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是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新創造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四個全面”立足治國理政全局,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抓住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科學回答了黨在21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更好治國理政這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
首先,“四個全面”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化了執政為民、執政靠民這一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花大心思、下大力氣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四個全面”抓住了這個決定“誰主沉浮”的根本性力量,堅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方向,以民之所惡為整治對象,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需要我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發展短板,提升小康水平線,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增進人民福祉;需要全面依法治國,尊重法律、厲行法治,把握好這個施政之要,確保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有序運行;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需要全面從嚴治黨,治標和治本統籌兼顧,自律和他律雙管齊下,思想教育和制度約束緊密結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鍛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可以說,“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都是順民心、增民利的,都是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對執政為民、執政靠民這一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其次,“四個全面”立足我國發展的現實,以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旨歸,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為新形勢下黨如何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抓手。
在今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對“四個全面”的定位,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解決的主要矛盾判斷的與時俱進。長期以來,我們黨堅持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作為社會主要矛盾,突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使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來之后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變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脫節,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治理現代化目標任重道遠。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講社會主要矛盾顯然不夠,還需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把各方面突出的矛盾問題都納入,從戰略層面提出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韜略。“四個全面”,根據新的時代特點和形勢任務,基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特有優勢,從我們黨應當構建什么樣的治國理政布局、怎樣治國理政這一視角,準確把握治國理政的若干重大關系,科學統籌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將事關黨和國家發展根本的四個關鍵方面統合為一個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治國理政的戰略性頂層設計,使我們黨的戰略關注點從經濟建設領域拓展到更為全面的社會生活領域,既把握了治國理政的全局,又抓住了治國理政的重點,既確立了主要矛盾,又為解決主要矛盾提供了行動綱領。可以說,“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正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后”,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
再次,“四個全面”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有機結合起來,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路徑。
現代社會是一個追求科學、民主、法治的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強調:“我們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緊緊圍繞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把實現中國夢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機統一起來,堅持改革與法治的統一,堅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與抓好黨的建設這個最大政績的統一,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有機統一起來,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韌性、活力和潛能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有機統一起來,進行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坐標、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治理方式、全面從嚴治黨的治國保障,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視野更加開闊,執政理念更為科學,執政方式更為理性,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更加完整,內在邏輯更加嚴密,向國人、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成熟政黨的定力、追求與智慧,實現了黨治國理政戰略的新飛躍,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路徑。
最后,“四個全面”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體現了黨治國理政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科學統一,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是中華民族創造輝煌的必由之路,始終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始終是中華民族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必由之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這個“三位一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對‘三個自信’要刻骨銘心,這恰恰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局出發,緊緊圍繞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牢牢把握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現實要求,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深化改革這一發展動力、依法治國這一制度保障、從嚴治黨這一政治保證有機聯系、科學統籌起來,每一個方面都強調“全面”,并注入新的豐富內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確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同時,它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方略,為解決當今世界性難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獨特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它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進入了一個新境界,體現了黨治國理政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科學統一,對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勾畫了清晰的路線圖,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