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通假字集錦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文言文通假字匯總,請認真復習!
常用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黃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2、卿今當涂掌事 “涂”通“途”(tú)《孫權勸學》
1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孫權勸學》
14、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5、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后。《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通“揀”,挑選。《核舟記》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通“層”。《望岳》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闕,通“缺”,中斷。《三峽》
八年級下
1、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轉,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3、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通“現”,露出。《與朱元思書》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喂。《馬說》
5、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表現。《馬說》
6、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才能。《馬說》
7、其真無馬邪 ! 邪,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馬說》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送東陽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岳陽樓記》
1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托。《岳陽樓記》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羞,通“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難》
九年級上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通“倡”,倡導。《陳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陳涉世家》
3、將軍被堅執銳。 被,通“披”。《陳涉世家》
4、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倉,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對》
7、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對》
九年級下
1、公輸般詘。 詘,通“屈”,理屈。《公輸》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7、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辯 ,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與,通“歟”,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9、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1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A--D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罷:通“疲”;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頒:通“班”;“斑”;頭發花白。形容詞。“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義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詞。“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被明月兮佩寶璐。”“聞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斜著眼看。形容詞。“見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動詞。“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
辟:通“僻”;行為不正。形容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弊:通“敝”;困頓,失敗。名詞。“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憊,衰敗。形容詞。“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動詞。“小惠末徧,民弗從也。”
賓:同“儐”;迎接客人的人。名詞“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見我不?” “寧可共載不?”
材:同“才”;才能。名詞。“食之不能盡其材。”
裁:通“才”;剛剛。副詞。“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采:同“彩”;顏色,彩色。名詞。“須臾成五采。” “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倉:同“蒼”;黑色。名詞。“要離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藏:同“臟”臟腑。名詞。“末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廛:通“纏”“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導。動詞。“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鈔:同“抄”;抄寫。動詞。“適中手自鈔錄。”
讎:同“仇”;仇敵,仇人。“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鉏:同“鋤”;鋤頭。名詞。“鉏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絀:通“黜”;罷免官職。動詞。“屈平既絀,”
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
淬:通“焠";金屬器械燒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厝:同“措”;放置。動詞。“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錯:同“措”;放。動詞。“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漢亦留之以相當。” “坦墻__,以當南日” “曹軍不能抵當。”
黨:通“倘”;倘若,偶然。副詞。“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道:同“導’;引導。動詞。“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詞。“所識窮乏者得我欽?”
吊:同“掉”;落。動詞。“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丁寧:同“叮嚀”囑咐。動詞。“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
讀:通“逗”;即現在的“,”。名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隊:通“墜;墜落。動詞。“星隊、木鳴、國人皆恐。”
敚:同“奪”;強取,奪取。動詞。“再敚門,門閉不得出。”
墮:通“隳”;毀棄。動詞。“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E--H
而:通“爾”;”你的。代詞。“吾乃與 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于茲。”
而:同“如”象。形容詞。“軍驚而壞都舍。
爾:同“耳”罷了。語氣助詞。“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無他,但手熟爾。”“非死則徙爾。” “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以頭搶地爾。”
蕃:通“繁”;多。形容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動詞。“蓋亦反其本矣。” “人窮則反本。” “責收畢,以何市而反?” “其良人出必饜酒肉而后反。”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祿,薪俸。名詞。“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蓋:通“盍”;何不。兼詞。“蓋亦反其本矣。”
蓋:通“盍”;為什么,疑問代詞。“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賈”;商人。名詞。“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動詞。“媵人持湯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何:同“呵”;喝問。動詞。“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衡:通“橫”;跟豎、直相對。名詞。“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
衡:通“橫”;梗塞,指不順。動詞。“困于心,衡于慮。”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斗諸侯。”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
畫:同“劃”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用撥子在琵琶中劃一下。
驩:同“歡”歡聚。動詞。“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
還:同“環”;繞。動詞。“秦王還柱而走。”
還:同“旋”;回轉、掉轉。動詞“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然倉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 “贏得倉皇北顧。” “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皇:同“凰”傳說中的雌鳳。名詞。“駕鳥鳳皇,日以遠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來的樣子。“恍驚起而長嗟。”
麾:同“揮”;指揮。動詞。“麾眾擁豪民馬前,”
惠:同“慧”;聰明。形容詞。“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亂糊涂。形容詞。“吾惛,不能進于是矣。”
混:同“渾”水不筒,污濁,形容詞。“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溷:同“混”、“渾”混濁。形容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溷:同“混”、“渾”;廁所。名詞。“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出門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數量詞。古代軍隊“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