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中級職稱論文
在當今世界發展的大潮流下,機械工程為世界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機械工程師中級職稱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機械工程師中級職稱論文篇一
機械工程特色學科建設研究
摘要:闡述了學科建設的機制、內容,大學學科建設、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與意義,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在行業特色院校學科建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給出了具有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建設的目標、思路和內容。
關鍵詞:學科建設;機械工程;特色學科
作者簡介:黃玉瑄(1977-),男,湖南常德人,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助理研究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重點課題“注重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的機械工程相關學科建設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BB12120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6-0053-02
“學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名詞,通常可以從學科建設的原則、建設的條件、建設的內容以及建設的功能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高等學校的學科是體現高等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最主要的載體,學科從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教育質量、教學優勢、所處的學術地位等方面來體現高等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高等學校的建設必須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建設是一所特色高校發展與進步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本文主要從學科建設的主體、客體等方面來對具有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的建設目的、內容與方法等進行討論。[1]
一、學科建設的機制
學科本身即為學科建設的主體,作為一門學科,必須要擁有獨立而固定的以本學科方向研究為第一職業的學科主體。學科主體既是知識的構造主體,又是知識的構造客體。
通常情況下,學科建設的載體包括學科建制和學科制度兩個層面。學科建制是學科進行建設和發展的物理存在,而學科制度是學科進行建設和發展的精神依托。學科建制是學科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組織保障,它以一定的機構為依托,是學科主體的生存依附和生存形態。學科制度是指不同學科受其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發展背景和理論基礎的影響,在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學科特有的邏輯思維表現形式和行動準則。
具體的某一學科研究領域所形成的科學知識體系一般被認為是學科建設的客體。知識體系系統和規范,同時又具有明顯的獨立性是一門學科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為學科的標識,也是一門學科能取得獨立地位被定義為一門學科的標準。[2]
二、學科建設的內容
學科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科學知識始終處于建設的中心位置,科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學科建設綱領。在以知識為中心的理念下,抽象的學科建設可以具體化為學科組織建設、學科制度建設和學科文化建設。
人們從學科組織中認識學科,學者們在學科組織中進行學術活動。學科組織由學者、學術信息、學術資料三種要素共同組成。學者是組織的核心和第一要素,包括學術帶頭人以及其領導的學術梯隊。學術信息是學者的主要操控對象,包括知識及課程、教材、專著、論文、科研成果等載體,學術交流的頻率和層次等信息交換水平。學術物質資料指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物質條件,包括研究資金、設備、圖書資料等。學者、學術信息以及學術資料這三種因素構成了學科組織建設的基本要素,三者互為支撐,難以獨立運用。
通常情況下,學科組織建設是高等學校在學科制度框架下進行的。大學學科制度指人們在學科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制度和規范,用來規定新進入學科的新人、協調和控制學科主體職業樣式。[3]
學科文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無形的學科文化的積淀深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底蘊。學科文化對居于其中的人們產生一種規范的作用、警示的作用,并能凝聚本學科學者們對學科的忠誠度和信心。
因此,以學科主體、學科載體、學科客體為基礎的學科建設是由一群學者根據一定的學術規則依賴于一定的物質基礎,以知識創新為原點,以知識產出和人才培養為目的,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的一種有目的活動。
三、大學學科建設
學科與大學是不可分離的,學科若失去大學的依托,其前進的步伐就會減緩,直至停滯;而大學如果對學科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則會失去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將永遠不可能發展成為一所一流的大學。
大學的學科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從學科與專業的設置、高質量精英人才的培養、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等多個方面推進學科建設,還要求結合高校學科的學術組織機構的設置與建立,以及大學學科制度與文化的建設與形成等方面來進行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高等學校在實施學科建設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建設路徑與方式,包括學科特色與方向、重點建設學科的選擇以及建設組織管理形式等多個方面。一般學科建設模式可以分為四種模式:以學校發展定位來規劃學科建設、以學科帶頭人來規劃學科建設、現有學科特色優勢拓展的學科建設、利用學科交叉融合引領學科建設。
四、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
