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政治論文2000字(2)
低碳生活政治論文2000字篇二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在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和環境被破壞的代價,自然資源浪費嚴重,推進節能減排,可謂迫在眉睫。本文介紹了節能減排的概念、低碳經濟的模式、低碳生活的理念,采取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等內容,分析了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實施措施,呼吁公眾從我做起,切實增強全局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倡導低碳生活,為我國節能減排任務做出自身的貢獻。
關鍵詞:節能減排;低碳經濟;低碳生活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paid a resource and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serious waste of natural resources, promot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low-carbon economy model,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life, to tak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the necessity,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saving measures to reduce emissions, low carbon life, called for the public to begin from me, to strengthen overall consciousness, the sense of crisi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dvocate low carbon life,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task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ife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節能減排的概念
節能減排(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所稱節約能源,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
2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之后逐步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成為當前國際交往與合作的熱點。
低碳經濟,顧名思義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經濟模式,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而其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指的是大氣中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光、熱輻射后,再重新反射回地球,使地球變暖,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
低碳經濟是以低消耗、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已成為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主要特征,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化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的比重不斷下降,即能源結構清潔化;二是單位產出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斷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低碳化進程也是碳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這股風潮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3 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強臺風、沙塵暴、高溫干旱、極端降水……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頻發作,危害越發嚴重。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且人類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是,碳基燃料消耗過大而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只是能源消耗問題的一個折射而已。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是全世界自然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59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排名第56位。另據統計,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僅為美國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進節能減排,可謂迫在眉睫。
美國媒體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發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機:第一,過敏加重,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第三,腎結石增加,由于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第五,夏季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第六,藻類泛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
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減排難度較大,并且消除貧困的發展壓力大,資源短缺問題突出,生態環境脆弱,“三高”企業較多,單位GDP能耗大,排污多,存在著工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產業層次偏低、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的特點。因此,我國的經濟面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挑戰,突出表現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資源環境壓力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傳統的低成本比較優勢明顯削弱。
看了“低碳生活政治論文2000字”的人還看:
2.低碳生活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