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政治論文范文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思想政治在整個初中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初中優秀政治論文范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初中優秀政治論文范文篇一
關于初中政治教學的理性思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建構初中思想政治“主體性”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信度和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開放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55-02
傳統教育思想與模式,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習慣于純粹把學生當作知識傳授的接收器,導致學生主體性的嚴重缺失,這已經成為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重大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建構初中思想政治“主體性”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信度和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構建初中政治教學主體性課堂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初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針對性地列舉現實社會及生活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在一起,堅持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把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如在教學“勿以惡小而為之”時,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在我們生活中的不良誘惑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危害是什么?你是怎么對待的?學生通過自學課文,結合自己實際,自主找出答案。
學習是為了運用,還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實際生活能力。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時,我們要著重聯系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事件,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通過運用理論分析實踐,運用實踐論證理論,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的信度和效度。
二、學生思維空間的開放化
教材的講解不要太詳細,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如:在學習“現實生活中誠信其實是很復雜的”這個問題時,我有意識地省去了對這部分內容的講解,而是提出如下問題去讓學生去思考、討論,進而得出結論。①當媽媽問你身體可好時,原本生病的你說“一切都好”;②面對身患重病的病人,醫生稱沒太大問題;③當朋友問你他新買的書包是否漂亮時,雖然你認為一般,但你說書包很有個性。通過學生的討論,辨析,他們不但理解了誠信在現實生活中的復雜性,而且學生的探究熱情也被激發了起來。
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信息的反饋,進行合理調整,激發興趣,緩解慣性思維疲勞。比如,在學習誠信的價值時,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有了明顯的不集中的現象,于是,我馬上調整上課的思路,停下新課的講述,說:同學們已經是初中生了,想必平時看了很多的新聞,聽大人們也說了不少,那么,我想請大家說一說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作為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的情緒立即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本課的教學內容也在學生的討論中得到了深化。
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提倡多元思維。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在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有許多想法。有的憑經驗和直覺;有的憑舊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思路開闊了。多樣交流的策略經歷,無疑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過程。
三、師生關系和諧化
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走近學生,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如果教師要走近學生,那么教師就要放下架子,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這樣,在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參與,學生當然就更容易掌握課堂內容了,使學生學起來有平等感,有合作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實踐證明,只有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狀態。有了這一前提,就為“促進學生充分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校學習僅僅是學生漫長學習生涯的一個短暫的階段。我們的教育必須樹立牢固的發展觀,相信并堅持學生的終身學習。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擁有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習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獲取知識、處理知識和運用知識,而這些知識和能力,正是終身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另外,因特網的運用,對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開展研究性學習,都能夠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五、以教育公平化為立足點,實施分層教學
在建構“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心中要充滿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備課、上課、作業、評價等各個教學環節,才能夠真正滲透分層教學的思想,以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如在考核初三第五冊《社會》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時,我是這樣講的:①恢復和發揚了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強調要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這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②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這是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也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③平反了冤假錯案。這是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作不同要求,學困生說出基本意思即可;中等生應答全;優等生可適當闡述。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分層教學的思想,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使學生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初中優秀政治論文范文篇二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一些探索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學科,對其學習得好與否,將關系到學生的品格、態度甚至人生的成敗。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并重,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縱觀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級的教材的內容,其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其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的能力。
2、授予學生道德規范與交往常識,從而增強其交往與合作技能。
3、授予學生國家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和各種制度規章,增強其法律法規意識,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為習慣。
4、明確權利與義務,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學科,對其學習得好與否,將關系到學生的品格、態度甚至人生的成敗。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
1.1教材中的插圖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既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學習乏味,也不利于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圖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而且發揮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發揮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達出豐富的信息,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思維,分析,綜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很多教師卻忽視了它的這些功能,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馬觀花式地帶領學生瀏覽。
1.2正文與輔助材料在教學中沒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輔助材料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它是用于鞏固、遷移、拓展學科知識和增強應用能力的教學輔助材料。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或讓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點,主次不分;或拋棄輔助材料,只讓正文孤立存在,使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
1.3教材內外資源缺乏有機結合。教材中資源的包括正文、插圖、說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練習等;教材之外的資源是指教師自己收集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和時政熱點及相關練習題。教材中的資源固然重要,在教學中不容忽視;而教材之外資源更能結合實際、聯系時政,也值得重視。尤其是地處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學校,信息相對潰泛,學生手中的課外資料不多,及時獲取時事政治熱點的途徑也不多,教師更應該多加收集,在教學中多將其聯系到相關知識點當中來。然而在教學中,政治老師們或只顧教材中的事例和練習,不貼近學生實際,不聯系實際生活;或偏離教材,只談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練習,本末倒置;有些甚至連教材中的資源都沒有充分運用,更不談自己收集的教學資源,本末皆未顧及。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成因分析
面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有必要對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2.1教師沒有認真分析教材中的圖與文、文與文之間的聯系,沒有將它們之間有機結合起來,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們的內在聯系,以致顧此失彼。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每一課、每一框題的編排一般都包括課題、小標題、正文、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相關鏈接材料、思想練習等幾個部分。這種編排的意圖就是要使教學形成一個完整的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補說明及拓展延申問題的過程,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真正理解教材的這一編排意圖,沒有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直接根據教材中羅列的知識點提出觀點,說明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不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材料、案例分析問題,也不注重通過說明加以說明延申知識。
2.2教師不重視收集生活實例、時政事例,缺乏課堂內外事例、課堂內外練習的有效結合。政治學科是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門緊跟形式,要求學生時時把握時事動態的的學科,培養愛國熱情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材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聯系到天天在發生變化的時事動態當中。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卻往往照本宣科地對教材內容泛泛而談,置生活實際于不顧,對時事動態也不加以關注,不注重將教材知識與其緊密聯系起來進行教學。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策略
課程改革在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教學低效甚至無效。提升教學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學科,鑒于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學好這門學科呢?對此,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粗淺之見。即,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并重”。
3.1圖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諸多說明方法中,圖像圖片說明生動、形象且直觀地說明問題、突出觀點。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圖片加以說明文中的觀點、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地運用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它們,總結出它們所反映的內容。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教材(人教版)“循環利用資源”時,在沒有引導學生觀察“生態農業圖”之前,學生一頭霧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態農業圖”,后,學生從圖中直觀地看出既循環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酒糟本是廢物,卻變成魚的好飼料;魚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廢物,卻變成葡萄樹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釀酒。這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用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再者,中學生對圖畫圖片的濃厚興趣亦不減小學時代,充分利用插圖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將插圖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它們共同筑成易于學生掌握的新知。
4.課內外練習并重
課堂練習是學生對新知識和答題思維的訓練;課后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都不可忽視。然而,一些教師往往將思想品德課堂視為其單獨演講的臺,教材中的思考問題大多自問自答,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自由發揮的空間,因而造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當他們面對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時,便不知從何思考,無從作答;當他們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時,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欄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題,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點,充分利用好它對我們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要真正達到思想品德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顧教材中的圖片和文本,兼顧正文和輔助材料,兼顧教材事例和課外生活典型實例及社會時事,兼顧課堂和課后練習,兼顧知識傳授和情感培養等方面。
看了“初中優秀政治論文范文”的人還看:
1.中學思想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