基于傳統制造的機械工程學科,其學科理論基礎主要以經典力學原理分析和實踐經驗的總結為基礎,主要將機械加工與制造中的工藝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特別是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及技術與機械工程學科的快速交融與結合,從而使機械工程學科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研究方向與內容、知識結構體系等方面,因此,現代機械工程學科已經轉變為一個不斷快速發展中的動態概念。[4]
首先,現代機械工程學科已經轉變為一個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學科,由信息、計算機和管理科學等學科與機械學科的交叉融合后產生了虛擬制造技術、納米制造技術、仿生制造技術等許多新學科增長點。這些成為了推動現代機械工程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例如在制造自動化技術研究領域,就包括集成技術和系統技術、制造單元技術、人機一體化制造系統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多個方面的研究方向。 再次,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特點非常鮮明,目前,學者普遍認為現代機械工程學科是大工程學科下屬的以全過程為基礎的一種廣義制造的概念。并且,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十分廣泛而又深刻,包含機械科學基礎理論和制造技術兩大部分,其中機械科學的基礎理論是制造科學的理論基礎,制造技術是機械工程科學的應用技術部分。
第四,作為現代科學技術前沿之一,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方向非常明確,并表現出顯著的綜合化、智能化與集成化等多方面的特征。
五、“特色學科”的內涵
哈爾濱工程大學是一所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校,作為主體學科的“三海一核”學科具有鮮明的特色,而計算機、自動化、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通用性較強的學科則是具有一定“船海”特色的學科,同時作為面向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工程、核能應用)領域的工程及應用的學科也不容忽視。如機械工程學科的某些研究方向(艦炮技術、海洋工程機械等)帶有相當明顯的“三海一核”特色,同時作為通用性學科,又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學科的特點。因此,“特色學科”是一個具有多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只能從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來論述的新的概念。要進行特色學科建設,首先要把為特色學科提供支撐作用的基礎學科建設好。
六、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具有鮮明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的建設
1.學科建設目標
圍繞國家海軍裝備和海洋開發的發展戰略,服務國防需求,在已有特色學科方向基礎上,凝練新的前沿水平研究方向并拓展已有學科研究內涵,提高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及國防重要科研項目的能力,產出具有顯示度的標志性成果。建設國內一流的“機械工程”學科,特色研究方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成為我國海軍裝備和海洋開發方面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國防特色學科研究基地。
2.發展思路
堅持內涵式發展。整合資源,強化優勢,以五個研究方向為核心,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研平臺。通過開展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外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促進學科領域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優質資源的全面共享,有效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養和造就學科領軍人才,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構建一支由高水平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科研梯隊。在學科建設中,瞄準前沿,優化科學研究的項目和內涵,攻克關鍵技術,推動“機械工程”學科快速發展。
3.建設內容
圍繞海軍裝備需求、國家深遠海油氣資源開發戰略,重點建設以下內容:
(1)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學生服務國家、服務國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培養可靠、有用人才。
(2)科學研究。凝練學科方向,拓展研究領域,加強學科交叉與融合;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
(3)師資隊伍。實施帶頭人培養、青年教師水平提升、創新人才引進計劃,組建跨學院、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增強教師的國際化視野,促進辦學水平提升。
(4)國際交流。擴大國際科研項目合作,承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通過國際、國防合作,提高留學生培養的規模和質量。
七、總結
具有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建設首先應從大學學科建設的機制、內容著手,分析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特點、研究內容、發展方向以及所謂特色學科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翟亞軍.大學學科建設模式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
[2]楊天平.學科概念的沿演與指謂[J].大學教育科學,2004,(1).
[3]王建華.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學科制度的視角[J].清華大學教學研究,2003,(1).
[4]劉全良,顧平燦.現代機械學科及其在海洋院校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9).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機械工程師中級職稱論文
機械工程師中級職稱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