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職稱論文(2)
幼兒教師職稱論文篇二
幼兒教師能力的素養
摘要:學前教育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是希望的源泉。 報告中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對學前教育問題提出更深刻的重視。本文主要針對幼兒教師能力素養問題展開研究的,淺論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建構結構模型。并能適應幼教改革對幼兒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進一步保障我國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能力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含義
幼兒教師能力的含義:是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效和質量,決定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與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綜合,是從事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專門能力。[2]
幼兒教師能力素養是: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它具體包括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評價與反思的能力、行政能力、心理咨詢能力、調控情緒能力等方面能力。
二、幼兒教師的能力結構
為完成教育任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所需的幼兒教師能力,并形成幼兒教師能力結構。根據《幼兒園規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對幼兒教師能力的隱形要求,結合已有理論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幼教改革新趨勢,將幼兒教師能力進行歸納、總結。幼兒教師能力結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觀察和了解幼兒能力
觀察力是幼兒教師有效調控教育過程的重要因素,學前兒童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少,兒童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兒童的發展除受一般兒童發展規律的影響之外,還受到各種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的情感、態度、意志力、思維、個性特點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學前教育情境和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都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為使教師能夠充分運用觀察能力,幼兒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觀察,記錄幼兒的言行表現并建檔。其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只停留在分散的現象層面,要通過分析綜合,發現其普遍性的規律。再次,幼兒教師要掌握幼兒心理學、以此作為了解兒童,觀察兒童的理論基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通過觀察和了解幼兒,根據幼兒不同的方面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教育具有針對性、適當性、科學性,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教育教學能力
第一,幼兒教師要具備組織教育內容的能力及制定教育教學計劃的能力。靈活地選擇教育內容和教育組織形式,使教育教學計劃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靈活性、合理性、教育性等特性。
第二,幼兒教師要具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組織好各種教學活動。并要求幼兒教師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夠熟練地掌握電教設備,多媒體等教學手段。
第三,幼兒教師要具備創設教育環境的能力。能夠營造出輕松、愉快、活潑、溫馨、安全的教育環境。并美觀、大方、整潔,教具和玩具的排列擺放要井然有序,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
第四,幼兒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借助口頭語言、表情、手勢等來表達教學內容和思想感情。幼兒年齡小,要求教師語言的表達要做到言辭簡練,口齒清晰的表達方式。
(三)組織管理能力
幼兒每日的活動內容很多,有學習、游戲等多方面生活活動。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合理安排,避免造成不良現象的發生。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培養幼兒獨立性,能夠自己動手,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組織課堂紀律,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當幼兒發生沖突或意外情況時,能夠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教師需要具備基本衛生常識和急救的能力。管理好班級幼兒的信息檔案和班級教育的信息。
培養幼兒教師能力的意義及作用
對幼兒園而言
通過對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初步研究,我們看到了教師能力素養問題的緊迫性、重要性,幼兒園教師能力問題的研究在教育界中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幼兒教師能力素養問題的研究內容不斷豐富,幼兒教師能力的提高,才會對幼兒園和幼教事業做出貢獻;提高教學質量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幼兒而言
通過對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健康成長。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提高,可以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的發展和認知能力素養的發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積極探索和進取的精神,開發幼兒的智力,發揮幼兒的潛能,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齡前兒童的各項技能。
對家長而言
通過對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研究,幼兒教師與家長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緊密結合,家長對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了解,有利于形成家長對幼兒教師的充分信任,從而促進家園合作的順利進行,從整體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能力的修養的途徑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職前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校的專業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工作,實現自我的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其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要建立一個以專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學生專業發展建立在對學前教育理論掌握的基礎上,學校要強化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就要合理安排教育課程,并且要立足于學前教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采用實用教學法教育教學的能力;開設模擬仿真教學,學生把自己當做幼兒園老師,其他學生當做學生,自己編寫活動設計,準備教材教具,課后由老師和同學提出問題或建議。這種教學課程,能夠有助于消除緊張情緒,增加實踐機會,培養教育教學能力。
2、學校通過多種機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
采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學習,如競賽機制,組織學生參加故事詩歌演講培養學生的普通話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學生參加技能技巧表演比賽,使學生主動加強藝術素養的訓練,激發自信心和成功感,有目的地提高幼兒教師各方面的教育技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3、學校要經常安排學生參加各種見習和觀摩活動
見習能夠加深學生對幼兒園的認識,將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中。在見習中,教師要根據計劃目標,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見習期間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步驟的組織管理活動、進行觀摩。有目的地撰寫報告、特殊案例分析,并總結自己的見習心得,由老師給予指導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評價、反思的能力。
結論
通過對幼兒教師能力素養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學前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步發展,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也有較大提升。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和教師都應該清楚幼兒園教師必備的能力結構,并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提高保教質量,擴大教育資源,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參 考 文 獻
[1] 連玥.我國幼兒教師能力研究綜述[J]. 科技信息. 2009(01)
[2] 鄒樸.談幼兒教師的能力修養[J]. 中國成人教育. 2000(12)
[3] 冉小榮.與時俱進:幼兒教師[J]. 陜西教育. 2004(07)
[4] 袁愛玲. 對未來社會幼兒教師素質與能力的透視[J]. 教育導刊. 1997(S1)
作者簡介:
柳倩(19 81—)女,河北寧晉縣人,畢業于河北師大美術學院,主要從事幼兒美術教育與研究。
看了“幼兒教師職稱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