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思修論文>

    關于當代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2000字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人生觀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我們后天養成的,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人生觀的教育問題是不能忽視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關于大學生人生觀思修2000字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2000字論文篇一:《淺論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身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正確的人生觀教育成為了減輕這個重擔的有利保障。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已經投入了足夠多的關注度,同時也在積極的完善我國高校對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措施。因此,本文主要從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存在的問題探明我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注重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意義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成長的必備條件

      人生觀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我們后天養成的,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觀,不同年齡段的人也會有不同的人生觀。但是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人生觀的教育問題是不能忽視的。

      當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指在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指導下所形成的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這種人生觀是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基礎。然而對于正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正是思想最為活躍的時候。對一切充滿好奇、對一切充滿求知欲。同時,由于他們太過年輕,對什么事情都沒有經驗,再加上來自不同地方的誘惑,在看待問題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學這個大課堂起到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作用,為他們未來的人生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也就是說,樹立正確人生觀,大學生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人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盡相同,所遇到的事情也是瞬息萬變的,難免會遇到各種矛盾、挫折。尤其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他們還沒有完全拋下在大學生活中對社會的無限遐想,可是,在他們剛剛接觸到社會的時候,這些想法都會煙消霧散。這個時候,在大學所學到的有關人生觀的知識就會對他們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的熟悉這個社會,并且在進入社會前就會做好相關準備。

      社會畢竟是現實的,大學生在進入社會,成為職場新人類的時候,時刻都要端正自己的人生觀,不能只看到社會存在的各種弊端,也要看到社會為我們所提供的能夠發揮我們特長的舞臺。四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怎樣將這些理論知識變為實際的東西,也是對大學生的一個考驗,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那么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很容易鉆牛角尖,導致自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消極起來。總而言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社會對我們的一個考驗,同時也是我們能否成功融入社會的一個基本要求。

      二、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集體意識教育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果集體和個人發生沖突時,一定要以服從集體為主,然而我認為,堅持自己并沒有什么錯誤,但這不能夠說明我們應該只注重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集體的利益。作為個人我們只有把自己的力量融入集體,才能顯現出自己的價值。但是部分大學生在對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集體主義觀念淡漠,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輕視或無視社會利益,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缺乏社會責任感,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思想。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了,不管是網絡還是媒體給90后貼了很多的標簽,諸如非主流、火星文、炫富、叛逆等等。但這也不能以偏概全,90后還是一批有活力、有自信、敢于嘗試、有夢想的一個群體。由于90后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在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大都是家庭的中心,而這樣的成長環境很容易就會形成自我中心的認知和行為方式。集體對大學生來說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他們從來都沒有感受過集體所帶給他們的益處,可事實上集體并不是一個抽象名詞,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把集體分為兩種,即“虛幻的集體”和“真實的集體”。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很少能夠感受到“真實”的集體,由于教育系統并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當做一個主要學科來講,我們從小到大,甚至是上了大學都認為這只是一門公共課,并沒有對它有太多的關注,這也致使大學生人生觀教育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普及,其中集體意識的淡薄問題也就變得顯而易見了。

      2.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也是黨的光榮傳統。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多次強調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永遠艱苦奮斗。十六大剛結束,胡錦濤到西柏坡考察時指出,“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①這一點尤其是要落實到大學生的身上,現在的大學生都已經年滿18周歲,但是由于上一輩過了很多苦日子,就不愿下一輩繼續吃苦,所以我國的大學生在年滿18周歲后還是由父母提供學費以及生活費。最讓人擔憂的還有就是有些大學生進入到大學這個新環境中不會與人相處、不能夠自己處理突發事件,完全不具備一個大學生該有的基本能力。

      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就是要我們的大學生不尚奢華、不怕困難,堅決杜絕“大手大腳”花錢。即使自己家里的經濟水平好,也不能隨意的鋪張浪費,在這一點上也出現了家庭教育在針對艱苦奮斗精神方面的缺失。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第一任”老師當得稱不稱職在這點點滴滴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的家長怕孩子讀書吃苦受累,經濟上本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支持的原則。這其實也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可是這種“愛”有時候也會間接的害了孩子,讓孩子從小就過安逸的日子,等他們長大后遇到難以承受的事情很容易發生自殺這樣的慘劇。所以說,艱苦奮斗的精神教育應該從小就要灌輸。

