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修論文2000字(2)
大學生思修論文2000字篇二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究》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對政工工作的要求以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究的意義等三個方面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究。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律體系;政工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地進行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全面闡述中國共產黨人法制建設思想的綱領性文獻,研讀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和價值內涵,對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但符合了人們的本質要求,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堅持了黨的領導地位,堅持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進行改革創新和與時俱進。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
理念是指一種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類型。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治本質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與整體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觀念,是對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對法律價值的解讀而形成的一種認知模式。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因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其中,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措施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的特點和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和關鍵。
(二)加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健全法制
法治要求人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遵循法律規律。如果違反法律的義務性規定,將承擔法律設定的不利后果。法律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每個方面,法律給每個主體應有的權利或必要的義務當出現糾紛或矛盾時,人們可以通到法律解決,達到和諧狀態。
在現階段,我們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完善的規則、制度,雖然傳統的調整手段在市場經濟中也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對于一些新問題新現象,傳統的調整手段顯得力不從心。在這個過程中,法治的作用日益突出,需要我們健全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弘揚法治精神,宣傳法治,使法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我們每個人心里,是一切事務的處理均可由法去決斷,使人們在制度下和諧發展。
(三)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促進守法觀念確立
俗話說“雄筆一支抵萬軍”,槍桿子和筆桿子都是政府管理國家的有效手段。記者常被稱為“無冕之王”,正是由于媒體和輿論蘊含了無窮的力量。媒體不但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我們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中,要形成好的輿論導向,促進守法觀念的確立。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媒體,在全社會形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知法守法氛圍。要通過宣傳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宣傳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國民的基本素質,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意義
歷史經驗證明,法治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最安全、最有效、最根本的路徑。由于和諧社會與法治存在有共同的價值追求,法治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方法和實踐的途徑。和諧社會包含著多種利益,利益的確定和利益沖突的解決都需要法律來規制,都必須有法治的配合才能得以實現。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治國施政綱領和基本方略。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先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特別是在事關國家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國計民生重大問題上,更要講法治,依法定程序運作。縱觀我國奴隸制和封建社會,一切國家法律和政策都是為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君主權大于法,以言代法,濫用法律,濫發君威,激化社會矛盾,最終導致王朝的解體而覆滅。就現代而言。在踐行我國“十二五”規劃宏偉藍圖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統領思想,指導行動,規范人們的行為,逐漸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并付諸于實踐,發揮了治國安邦的重要作用。因此,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四、總結
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全社會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眾努力的同時,政府也需要作出法治保障工作,對于社會的發展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保障。在行政執行方面更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做好人民內部利益和矛盾的協調工作,樹立公益理念。最后在司法制度上進行和諧社會進程的完善,推動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劉爽.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J].法制與社會,2010,(1):225.
[2]李文靜,謝佳奇.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究綜述[J].青年與社會,2012,62(3):5-6.
看過“大學生思修論文2000字”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