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發展論文范文
農業機械發展論文范文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機械發展論文,供大家參考。
農業機械發展論文范文一:土地流轉與農業機械化發展分析
[摘要]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機標準化規模化現代機械化作業的前提,同時,加快農業機械化能有效解放農村勞動力,推進農地規模經營,實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以使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不斷提升和效益增加,使農產品生產更加專業化、區域化和商業化,優化產業結構;另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可以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使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使國家糧食安全得到保障,也為農業勞動力轉移創造了條件使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逐漸加速。本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
1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土地流轉的意義研究
目前看來,過去分散的傳統種植模式已經對現代農業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迫切需要改變此種現狀,對農村土地進行有效流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向著規模化方向發展,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對于土地的產業效益與農民的增收富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關研究顯示,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超過人工效率的30倍左右,使農民從傳統農業的耕作的勞事活動中解脫出來,還可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再結合多方面研究調研的基礎上,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現代農業“四化”建設與發展,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進行土地流轉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使生產成本進一步的降低,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促使其不斷向城市進行轉移,使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相應的提高。并且,土地流轉之后,更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形成,有利于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使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進一步的降低。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以后,更多的土地資源流向一些掌握著市場信息的工商業主以及種植大戶受眾,這些大戶就可以根據具體實際,進行適度的擴大規模種植,合理分配土地資源、資本與技術,時生產成本進一步的降低,增加土地收益。
2對于土地流轉中農業機械發揮的作用分析
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的生產工具,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的工作效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支撐著土地流轉的實施。
2.1土地流轉離不開有力的技術裝備的支撐,而農業機械化完全可以在農業生產中勝任,而且還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2.2通過土地流轉,使得農業機械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農機裝備水平也會因此而不斷地提升換代
土地流轉之后,農機大戶承包了土地,實現了機械化的生產,使生產效益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且,還可根據不斷調整的種植品種與規模,進行農機具的改造提升,使農機裝備不斷得到優化。
2.3農業機械化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土地生產效益。助推土地流轉
2.3.1農業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有效節約種子、化肥,降低5-10%農藥成本。
2.3.2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由于機械化作業,能夠有效促進每畝的單產量,有效降低5%左右作物收割時的損失,節省大量的工作時間,還可以有效提升作物的抗病抗災能力。通過機械化作業充分釋放了土地的經濟效益,助推了土地流轉的實施。
2.4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生產,能夠有效地解放農村的勞動力,促進其不斷轉移,更加利于土地的流轉
土地流轉的實施很好的消除了農民工外出后的土地無人耕種的顧慮,而且為種植大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經營空間,實現了勞動力與機械化生產的協調發展,更加有益于土地流轉,打破了城鄉二元結構,加速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
2.5利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通過土地流轉機械化的實施,能夠很好地促進農機與農藝的系統發展,由于操作農業機械的人員,都屬于是農村里面的人才,一些新的技術能夠在他們這里得到很好的認可,并加以實施利用,更加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3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土地流轉中促進作用
3.1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機化發展機制
應當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這項有利的惠民政策很嗨的堅持下去。另外在此項政策實施的同時,應當加強農機技術培訓、燃油補貼、系統建設等方面專項資金的設立。依照財政收入增幅相應的增加投入力度,增加農機購置補貼的配套資金,對農機推廣、管理、培訓、安全監理等方面得到快速的完善,對一些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及可及示范戶進行大力扶持。
3.2農機集約化經營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對于土地流轉政策而言,它的涉及范圍相當廣泛,與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而且更關系到農村的穩定與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實施土地流轉必須依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來進行。在對本地區詳細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性的開展農業機械化規模服務。利用多種形式(租賃、轉包、互換、轉讓)等形式,是原來的戶與戶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使經營的規模進行適度的擴大,達到區域化種植規模,也可進行訂單式的經營模式,制定作業合同,進行農業機械化規模服務,使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避免了過多投入的作業成本。通過實踐不斷探索新的經營模式,樹立典型,促進農業機械的集約化經營更快、更好地發展。
3.3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培育工作,助推農機服務向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3.1對一些農機大戶進行重點有力扶持,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購置的補貼力度。
3.3.2借助農機學校以及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對農民進行重點培訓,尤其是針對種植大戶以及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的人員進行針對培訓,使其掌握專業的技能技術,有效增強其作業服務能力。
3.3.3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使農機服務社會化,有效利用基層公益性崗位人員,對片區內的服務組織進行有效組建,構成服務實體,對片區內的農機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促使各個農機大戶進行聯合,形成農機專業合作社,滿足農民的需求。對農機大戶進行有力的引導促使其不斷的打破單一的農機作業服務的局面,助推其向土地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4結語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實現規模種植、發展糧食生產的主旋律。農業機械規模化的實現,對土地進行有效集中是前提,倘若缺乏這一關鍵環節,就難以實現農業機械的規模化。同時農業機械化的實施,能夠為土地流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使作業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了成本投入。
[參考文獻]
[1]劉麗鳳,宋揚.農業機械工程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裝備技術,2013(01).
