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最新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有哪些你知道嗎?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并不需要死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一起來看看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最新,歡迎查閱!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文字、孔子、百家爭鳴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稱為“甲骨文”。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金文: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銘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大篆。
(4)竹書、帛書:戰國時期,出現了竹書和帛書。
(5)小篆、隸書: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簡單的隸書。
我國文字的演化過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隸書(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后被道教尊為教主,稱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巖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后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漢武帝時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復習“溫故而知新”。他還教育學生要養成老實的學習態度。
(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爭鳴: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具有今天的環境保護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
(2)墨家:創始人——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3)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初中歷史知識重點
“蒸汽時代”的到來
1.根本原因:隨著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生產無法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動力)
2.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3.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4.參與國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發生的英國)
5.開始的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珍尼紡紗機
6.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運用。(促進了煤炭這一新能源開發和利用)
7.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8.主要發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火車機車。B美:富爾頓→輪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出現。(加強了各地聯系,世界進一步連成一體)
10.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9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
11.影響:
(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逐漸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12.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為開辟海外市場,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說明落后就要挨打!)
血腥的資本積累
一、罪惡的“三角貿易”
1最早走上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道路的國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法國)
2“三角貿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勞動力,販賣黑奴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3“三角貿易”的路線:歐洲—非洲—美洲—歐洲。
4“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英國人。(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貿易”持續時間:三百多年
6“三角貿易”的影響:
(1)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造成非洲長期的貧窮、落后。
(2)歐洲奴隸販子把賺來的錢投資于工商業,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日不落帝國”在印度
1.英國走上殖民爭奪道路的時間:17世紀
2.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間:18世紀后半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3.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機構:東印度公司(負責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4.英國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頭目:克萊武
初中歷史易錯知識點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
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成分,但仍保留著封建剝削制度。
《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雖然形式上是獨立國家,但其獨立的政治開始受到外來干預,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了外來資本主義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
2.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直接: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工業文明成果進入中國,方便了人們出行、促進了商品流通、豐富了人們生活。
3.南京條約是割香港島給英國,不是割香港給英國,這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賠款是2100萬元,不是白銀而是西班牙銀元,折合白銀1512萬兩。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近代被迫開放和現代改革開放的區別:近代開放和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是列強強迫中國開放的,主權受到損害,以便利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現代改革開放是主權在中國,是為了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資金,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5.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都曾侵占過北京。
6.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八國聯軍中的“奧”指奧匈帝國,不是奧地利,當時還沒有奧地利。而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的不是八國,而是十一國,多了比、荷、西三國,《辛丑條約》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工具的是“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7.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這是其失敗的根源。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我們現在改革開放是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是為了發展我國的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區別:近代化是指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政治上實現民主化的進程,這兩大領域開啟性事件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近代史是指現代史之前的歷史,即我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歷史,時間是1840年—1949年。揭開中國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務運動的京師同文館,不是戊戌變法時期的京師大學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探索的開啟性事件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19世紀末,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核心內容應該是西方政治制度。
10.孫中山先生沒有親身參與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并未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11.三民主義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義未明確提出反帝,民權主義未將整個地主階級作為革命對象,民生主義未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三民主義評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為民國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中華民國是一個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其建立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達到高潮,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是20世紀中國經歷的第一次巨變(推翻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兩次巨變指: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
近現代改變中國社會性質三大事件是: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和三大改造。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最新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