      三、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有效對策

      1.注重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現實化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必須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當前我國的基本經濟國情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生觀教育的目標要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不能脫離我國目前所處在的初級階段的國情,而人生觀教育方式方法也應當與現實經濟狀況相互適應。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落實到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當代思潮、當代文化客體上,尋找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的答案。

      由于我國所培養的大學生嚴重缺乏社會實踐能力,針對高校在人生觀教育的內容上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課程,還要真真切切的走到學生的身邊,解決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興趣。教育工作者通過對人生觀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意識,讓每個人都懂得珍惜自己的權利并尊重他人的權利,懂得遵守社會規則,懂得觸犯他人的合法權利就是損害自己的合法權利,懂得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2.注重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創新化

      關于缺少多元化的課堂教育這一點,我們必須對大班制授課帶來的缺點進行步驟上的改進和創新,這就需要我們打開思路,既然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樣的現狀,那我們就應該從另一面思考,就是將在大班授課中出現的缺點變為優點。大學中的大班制授課一般都是將不同院系的學生集中起來接受人生觀教育這門課程,此時我們就可以發現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特點,而這種思維特點也許就會為我們課堂增添一絲的趣味性,當然前提是老師要有相關方面的正確引導,還要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創新性除了體現在課堂的創新中,課下也不能有一絲的懈怠。我們要集思廣益,走到學生身邊,了解他們對人生觀教育的真實想法,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們的想法,幫助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可以對自己的學生達到對癥下藥的功效,讓學生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平時我們也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開動腦筋,提出自己對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一些創新想法并將這些想法變為實際的行動,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類似這樣的活動多起來以后,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同時無形中也會轉變他們對人生觀的看法,這樣就會使他們明白人生觀的教育對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和未來我國的棟梁之才。

      [注釋]

      ①胡錦濤等到西柏坡考察號召全黨發揚艱苦奮斗作風.中國新聞網,2002.12.07.

      [參考文獻]

      [1]林艷書,王云勝. 關于“90后”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新思考[J]. 教育探索,2014,04.

      [2]黃海. 人性教育視野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13,02.

      [3]王靖茹.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

      [4]高潔. 新時期大學生人生觀問題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1.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2000字論文篇二:《如何正確看待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與引導》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焦點問題。本文就目前社會現狀,大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如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態度,如何面對目前社會的就業壓力,以及目前關注最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夠為當前的大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 人生觀 教育與引導

      在大學的教育中,人生價值觀是最多提到的一個詞,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大學教師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地被重提。在大學四年教育中,作為大學生不僅僅是掌握專業知識,在綜合素質中也會得到不斷提升,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大學教師就要做好表率,無論在知識領域還是做人、為人方面,為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

      一、人生觀定義

      人生觀是個體對生命歷程持有的根本觀點,即有關人生目標及其實現方式的觀念系統。

      二、當代大學生人生觀教育

      隨著社會的前進,文化背景的不斷前進,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在不斷變化。在大學階段,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重要,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個人將來。對其本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剛剛步入大學,他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社會安定,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這些使得80、90后的家長們對孩子較為嬌寵,使得有些孩子嬌縱成性、或是自私自利等等,加上有些地區還不是很富裕又導致了很多學生到了大學看到其他同學優越的生活環境,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作為大學教師有必要也有義務在大學里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引導他們,才能使得大學生們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三、

      當人們都在談論大學生素質如何如何的時候,我想更多的應從我們自身談起,從人生第一位老師談起,作為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家長與孩子朝夕相伴,家長的一舉一動都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孩子,這就需要家長首先要為孩子有一個規劃,要對孩子的錯誤做法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如何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這就需要家長不斷的努力,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

      同樣作為社會群體,也對孩子有著很大影響,媒體的正面宣傳、國家對教育的嚴格規范,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四、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與引導

