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形勢與政策論文 > 2017當前國際政治形勢論文

    2017當前國際政治形勢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2017當前國際政治形勢論文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呈跨越式快速增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國際政治形勢論文,供大家參考。

      國際政治形勢論文范文一:世界新能源形勢與政策論文

      2016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斷增長、供需矛盾進一步惡化的背景下,西亞北非動蕩和日本核事故兩大熱點問題對世界能源形勢產生了深遠影響。西亞北非局勢影響地區能源生產和運輸安全,導致國際油價波動,對能源消費國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日本核事故沉重打擊了全球核能產業,對世界各國的核電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從長期看,化石能源的主體地位不可撼動,石油價格仍面臨上漲壓力,并因此為天然氣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核能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但重拾發展信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相關國家針對南海、北極等潛在能源重要產地的爭奪將進一步加劇。

      中國能源安全和產業發展也受到上述熱點問題困擾。中國嚴重依賴西亞北非地區的能源供應,動蕩引發的油價高漲也使中國面臨更嚴重的輸入性通貨膨脹。中國盡管未放棄核能發展,但明顯放緩了步伐。

      一、當前世界能源的總體狀況

      能源一直是關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的重要議題。當前,能源消費繼續強勁增長,供需矛盾進一步惡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總體消費中占據主體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發展迅速,但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尚需時日。國際油價難以回到低位,價格波動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都造成嚴峻挑戰。

      1、能源供需關系總體緊張

      進入21世紀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里,能源供應趨緊。在這期間,盡管在世界范圍內石油供需總體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局部戰爭、社會動亂、恐怖活動等原因,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某些季節或某一時間段、某些石油品種出現斷檔,致使某些國家和地區不時發生油荒、電荒等能源供應緊張局面。

      總體看,能源生產能力增長緩慢,能源消費需求卻快速上升。近20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新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少,特別是特大油田。世界現有的四個超級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爾、科威特的布爾干、中國的大慶油田產量早已開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還保持高產。未來,俄羅斯位于西西伯利亞的重要油氣田的產量也會下滑,除了要在傳統的產能地區西西伯利亞發掘新產量,還需要開發基礎設施落后的東西伯利亞地區甚至北極地區。俄羅斯能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開發投入,仍面臨不確定因素。俄羅斯石油生產高峰時期,每天可達到1050萬桶,但到2035年,日產量會下滑到970萬桶。其他一些國家盡管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出于各種考慮限制開采。例如,美國在阿拉斯加北部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就地儲備石油,長期限制開采。

      隨著世界經濟持續發展,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經濟迅速增長,石油需求和消費量不斷上升,上升幅度超過了產量的增長。盡管2016年經濟危機爆發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但2016年,石油消費再次轉降為升。可見,石油供應的寬松是暫時的,供應緊張才是常態。

      全面提速——

      能源結構走向多元化

      在當前國際金融風暴肆虐下,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這直接催生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與管理體制上的新變化。

      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核電首當其沖。2016年11月21日,中國第9座核電站——福建福清核電站一期工程開工;12月16日,總投資近700億元的廣東陽江核電站正式動工建設;12月26日,總投資260億元的秦山核電站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項目開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電規劃正在中國漸次展開。據了解,我國2020年前將在核電方面投下4000億元左右的資金。

      其次,2016年12月15日,總投資近400億元的"寧東大型煤電化基地"正式啟動,意味著煤炭資源整合的"前奏"響起。

      第三,甘肅河西走廊、蘇北沿海和內蒙古等地正在規劃建設幾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目前,甘肅酒泉地區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已全面啟動。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國圍繞油氣領域的對外合作進展不斷加快:中國到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開通;中俄之間也確定將修建從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往中國的油氣管道。

      據透露,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已得到國家核準,不日將全面實施。這一總投資達930億元的龐大工程,將與中亞天然氣管道相連,是中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大型管道工程,僅鋼材就要400萬噸,如考慮到沿線城市內管線改造與建設,共能拉動投資3000億元。同時,庫容達268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備二期工程也已規劃完畢,成都千萬噸級煉油廠不日也將開工建設。

      張國寶表示,這些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是應對金融危機的實際舉措,也說明中國的能源戰略正在一步步實現。我們要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能源企業的整合重組,建設現代、高效、穩定的能源工業體系。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表示,當前形勢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創造了一個好時機,將來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應該走多元化的道路。

      節能降耗——

      開源節流是治本之舉

      1月13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擔心,低油價可能致使對新能源的投資放緩。

      能源專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屬性決定廉價時代將一去不返,能源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專家表示,對于中國這個耗能大國和人均資源小國來說,開源不節流,多元化的能源戰略從長遠來看也只是治標之舉。能源危機、氣候危機,21世紀越來越明顯地影響世界社會和經濟的兩大事件,讓世界各國幡然醒悟,解決能源問題和氣候問題,治本之策還在于節能降耗。

      據估計,中國節能的潛力有60%在工業部門。中國石油利用的經濟效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用油設備的效率也低于國外,節油潛力很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力在能源總體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據了解,2016年,國家將繼續對傳統煤電項目實施"上大壓小",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300萬千瓦。相關數據顯示,到2016年10月,小火電機組累計關停3210萬千瓦,已實現"十一五"規劃近2/3的目標。

      深刻把握國際能源格局變化新形勢

      能源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目前國際能源格局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化。

      一方面,現有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正在發生著歷史性的區域變化。從消費上看,能源消費重心正在從西方發達國家向亞太地區轉移,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增長迅速。從生產上看,能源生產日益多元化,雖然歐佩克仍掌握著全球石油供給的主動權,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灣的石油勘探和開發也在加速進行中。即便如此,事實和研究結果仍表明國際石油生產的峰值時刻即將來臨。

