我國西北地區最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氣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質沉積物;③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人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⑴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⑵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堿、治沙相結合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林體系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④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⑤控制人口增長
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必修三學考相關知識點





上一篇:高二年級地理第三章的知識點分析
下一篇:人教版高二地理的重要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