      1.要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民族榮譽感和公德修養

      目前很多的大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很強,民族榮譽感很強,希望祖國強大,也希望自己能夠多學知識將來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多讓學生參觀一些我國抗戰時期的影片,使大學生們永記為我們今日換來幸福生活犧牲的先烈們。培養同學們為我們今天有這樣強大的祖國的自豪感。

      培養大學生集體觀念是很重要的。熱愛班級、關心同學,能夠為集體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不只是表現在不說臟話上為己上,還要表現在為他人,如讓座、不亂丟垃圾等,按說這些應該是從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但是很多的大學生對這些仿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難道就是大學生的高素質嗎?難道這就是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嗎?難道這就是我們教育體制下出來的學生嗎?我覺得不完全是,我想很多問題都是我們自身沒有做好一個表率作用。

      2.關注大學生的道德觀和心理健康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有些家長并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加上家里都是一個孩子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從小養成了自私、不知道關心他人,和尊老愛幼,這些我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優良傳統卻得到了摒棄,這些問題隨著學生到了大學越來越顯現出來。作為大學教師,并不僅僅只是教授課程,同時還要教授引導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到了大學,大學生從過去的家庭生活過渡到現在的集體生活,在宿舍中,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在和同學相處過程中,肯定互相有很多生活習慣的不同和性格不同,漸漸,很多學生心理上出現了不平衡,尤其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生活的差距造成了很多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有少數學生心理畸形,這不僅給學生本人造成了傷害,給學校和家庭都帶來傷害;由于社會的前進,很多學生的理想和現實產生了矛盾,有些不能夠自身調節過來的學生,便會無法面對艱苦的未來,對未來不知如何應對,這就需要教師多細心觀察,多去了解學生,多去關注比較內向同學的生活,多開導,多引導,使得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大學四年的課程。

      3.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興趣

      大學里的主動學習,使很多學生產生了不適應性,有些學生開始逃課,厭倦上課,尤其在看到現代社會激烈競爭、工作難找、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時,甚至對學習產生了恐懼。作為大學教師,就應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使學生知道學好專業知識是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固的基礎,不僅如此,還應多鼓勵學生學習一些課外知識,這樣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也是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拓寬思路,能更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4.培養大學生就業自主性

      如今很多的大學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所開課程的專業性越來越強。很多的大學也為了大學生將來畢業能夠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開了許多實踐課程如:模擬課堂、自主創業等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作為大學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開拓自己的思想,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不斷的學習,才能更快實現自己的理想。

      大學的教育并不單單是學習,還要學習政治理論思想,使當代大學生樹立堅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愛祖國、愛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各種人生價值觀處于快速發展和趨于成熟的時期,尤為大學教師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夠為學生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帶頭作用。這同時也要得到學校的重視,對于思想課作為必修課,擴大選修課程的種類,如:音樂、心理等選修課程。這樣不僅能夠在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還能夠響應國家大學生全面素質的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面的合格的人才做出貢獻。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2000字論文篇三:《當代大學生豁達人生觀的培養》

      【摘 要】注冊入學條件下的90后大學生們,在社會、家庭等多重環境作用下,形成了他們性格中的種種矛盾因素,這種種矛盾因素會導致他們思想極端化發展,甚至自暴自棄甚至放棄生命。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試圖經過對蘇軾的經歷和“寄寓”思想的闡述來尋求一種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豁達人生觀的方法。

      【關鍵詞】矛盾性格;蘇軾;寄寓;豁達人生觀

      90后大學生,特別是注冊入學條件下的學生們,在社會、家庭等多重環境作用下,形成了他們性格中的種種矛盾因素,例如:精神上的獨立與物質上的依賴,理想中的無所不能和現實中的跌跌拌拌,社會的高要求和自身的能力不足,獨生子女的自私自利和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要求的團隊協作,想要自由高飛卻又不得不受困于種種條件限制,青春期的浪漫情懷也不得不摻雜些心酸淚水,等等。