      另一方面,新能源開發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給結構即將進入下一個能源替代的發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油砂、重油、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風能、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前一個變化來源于國際范圍內區域經濟增長中心的轉移,而后一個變化則來源于現有主導能源供給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環境保護的壓力。

      這樣一種能源格局的變化導致各國在世界范圍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同時也加快了能源領域的技術開發步伐。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作為新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能源需求進入高增長時期,而中國的能源供給結構長期以煤炭為主,不但從總量上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根據Bp公司的能源統計數據,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比重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較世界平均水平分別低15、4和20、1個百分點。由于國內優質能源石油、天然氣的供給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已經接近50%。同時,能源消費(主要是煤炭)是導致中國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空氣中約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來自于燃煤。幾乎所有的煙塵排放也來源于此,占到總懸浮顆粒無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這種相對落后的能源消費結構、高度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費的高污染,不但導致我國資產價值體系潰損,生產和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而且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中遇到更大的壓力,長期來看,對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也會產生制約作用。因此,千方百計解決國家能源安全這一具有長期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顯得尤為緊迫。

      在國際能源市場和國家能源供應保障體系中,能源企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業能不能把握住這一格局變化的歷史性機遇,不但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而且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起著重要的影響。以Bp、埃克森、殼牌等為代表的國際大石油公司憑借著資源、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不但在過去的近百年中主導著國際能源市場的發展,而且近年來加快了進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步伐。

      中國能源企業是國際市場的后來者,在資源獲取、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與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將企業資源投入新能源的開發有可能會更加力不從心。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格局的變化對于中國能源企業而言不僅僅是風險,更潛伏著巨大機遇。龐大的國內需求為企業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術進步提供了空間,新能源的開發縮小了國內能源企業與國際大公司的差距,因為這一領域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水平差距相對較小,為我國企業在未來競爭中轉被動為主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歷史時刻,被動應對只能意味著放棄發展的主動權,成為跨國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國家的能源安全無從談起,經濟命脈也將落入他人之手。反過來,主動應對則意味著在競爭中牢牢把握發展的機遇,將企業的競爭力建立在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上,這樣的競爭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續的。歷史經驗已經證明,能否主動、敏銳而準確地判斷形勢,進而作出正確的戰略抉擇,是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國家石油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提出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正是對所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要求的積極回應。這一戰略決策提高了企業關注世界能源發展趨勢,順應全球石油石化行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的能力,有助于企業實現從傳統石油公司向面向未來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轉變,有助于為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一戰略的巨大意義更具體地體現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國石油集團的國際競爭力。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包含傳統能源的支撐,能源供給結構變化,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供應能力的價值鏈開發,能源開發利用全球化和經營管理國際化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可見,這一戰略以技術進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價值鏈的構造為手段,既立足于現實,又面向未來,有助于中國石油集團克服劣勢,全方位地參與國際競爭。

      其次,有利于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業最基本的投入品,一個清潔、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應體系,有助于中國企業降低提供物品和勞務的成本,這在競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對于企業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中國石油集團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思路,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

      最后,有助于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體現在有足夠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體現在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思路,有利于中國石油集團更好地參與傳統能源資源和市場的競爭,也有利于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提高能源長期供給結構的彈性。同時,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和新能源的開發,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帶來的環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

      國際政治形勢論文范文二:“一帶一路”戰略和建設重點

      摘要:“一帶一路”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正式發布,獲得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響應。宣講“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重要進展和路線圖。“一帶一路”的立體布局日趨清晰,同沿線國家發展規劃的對接不斷取得進展,特別是我國分別同俄羅斯、歐洲簽署了發展規劃對接的聯合聲明,使“一帶一路”倡議在這兩個方向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帶一路”也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作為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自貿區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在各個層面的經濟合作。

      關鍵詞:“一帶一路”;建設重點。

      正文:一、“一帶一路”概念由來

      2013年9月7日,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4年3月,主席在訪問歐洲時表示,要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洲際合作倡議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014年5月21日,在亞信峰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主席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

      二、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1、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于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2、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

      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于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制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1]

      3、推動多邊合作

      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自貿區等國際合作的整合升級,也是我國發揮地緣政治優勢,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各種機遇

      1、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

      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于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2、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發行各種類型的證券、設立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范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

      結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并未雨綢繆。首先,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貧窮國家的資源開采項目上。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資流入,對外投資也被引導到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的更為引人矚目的項目上。五六年前,中國“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圍繞著大宗商品,現在開始在一些實行競標機制的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我們知道沿“帶”沿“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愿意接受我們的投資,但由于其中一些國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穩定,不同黨派之間的理念差別很大,一旦一個黨派下臺,就會改變過去的對外政策,這必將給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帶來巨大風險。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必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環境等進行仔細研究,在投資之前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案,將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會有潛在的風險,尤其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創新蘊含的乘數式風險,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 最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參考文獻:

      [1] 劇錦文 經濟日報[N]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5/4/2 第13版

      [2] 王義桅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 人民出版社2015

      [3] 馮并著 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看了“2017國際政治形勢論文”的人還看了:

    1.2017當前世界政治形勢論文

    2.2017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3.2017當前國際政治形勢論文

    4.2017年當前國際政治形勢分析

    5.2017國際安全形勢論文

    6.2017年國際形勢形勢與政策論文

    7.2017當今國際形勢論文

    9007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浮力影院第一页| 女大学生的沙龙|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男女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边亲边摸边做视频免费| 性xxxxfreexxxxx国产|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2022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国产白浆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中国sで紧缚调教论坛| 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新疆女人啪啪毛片|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videsgratis欧美另类|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丹麦大白屁股hdxxxx|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羞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女偶像私下的y荡生活|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第3页| 男男强行扒开小受双腿进入文|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