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贾R點
初中化學的顯著特之一是概念多,這些概念理解是否準確,掌握是否熟練對學好初中化學課程關系極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學常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常考知識點
溶質的質量分數
1、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比
2、認識溶質質量分數時要注意:
①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只表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不代表具體的溶液質量和溶劑質量
③溶質的質量分數表達式中,單位要統一
④表達式中溶質質量指被溶解的那部分質量,沒有被溶解的那部分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⑤同一溶劑里可以溶有幾種不同溶質,計算時要注意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求法:
溶質A的質量分數=(溶質A的質量/溶液的總質量)%
⑥同一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數之和等于1
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說明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含量越高
m液=V液×ρ液(注意質量分數的密度的區別)
3、質量分數的計算應注意:
(1)溶質的質量分數關系式中,各量都是以質量來表示的,不得以體積的數據來代替
(2)無論是用水稀釋溶液,還是用兩種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混合配置一種中間溶液,所得溶液的體積一般不等于所取用溶液得體積之和
(3)溶質的質量分數是質量之比,一般與溫度無關
(4)由于溶液的組成是指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法面的變化,因此,對溶液組成的變化來說,某物質的'質量分數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才有意義。例:200C的NaCl溶液的最大質量分為26.5%
(5)利用溶質的質量分數表示時,必須分清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
①結晶水合物:其溶質指不含結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具體計算時,5H2O部分應加在溶劑里
②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時發生反應,如Na2O溶于水,溶質為NaOH,而不是Na2O
③溶質只能是溶解的那一部分
初三化學??贾R點梳理
一、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排布規律
①每層最多排2n2個電子(n表示層數)
②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最外層為第一層不超過2個)
③先排滿內層再排外層
注: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最外層電子數
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非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稀有氣體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有2個),結構穩定,性質穩定。
二、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
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②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寫”、“配”、“注”“等”。
三、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說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堿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強;pH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四、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說明:(1)越左金屬活動性就越強,左邊的金屬可以從右邊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該金屬出來;
(2)排在氫左邊的金屬,可以從酸中置換出氫氣;排在氫右邊的則不能。
初三化學常考知識點歸納
一、溶解度曲線變化規律: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NH4NO3、NaNO3、KNO3等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2)少數固體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平坦”(如NaCI)
(3)極少數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Ga(OH)2
(4)應用:根據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選擇正確的結晶方法: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可采用冷卻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物質,可采取蒸發溶劑的方法,使溶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
二、氣體溶解度
(1)定義:在一標準大氣壓下,一定溫度時溶解在一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同一氣態物質在同一液態溶劑中的溶解性于溫度和壓強有關:
① 壓強一定,溫度升高,溶解性減小
② 溫度一定,壓強增大,溶解性增大
初三化學??贾R點相關文章:
★ 初三化學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