      這種種矛盾因素會導致他們思想極端化發展,或者一味追求自由而置所有紀律于不顧,撞得鼻青臉腫也不想著給自己留點轉圜的余地;或者消極對待生活而頹廢不已,整天渾渾噩噩,沉迷于網絡等虛幻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明天;或者不全面審視自己,盯著一個缺點而妄自菲薄,感嘆上天不公,怨天尤人;又或者受到打擊就自暴自棄甚至放棄生命。

      于是大學自殺事件層出不窮: 2013年5月28日,東南大學建筑系一大三女生疑似情感問題選擇輕生,從15樓跳下當場死亡,民警及120救護車趕到時發現墜樓女生已無生命跡象; 2013年4月30日,山東某高校一學生疑因抑郁癥跳樓事件,再次將“自殺率”拋入公眾視野;近年來高校學生自殺率居高不下,這只是最近幾個例子而已。

      每一起事件都是一次沉痛的經歷,如花般燦爛的生命瞬間消失,怎么能不讓人唏噓不已。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徐蘭這樣認為,素質教育在于責任心和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傷得起”,是降低高校自殺率的關鍵。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要怎樣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我們不妨以蘇軾的經歷和思想來加以闡述。

      蘇軾一生的經歷坎坷異常,大致可以概括為:在朝——外任——貶居,并且實現兩次大循環。蘇軾自少年起即刻苦讀書,涉獵極廣。仁宗嘉佑二年進士及第,得到主考官歐陽修的熱情褒獎。神宗熙寧年間,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放,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神宗元豐二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第一輪“在朝——外任——貶居”的經歷。哲宗時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然后出知杭州、潁州。哲宗紹圣初,又以“為文譏斥朝廷”的罪名遠謫惠州、儋州(今海南),這是遠到不能再遠的貶謫了。這是第二輪循環經歷。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遇赦北歸途中卒于常州。從蘇軾、蘇轍兩兄弟并中制科到歸途卒于常州,歷時40年,其中,在朝為官約13年,請求外任約13年,貶官謫居約14年,外放的歲月遠遠多于在朝為官的日子,其生活輾轉漂泊,異常艱苦。用蘇軾文章中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來概括,即:吾生如寄耳!

      一般來說,面對這樣的接連打擊,很多人是堅持不下去的,而蘇軾越是在艱苦的時候,其各方面成就也就越大,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成績。總體來說,文學作品的創作數量和質量以貶居時最多、最好,外任時次子之,在朝為官時較少。在朝時候,蘇軾的精力多放在政論、策論、奏章等議政之事上,針砭時弊,積極發表自己的各種治理國家的看法;外任時候,多把心思花在為百姓謀福利,做好事上;貶官閑居時候,則多著書立說,爭取在文學、史學、哲學等領域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特別是在黃州時期,《易傳》、《論語說》、《書傳》的撰寫標志著蘇軾自成一家的學術思想的形成。

      現在我們不禁要發問:蘇軾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從他在各個時期的作品中,我們能發現,強烈的“寄寓”思想和豁達超脫的人生觀起到了關鍵作用。當然蘇軾的思想并不是開始就那么豁達超脫的,在經歷了政治和生活中的種種磨礪之后,他的思想也開始一步步成熟起來,我們可以用他在黃州時期的四首詩詞來反映他的這種思想變化。神宗元豐二年,因被誣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他的第一次貶謫生活,這一次貶謫生活可以看出他思想變化的縮影。

      在他寄居黃州定慧院時作詞一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里明明白白地展示著一種寒徹骨髓的孤獨和恨意。殘月疏桐之下,漏斷忽然驚醒,原來這茫茫世界就我一個人;驚醒之后,想要找一個可以棲息的落腳點,然而每一個枝頭都毫無安全感,最后只能落在冰冷的沙洲之上,而這沙洲在漲潮之時,也必將會被潮水吞噬,那么我的身體到底要“寄寓”在何處?蘇軾生活上已經很悲慘,心境卻也如此悲慘,那作者怎么可以對自己如此殘忍,好像只有在這種痛徹心扉的精神痛苦中,才可以暫時忘卻生活上帶給他的打擊吧。

