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思修論文>

    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歷史發展的進程為我們驗證了公共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社會進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篇一

      《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培養途徑研究》

      摘 要:歷史發展的進程為我們驗證了公共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社會進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鑒于公共道德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的根基位置以及大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動力作用,要想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公共道德建設的步伐,對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培養途徑的研究不容忽視。

      關鍵詞:大學生; 公共道德素質; 高校公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5-0103-05

      收稿日期:2013-03-21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2524068);

      作者簡介:劉萬濤(1976-),男,黑龍江依蘭人,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

      李威娜(1981-),女,黑龍江大慶人,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

      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規范的素質,具體包括大學生的公共道德認識、公共道德觀念、公共道德情感、公共道德意志以及公共道德行為等。[1]要培養具有較高公共道德素質的大學生,就要從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具體構成出發,養成大學生對公共道德的正確認識,使大學生能夠產生端正的公德觀念以及良好的、穩定的公德情感并錘煉出正確的公德意志,進而踐行社會主義公德規范所倡導的公德行為。探討基于道德素質教育的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培育思路與對策,充分探析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進行培養,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榮辱觀,是大學生完善自身素質的需要,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是大學生成為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全面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對促進大學生公德認識的科學化、大學生公德觀念的完備化、大學生公德情感的理性化、大學生公德意志的成熟化以及大學生公德行為的規范化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完善高校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整體認識

      當前,高校公德教育面臨著新的環境,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生的社會觀念呈現出了多元化、復雜化特點,其民主權利、個性自由意識也更為活躍。高校公德教育面對公共道德生活中的種種詰難和兩難處境,應根據教育活動客觀面對的特定對象、特定環境而采取婉約、智慧而靈活的措施,應打破以往規則化、說教化的教育方法,在具體教育過程中,突破常規模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隨機應變地開展公德教育活動,如此才能不斷完善高校公德教育,夯實思想根基,切實提高大學生對公共道德的整體認識。

      1.因時制宜

      完善高校公德教育要做到因時制宜,就是要把握現代社會大學教育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調整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平衡,以求能夠準確地把握教育時機,開展公德教育活動,夯實大學生的思想根基,提高其公德認識。以前,大學招生政策偏重實用科學,而培養適應社會機器高速運轉的專業人才,成為了現代社會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如此,大學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多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進行建設,而相對地忽視了對大學生內在素質的提高、公共道德素質的培養。因此,要逐步完善高校的公德教育,夯實思想根基,提升大學生的公德認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現代社會大學教育現狀,逐步增加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使教書和育人的過程結合得更為緊密,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和形式主義的說教,豐富公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更好地發揮大學教育在與社會互動關系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促進作用。

      2.因地制宜

      完善高校公德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就是要使公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大學校園的具體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特征,展開公德教育,提高公德認識。公德教育離不開校園環境,校園環境是公德教育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之一。校園環境作為教育環境的組成部分,是師生們在特定的環境中共同創造的既與時代關系緊密,又獨具校園特色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校園環境的好壞對完善高校的公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公德認識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此,我們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注重對校園物質環境的優化,并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打破傳統的公德教學模式,增加公德學習樂趣,促進公德認識的全面發展。通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現代化風貌的新型校園,逐步提升大學校園的文化品位和功能特色,營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氛圍、景觀,以此陶冶性情,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提升。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注重師德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抓住同學們的興奮點,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和展現公德知識,提升公德認識。

