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思修論文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思修論文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規范和準則。會計職業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思修論文篇一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
摘要: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商品的生產者和服務的提供者,其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而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提供會計信息或鑒證服務,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經營者、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本文筆者從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體系概念出發,剖析了我國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現狀,然后對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道德建設;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1
近年來,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特別是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頻發,更是加劇了行業的誠信危機,虛假的會計信息會導致很多行業都無法健康運行,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急需通過會計法規的形式來對會計行為進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有著共同的目標和調整對象,承擔著同樣的職責,在作用上相互補充;在內容上相互滲透,相互重受;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性質不同,作用范圍不同,實現形式不同。本文對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應將會計人員工作置于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規范之下,以強化職業道德的法律性。
一、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1.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規范和準則。會計職業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會計職業道德本質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會計人員的“職業之道”,即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技術。職業技能和技術是指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時應具備的必要知識、方法和技能。沒有基本知識難以了解會計和會計工作,沒有基本技能就不能勝任會計工作,沒有基本條件(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則不能從事會計工作。二是會計人員的“職業之德”,即會計人員的職業品質。職業品質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具備的品質、作風、態度、良心、職業觀念、職業責任、職業義務和職業榮譽等。
2.會計法規
會計法律制度亦即會計法律規范,簡稱會計法規。它是指有關會計方面一切具有強制力的法律規范文件的總稱,是會計工作法律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為了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我國會計法規已形成一定的體系,從縱向構成上形成四個層次,即會計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它是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會計關系的法律總規范,是會計法律制度的最高層次。會計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會計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會計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制定。如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企業會計條例》等。
3.會計職業道德現狀
每年,國家審計署都審計出大批舞弊的案件,這些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企業通過粉飾、偽造編造會計報表,欺騙投資大眾,從中漁利,不僅嚴重誤導了投資者等眾多社會公眾的經濟決策,致使其決策失誤,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極大地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導致社會資源無序盲目地配置和流動,同時更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給市場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對于會計造假案件的頻發,究其原由,是因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出現滑坡,價值觀念出現偏差。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提高政府和國民的公信力和誠信度成為各項事業發展的保障。如何重建會計行業公信力就成為我們面臨的緊迫問題,更是社會和諧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項必然要求。
二、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
1.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上相互補充
一方面,會計行為不可能全部由會計法規進行規范,還需要通過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說會計法規是會計職道德的最低要求。另一方面,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目標都是為了會計工作的誠實守信,都是為了維護我國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兩者實現的目的是相同的。
2.二者在實施上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最初的會計職業道德逐漸被吸收到會計法規中,會計法規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法規正常運行的社會和思想基礎,而會計法規則是促進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會計法規的制定和施行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會計工作主體自我道德教育、培養的過程,通過對違反會計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對依法、守法、執法、護法行為的表揚、獎勵,使會計法規在培養會計職業道德上發揮重要作用。
3.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差異
一方面,會計法規側重于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和結果的合法性,具有較強的客觀性。而會計職業道德重于調整會計人員的內在精神世界,對偏于主觀性。筆者在會計實踐工作中,發現很多人認為職業道德是虛的,而會計法規是實的,只要在會計工作中不違反會計法規就可以了,職業道德更本無法衡量。其實這種狹義上的理解是會計工作所不提倡的。另一方面,會計法規是通過立法程序制定頒布和修改的,其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明確的。而會計職業道德出自于會計人員的職業生活和職業實踐,約定俗成。其表現形式既有明確的成文規定,也有不成文的規范,主要是靠社會輿論和道德評價來實現。
4.具有同樣的職責
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調整對象均是會計法律關系,即各經濟單位和組織在會計活動中發生的具體經濟關系。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承擔著同樣的職責,即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不做假賬。
三、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斷深入,可以預見,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將不斷完善,進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進而提高行業的社會公信力,確保會計行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舒.對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關系的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1,21:281.
[2]陳文捷.淺析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J].綠色財會,2013,07:36-39.
[3]張一貞,余榕.論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制度[J].中國合作經濟,2004,12:98-99.
[4]林采融.談談會計法律制度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J].中國商界(上半月),2009,06:36,28.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思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