      蘇軾本身具有的積極的生活態度讓他不會沉浸在自己的悲哀里,之后,蘇軾又作了另一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這種“長醉不愿醒”的虛幻意識確實讓他痛苦不堪,而在剝離炎涼升沉、歡怨福禍之后,生命還剩下什么呢?“倚杖聽江聲”,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寄寓”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蘇軾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宋人筆記中傳說,蘇軾作了上詞之后,“掛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根本未去“江海寄馀生”。這則傳說,生動地反映了蘇軾求超脫而未能的人生遭際,雖然他極其渴望自由,但是他畢竟深深根植于自己熱愛的大地,所以在思考中重新尋找回來的自我主體性讓他超越夢境,“寄寓”在自然之中,心靈上升到更加開闊的層次。   而《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高調開頭,起承轉合,思想幾度回轉,壯邁豪情,結尾“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給我們揭示蘇軾對生命永恒的感悟,人生不過是生命在這一個軀體中的暫時“寄寓”,因而有什么可悲的呢,我們還是把酒對月,讓生命的“寄寓”成為歡樂的存在方式。

      元豐五年,蘇軾又作一首《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生活,一波三折,思想上的成熟讓他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事件,他告誡人們人生之中的風風雨雨大可不必在意,人本來就應該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不是嗎?當酒醒之后回頭看去,那來時的路上“也無風雨也無晴”啊,不論剛剛有過什么經歷,最終迎接我的還是那一縷和煦的陽光。所以,管他蠅營狗茍、風風雨雨,蘇軾總以曠達的“寄寓者”這一文化性格屹立于世間。那悠然曠遠、超塵絕世的情調一直在歷史上回響著,以后每次初到貶地,總會發現當地風土人情之“喜”,然而這總是有意無意地向我們展示著他想要掙脫苦悶的包圍,這“喜”都經歷著貶謫之“悲”的浸泡,只有歷經人生大喜大悲反復交替的體驗,才能領悟到人生的底蘊和真相,這時的曠達性格才更經得起外力的打擊,從而以更高揚的姿態“寄寓”在人世間,無喜無怒,無哀無樂。

      這四首詞明白準確地向我們展現出了蘇軾在貶謫期間思想發展的一條脈絡,從中我們可以一窺蘇軾思想的變化和日趨成熟。而“寄寓”也很明白地揭示出來,即:將真正的人“性”體現于人所能做的各種事業中,生命如此富有詩意地寓居于人世,帶著與生俱來的超越之思,而不斷地在創造活動中體現自身。蘇軾貶官,一波三折,每次越貶越遠,其中艱辛苦味可想而知,然而蘇軾以其積極的生活態度,曠達的精神情操,高揚的“寄寓”思想灌注于生活,讓我們驚嘆于這一文學史上如詩般的生命:“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愿老師真似月,誰家甕里不相逢。”(《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這里身世的飄忽不定和人境相值的偶然性都被一個“歸”字化解了,原來“步步踏陳跡”的痛苦,空間的局促和身世遷徙的重復循環,初期的“有恨無人省”也都被超越了,人生本如那皓皓明月,永恒存在并被所有人理解,因為那是一切人類的共同底蘊。

      他視人生如生命的“寄寓”,他將“人性”神圣般托起,他將豪邁曠達視為生命的本質。我們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現狀要比蘇軾的遭遇要好得多,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我就用復旦大學中文系王水照的一句話來作結吧:“生命猶如水逝,而逝水終在海,死去猶如月落,而落月不離天。”

      參考文獻

      [1] 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歡:

    1.大學有關理想的思修論文2000字

    2.大學生活相關的2000字思修論文

    3.大學有關理想的思修論文范文2000字

    4.大學有關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2000字

    5.大學生思想道德論文2000字

    25474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三级绝色杨贵妃电影|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管家婆有哪些版本| 性护士movievideobest| 哈昂~哈昂够了太多太深小说|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宝贝乖女好紧好深好爽老师| 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www.夜夜操.com| 波多野结衣教师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亚洲成年www| 性色爽爱性色爽爱网站|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老司机午夜免费视频|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91华人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zxxxx与另类|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色yeye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bbbbbbbw日本|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再深点灬舒服灬舒服点男同|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