      3.因人制宜

      完善高校公德教育要做到因人制宜,就是要充分把握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發揮長處,彌補不足,以此為契機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開展公德教育,夯實思想基礎,提高公德認識。高校公德教育問題產生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由于大學生群體自身自由思想的異化消除了公德規范的約束力。了解大學生個性發展中的高尚品質及存在的問題,是實施“因人制宜”的關鍵所在。當代大學生群體普遍具有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以及勇于創新的精神,但這其中也不乏大學生存在自視過高、狂傲、理想和現實差距較大,缺乏謙虛和寬容等品質的問題存在。在大學生過分注重其自由意識的同時,在其奉行“自由”的過程中,大學生往往會過于奉守自己的自由,而相應地缺乏對他人自由權利和人格的尊重,缺乏對公共道德規范的認同和遵守,致使他們的公德認識水平低下。健康的個性會推進社會的進步,促進個人的成功,但如果盲目地強調個性發展忽視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就會阻礙個人和社會發展的腳步。因此,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進程中,要尊重大學生的個人權利和價值,提升其主人翁意識,允許并鼓勵其張揚個性,發揮潛能,提高創造性,要積極地為大學生的個性自由、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并通過自我調節和外在調節兩個方面促使大學生的個性向著社會需要的方向良好發展,正確處理大學生個性張揚和遵守公共道德的關系,審視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公共道德之間的沖突,使兩者和諧發展,相互促進。

      二、重視自我教育,提高公德認知水平,端正公德觀念

      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種重要方法。重視自我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公德認知水平,端正公德觀念,就是要求教育者按照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予以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公德規范、知識的自覺性和自律性,使大學生把教育者和社會對其的要求,變為自己努力奮斗的目標;使大學生切實提高公德認知、端正公德觀念,善于區分公德行為的善惡、美丑,鼓舞大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公德行為,反對假惡丑的公德現象。而“內省”、“慎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典型的提高道德修養的方法,也是實施自我教育的重要構成要素,是運用自我教育提高公德認知、端正公德觀念的具體手段。

      1.堅持內省

      內省是儒家思想中典型的道德修養方法,它強調在自我的內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無過失??鬃雍茉缇吞岢?ldquo;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2]孟子的“內省”名為“存心”,也叫“求放心”。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繼承總結出了“內省、自訟、思過”的修養方法。其實質都是“反求諸己”,將道德審查與拷問指向自己內心,其作用在于喚醒“本心”,律己而行。“內省”是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是行之有效的公德修養方法。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及大學生公德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內省,就是要更好地發揮自我教育的效用,將社會主義公德規范的審查與考核指向自身,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以社會主義公德規范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判定他人公共道德行為善惡、美丑時,也要首先從自身出發,推己及人,端正公德觀念,以自律的行動創造井然的公德秩序和公德環境。

      2.堅持慎獨

      “慎獨”出自《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3],它強調的是在無人監督時,更加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信念。堅持慎獨,就是要提高大學生遵守公德規范的自覺性,防微杜漸,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自身的自覺,按照社會主義的公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公德信念之事,是端正大學生公德觀念,提升大學生公德修養的重要方法。社會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都是外在的,對社會成員的道德約束也是他律的。而任何外在的社會他律形式,只有通過道德個體的自律才能得以內化,成為個體自覺的行動。“因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4]缺乏自律的道德,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道德。所以公共道德規范的有效貫徹執行,要更多寄希望于社會成員實現公共道德規范的“內化”,寄希望于大學生對公德規范的“內化”,這就要求大學生養成“慎獨”的思維習慣,靠著內心的道德信念,不斷提升公德認識,端正公德觀念。

      三、組織公德實踐活動,減輕不良心理影響,增強公德情感

      公德實踐活動的教育作用對于控制大學生群體自由思想的異化,減輕不良心理的影響,增強公德情感,提高公德教育實效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優良、科學的公德理論的推行,要靠實踐活動去普及公德知識和理論,公德的規范原則也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教育,才能實現公德的“內化”,才能在實踐中自覺把外在公德規范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大學生的公德情感得以增強。為此,當前的公德教育可以嘗試著從宏觀布局著眼,而在微觀實施上下功夫,以“生活式”的實踐教育使大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小事”踐行公德,減輕不良心理的影響以增強大學生的公德情感。