[2]陳棟棟.我國進入減人曾機發展現代農業新時代[J].現代農業裝備,2012(11).
[3]陳柏槐.農機化的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J].湖北農機化,2013(06).
[4]趙凱,王麗英.農地流轉生成內在機理的制度邏輯分析[J].山東農機,2012(5).
農業機械發展論文范文二: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制約因素
摘要:要想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就要先增大農機科技的普及力度。只有農機科技的普及度提高了,農戶對于農機的認知與使用度提高了,農戶才能真正從農業機械化中得到實際的收益與好處,從根本上提高山區農戶對于農業機械化的支持與配合,突破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加快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業機械化不僅對發展生產力具有重大意義,還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途徑之一。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機械化既是我國實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提升國民經濟、國家對外地位的關鍵。接下來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主要制約因素,并提出主要對策。
1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1.1農機設施落后,農機生產不配套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政府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投入不斷增加,我國的農業生產迎來了高峰,產量和效益均有所提高。但在山區農業生產中,多數家庭沒有機械生產設備,或者只有一些小型農機具,如小型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及其配套機具等,而大型的、高性能的農機幾乎沒有,這制約了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導致山區農業機械設備的結構無法完善;而單一、小型的農機設備結構又決定了農業生產項目的單一與無法擴大,收獲不穩定,無法提高山區農民的農業收益,在農業機械化上的投入無法增大,陷入了無法開展農業機械化發展,無法提高農業收益,無法加大農機投入的困境中。
1.2農民農業生產知識薄弱,接受新知識能力低
由于山區農民受到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影響較大,通常處于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因此,普遍存在山區農民知識文化程度較低,觀念守舊、抗拒接受新事物的情況。所以,農業知識比較落后,新知識也無法得到普及,大都處于采用傳統農耕方式的耕作境況,大大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收益。
1.3農業扶助機制不健全
受限于山區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對新事物的了解,農業機械化在山區的普及是被動的。因此,需要構建有效的農業扶助機制。但目前,由于大部分農業部門對農業扶助機制缺乏重視,導致扶助機制長期處于落后的、不科學的管理與運營中,在沒有現代化的、科學的管理理論與運營模式支持下,缺乏組織力度與管理手段。而一個落后的農業扶助機制,無法起到正常的宣傳普及、帶領扶助農戶的作用,制約了機械化發展等新事物、新形勢在山區農業的發展。
2對策及建議
2.1完善宣傳體系,增強推廣力度
考慮到山區農戶、農業的封閉性與落后性,要想加快山區農業的機械化發展,首先就要做到有一個完善的宣傳體系,讓農民了解農機的好處,得到農業機械化的收益,才有益增大農機的推廣范圍。因此,提出幾個增強宣傳、推廣力度的方法。一是嚴格落實由國家中央制定的農機購置補貼等惠民政策,提高農戶購機的積極性,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步伐。二是建立一個完善的宣傳體系,通過多方面的宣傳,把農業機械化的新知識普及到山區農村的各個角落,讓農戶了解農業機械化的優點,以提高農戶購機的主動性。三是山區農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偏低,對于新型農機和型生產方式往往抱有懷疑態度。因此,政府要增加推廣力度,組織隊伍帶上農機走進山區,并現場演示農機的用法,讓農戶現場操作,增加農戶對于現代農機的信任度,有利于現代農機的推廣、普及。四是組織山區農民的培訓班,使他們多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形勢,學會現代農機的基礎操作知識,讓他們了解已購農機的保養與維修方法,提高農機的實用性與效率,增加農戶對農機的信心,加快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2.2結合山區實際情況引進農機
山區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往往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對于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山區的實際地理位置與生態特點,有針對性地引進農機。因此,當地政府在推廣農機時,要做好充足的考察與系統的科學研究,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選擇推廣合適的農機類型,避免引進無法在當地使用或性價比不高的大型農機設備。
2.3加大農機研發力度
近年來,雖然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迅速,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但農業機械水平與一些農業科學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開發符合農民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收益的現代化高科技農業機械是我國長期堅定不移執行的任務。國家與政府要加大對于農機的研發力度,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降低農機成本,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增大農業收益,這樣才能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與發展進程,增強國家農業實力,縮短與其他國家的農業差距。
2.4增大農機科技的普及度
要想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就要先增大農機科技的普及力度。只有農機科技的普及度提高了,農戶對于農機的認知與使用度提高了,農戶才能真正從農業機械化中得到實際的收益與好處,從根本上提高山區農戶對于農業機械化的支持與配合,突破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加快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農業機械化發展既是國家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既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重要一環,也是山區農業的唯一出路,更是提高山區農民收益的最好的辦法之一。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與國際前列還有差距,因此,對農業機械的研發與推廣還需要國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總體發展和地區比較白人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學報1995-03-15
2、關于海倫縣保衛大隊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調查與初步分析(田間作業部分)戴有忠;李振卿;東北農學院學報1982-05-01
農業機械發展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4.農業機械論文發表
5.農業機械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