      1.宏觀著眼,樹立全局式的公德教育理念

      “宏觀著眼,樹立全局式的公德教育理念”,就是要從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從整體上把握公德教育的根本方向,使公德教育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方向,使公德教育保持其向善性、公利性,使公德教育體現其所承載的發展著的經濟、社會、文化、人本、生態等方面的價值意義,體現其倫理道德價值、責任、義務和精神,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知榮明恥、遵紀守法、文明道德的公民。

      2.微觀入手,開展生活式的公德教育實踐

      人的道德修養并不是脫離具體實踐的“閉門造車”的結果,只有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才能鍛造出高尚的人格。[5]公德教育不僅要嘗試著從宏觀布局著眼,還要在微觀實施上下功夫,積極開展生活式的公德教育實踐。公德教育存在于實際生活之中,公德教育本質上就是生活的過程。“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6]開展生活式的公德教育實踐,要立足于生活基礎,在生活中汲取道德素材,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要使大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滴小事身體力行,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點滴積累中內化公德規范,增強公德情感。此外,還要注重公德實踐教育形式的創新。大學生的民主自由和自我意識逐步增強,“硬性命令”式的指揮支配教育已很難發揮其公德教育實效,所以在公德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過程中,開發出靈活、新穎、有趣的方式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也成為現代公德教育中應該積極探索的問題。

      四、汲取中外公德觀點精華,繼承傳統美德,錘煉公德意志

      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汲取中外公德觀點精華,努力錘煉公德意志,是提升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們要不斷地繼承和延續中國傳統公德文化精華,學習和借鑒西方古今公德文化精華,開創和完善中國現代公德文化精華,使公德理論更為完善,更能滿足時代需求,更能深入大學生內心,更能利于大學生公德意志的錘煉,更能催生大學生高尚的公共道德行為。

      1.繼承和延續中國傳統公德文化精華

      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遺產中,有著許多教人向善的公德文化精華,值得我們繼承和延續。只是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當時的社會公共生活的范圍極為狹窄,因而有關公德的規范也相對有限,但仍有公共道德的存在,只不過當時的公德觀念尚夾雜在社會整體道德觀念中并沒有明確的分類,需要我們加以篩選和梳理。如儒家所倡導的“天下為公”、“仁者愛人”、“同舟共濟”、“報效祖國”、“仁民愛物”、“民胞物與”觀念等等。仔細推敲不難發現當代公共道德中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等諸多內容也多源于傳統道德中的道德理念。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公共道德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在錘煉大學生公共道德意志的進程中也要求我們注意繼承、延續和吸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精華中教人向善的公共道德精神以豐富和完善公德教育的內涵,延續中國傳統文化遺產。

      2.學習和借鑒西方古今公德文化精華

      西方發達國家所倡導的公德教育多以隱性教育的形式展開,并多包含于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當中。相較于東方強調整體利益的公德觀,西方的公德觀念則更多地突出其個人主義特色,其文化中的“以人為本”、“民權意識”、“契約觀念”、“人道主義傳統”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在進行公德教育過程中應該學習和借鑒的良性元素。我們應當在錘煉大學生公德意志的實踐中參考西方公德文化理念中的精華,減少呆板的課堂式的公德教育方式的比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著眼于培養創造型、主體型的大學生人格,增強大學生在實踐公德行為時的主觀能動性,以彌補中國道德教育的不足。

      3.開創和完善中國現代公德文化精華

      公德教育也要緊隨時代步伐,具有時代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和智慧不斷突破現有理論,完善現有理論。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們的公德教育根本上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公德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的宗旨不能變。但時代的變遷促使我們要找到最適合當前中國實際情況的“新”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便是當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新創造。公德教育的內容也是如此,我們要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創造性地提出公德教育的新內容。例如,我們常說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總體要求,以及“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都是公共道德建設中內容創造性的集中體現。在錘煉大學生公德意志的同時,注意時代所賦予公德的新內涵是教育者在公德教育時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此才能使公德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更加貼近時代需求。

      五、利用公德教育平臺促使公德意識外化,踐行公德行為

      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過程中,高校應注重對各式教育平臺的應用,創辦提升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所需要的環境和條件。如此,才能為大學生的公共道德意識外化提供更好的條件,才能使得大學生按照本人的意志以及具體的公共道德規范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式,使公德行為得到更好的踐行。大學生的公共道德行為可以最直接地體現大學生的公共道德素質,而諸如宣傳、信息、互動平臺等諸多的公德教育平臺的應用無疑是促使大學生公德意識外化、公德行為踐行的催化劑。

      1.宣傳平臺

      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進程中,應注重建立相應的宣傳平臺,開發多種宣傳內容和形式,闡明社會主義的公德觀,使大學生相信并隨之行動。通過發揮宣傳平臺的激勵、鼓舞、勸服、引導等功能以達到宣傳的效果,踐行大學生的公德行為,提升公共素質。同時,宣傳所選擇的事實材料和案例,也須考慮大學生的個性、經驗和接受能力;宣傳形式的選擇也應充分考慮公德教育的內容和大學生這一特定的宣傳對象,使其更加鮮明和多樣,以求更加準確、生動地表達公德教育的內容,加深大學生的印象和記憶,達到宣傳的目的。高校教師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過程中則應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對提升大學生公德素質的積極作用,開發多樣的公德宣傳活動,并運用多種宣傳手段,諸如面對面宣傳、大眾媒體、理論文章及文藝演出等形式,吸引和爭取大學生的注意力,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公德規范,進而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2.信息平臺

      所謂信息平臺就是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存在方式。[7]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過程中高校教師應通過對數字化、網絡化公德信息的篩選,使受教育者能夠及時地掌握最新的公德事實材料和案例,并通過公德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存在方式的特點,及時有效地傳播最新的公德信息。此外,高校教師在傳授公德知識的同時還要正面引導大學生對公德信息的認識,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大學生對繁雜信息的辨別能力,使大學生能夠自覺地選擇正確的公德信息,抵制網上的不良、垃圾信息,不制造、傳播虛假道德信息,做到上網也遵守公共道德,文明聊天,負責任地使用和發布信息,不斷地規范大學生公德行為和活動,重視把公德信息知識轉化為行動,養成良好的公德行為習慣。

      3.互動平臺

      創建公德的互動實踐平臺,就是要組織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各式的公德互動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互動中學習和成長,在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奉獻的過程中感受公德文化,并把公德實踐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深化對公德的理解,從而養成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德習慣。對此,高??梢园压陆逃闹鲃訖嘟唤o學生,并結合不同學院的專業特色開展各式的公德實踐互動活動,例如組織大學生義務打掃宿舍或教室的衛生,鼓勵大學生自覺監督和檢查校園內的違反公德的現象,讓大學生在互動實踐中訓練和檢驗自身的公德選擇能力,提高大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使大學生在互動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管理和提高。高校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校園公益互動活動,提高了大學生的公德實踐能力,促進了大學生公德行為的外化及公德習慣的養成。

      六、創造公德育人環境,重視道德文化熏陶,養成公德習慣

      “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8]大學生公德素質的提升,不僅要使其具備公德認識、觀念、情感、意志和行為五種成分,而且特別要注意使公德行為方式變成公德行為習慣。為此,在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的過程中,要注重公德教育力量構成,形成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方面力量的合力,使道德文化熏陶的環節蘊含于三個環境之中,把三種教育力量有效地、科學地整合起來,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使其共同承擔培養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任務,并各有側重,以促進大學生公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公共道德素質。

      1.家庭環境

      每一個受教育者從孩童到老年,從工作學習到休閑娛樂,時時刻刻都在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三個環境當中往來穿梭和變換角色。家庭是每個大學生所接觸的第一個教育環境,家庭環境對每個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影響是長期、深刻的,其所具有的教育優勢也是其他教育因素所無法比擬的。家庭教育應側重于公德的啟蒙式教育,在受教育者幼年時期便潛移默化培養其公共道德意識和情感。父母時刻伴隨著子女的成長,也最了解子女的個性,其教育也最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家庭教育環境中,父母要發揮其榜樣作用,通過言傳身教和良好的家風時刻注重對子女公德文化和情感的熏陶,注重對子女品德、人格的培育,更好地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9];倡導更加科學、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年幼時就在家庭環境中不斷地對大學生的公德習慣的養成進行各方面的熏陶,提升其公德素質。

      2.學校環境

      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公德教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10]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養成大學生的公德行為習慣,校園環境的塑造就要重視人文環境的培育、體現公共道德方面的教育內容,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公共道德教育活動。為此,可以通過弘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營造愛校、愛國、愛黨的校園文化氛圍。有針對性地、積極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德教育活動。如三月的學雷鋒活動、五月的全民勞動活動、六月的環保宣傳活動等,通過活動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公共道德素質,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感染,實現其道德品質的升華。并可以通過對校園電臺、校園廣播、校園網絡、校園報紙等各種教育媒介的應用,開辦有特色的、形式多樣的公共道德教育節目,形成正確的公德輿論導向,以利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公德行為習慣。此外,還要注重校園的綠化、布局及設施對大學生公德素質所產生的影響,使大學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成為公德教育的陣地,使公德教育存在于大學校園中的各個角落,堅持環境育人,營造和諧的、健康的學習氛圍。

      3.社會環境

      大學生公德素質的提高,有賴于良好的社會氛圍及整個社會公德水準的提升。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的培育應側重于公德的鞏固式的外在環境化教育,建立起維護公共道德的輿論體系,實施好公共道德的獎懲機制,從而在整個社會形成一個人人遵守公共道德,以遵守公德為榮、為美的社會氣氛。對此,應從加強媒體和大眾輿論的監督入手,發揮其激濁揚清的功能,增強社會的監督力量,保障公德教育順利有效地開展。社會的信息化使媒體成為了強大的監控力量,彰顯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網絡、電視、雜志等大眾傳媒和主流媒體應本著理智而客觀的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宣傳有關公德內容的新事跡、新風尚,使公德觀念深入人心,優化公德教育的社會環境。教育者也應努力教導大學生提升分辨傳媒信息真偽的能力,使大學生具備較高的選擇和判斷傳媒信息的能力,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優勢,加強對大眾傳媒中有關公德正面信息的滲透,使傳媒的正面力量輻射到每個學生,促使大學生公德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 趙明媚,莊園.提高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20-21.

      [2] 陳曉芬,徐儒宗.論語・大學・中庸[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 陳莉.禮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6.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5] 龔吟怡.社會公德與個人品德[N].光明日報,2011-02-21(11).

      [6] 華中師院教科研所編.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33-634.

      [7] 董子峰.信息化戰爭形態論[M].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4(10):169.

      [8] 葉圣陶.葉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35.

      [9] 孫文順.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公德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38.

      [10] 潘經城.社會公德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9):79.

    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

    歷史發展的進程為我們驗證了公共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社會進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大學生公共道德的論文篇一 《大學生公共道德素質培養途徑研究》 摘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誠信道德教育關鍵在于誠信觀念的樹立、誠信品質的培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論

    • 淺議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論文
      淺議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論文

      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議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 論廚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論廚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廚師的職業道德,是指廚師在從事烹飪工作時所要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廚師職業道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 誠信為主題的思修論文
      誠信為主題的思修論文

      誠信作為一切道德之基礎在人類歷史文化中起著奠基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誠信為主題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誠信為主題的思修論

    23597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免费福利影院|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乡村大乱淫交换第一章| 欧美性xxxxx极品老少| 亚洲黄色小说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 日韩美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 边亲边摸边做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综合网激情五月| 国产视频精品免费|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女人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欧美日韩性猛交xxxxx免费看| 亚洲网站在线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下载|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澡|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