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與推廣論文范文
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給農村畜牧業經濟帶來了繁榮景象,推廣農村養殖技術對于畜牧業有著現實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養殖技術與推廣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養殖技術與推廣論文范文篇一
《 豪豬規模養殖技術與推廣 》
摘要:豪豬屬于哺乳綱嚙齒目豪豬科,適宜在山林、丘陵地帶生存;豪豬嗅覺靈敏、爪長而硬,棲居洞穴。豪豬因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對其規模化馴養繁殖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豪豬;規模化養殖;技術推廣;研究戰略
豪豬的生活習性多以森林、山地、沙丘為主,在我國四川、江西、浙江、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多有分布。豪豬因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及觀賞價值,在規模化養殖中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也是調整和改進農業產業化生產結構的重要內容。
1豪豬規模化養殖技術要點
1.1豪豬養殖場地條件
在場地選址上,以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向陽背風處為佳,山區建場要選擇平緩坡上,向陽,坡度不超25%。附近水源水質要良好,方便取用;土壤結構以沙壤土為主,夏季避免防暑,冬季防寒。
1.2周邊條件要求
在豪豬養殖過程中,避免場外噪聲干擾,距離主要干道300m以上,附近路網便利,確保飼料運輸快捷。水電供應應該安全可靠,在疫情防治上,避免生活污水對養殖場水質的影響,不能在屠宰場、工廠等污染性企業下風向建舍,對于不同養殖場要分區建設,避免疫情傳染。
1.3建筑環境條件
對于規模化養殖多采用封閉飼養管理,豬舍以長方形磚瓦結構,寬8~13m、高3~4m左右;豬舍墻距離地面2m處設置不規則的通氣孔,一般1.2m內設置5~6個;豬舍內修建馴養圈舍,通常圈長1.2~1.5m,寬1.2~1.4m,高1.2~1.4m,不封頂,便于投放飼料;每個圈舍3~7只豪豬,繁殖用種豪豬以1公2母或2公5母為宜。
2規模化養殖飼養管理
2.1日常性飼養
豪豬屬于雜食性動物,在飼養上以樹皮、根、莖、農作物為主;馴養中以谷物類、瓜果類飼料為主,不同階段輔以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日常喂養2次,早上10時1次,以南瓜、蘋果、甘薯等為主;下午16時2次,以精飼料搭配20%的青飼料為主,如玉米、豆粕、麥麩、白瓷、甘藍等。
2.2種豪豬的飼養管理
對于公豪豬一年四季均可發情配種,以春、秋季較為頻繁;交配期對豪豬體力消耗大,在喂養上應該加大食量,提高蛋白質的攝取,增加瓜果的飼喂量。在發情配種期,可以適當投放催情藥物,提高配種率,避免發情期發生打架撕咬;早春防寒保暖,防范降溫對豪豬發情的影響。妊娠期豪豬需要搞能量的營養,母體在喂養中要加大能量、鈣、磷等物質的供給,如增加瓜果類飼料,補充維生素;產仔后要保持豬舍安靜,避免驚嚇。
2.3哺乳期及幼豪豬飼養技術
對于產仔、幼豪豬斷乳前,這一時期要加大飼料營養成分,日常飼料組合上要加大瓜果、蔬菜,促進哺乳期豪豬對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取量;對于仔豪豬消化機能尚未建立前,要注重補食;人工飼養中,對于個別仔豪豬無法吃到母乳時,要進行適當調劑給產仔時間相近的母豪豬哺乳,也可以用其他動物代哺乳;仔豪豬日齡達35~40日,基本可以自行采食,采用斷奶分窩飼養。對于仔豪豬在剛分養時,采食量少,采用多次少食方式,適當補充水果和青菜,待采食量增加后采用常規喂養。
3疫病防治管理
在人工飼養中豪豬由于衛生條件、空氣質量、飼料及水等因素導致疾病發生。對于胃腸類炎癥,多與飼喂飼料、飲水等有關,如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豬舍衛生條件差引發疫病;濫用抗生素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等。對于腸胃炎癥,以消炎止瀉、防脫水為主,增強機體免疫力;做好飼養管理,加大豬舍環境整治;做好飼料調配組合,防止精料過多或飼料單一;不喂霉敗飼料,做好預防接種和驅蟲。
4規模化養殖推廣戰略
4.1注重統籌規劃,堅持協同發展
豪豬養殖作為基礎性產業,要在政策引導、技術服務上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形成組織保障;加大豪豬養殖規劃,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高效理念下,科學劃定養殖區域,引導養殖戶到邊坡地帶開展豬舍建設;制定精準扶貧產業規劃,加大豪豬養殖資金傾斜與扶持,引導豪豬示范戶發展,構建特色養殖產業。
4.2優化養殖產業結構,凸顯特色化
根據地域特色,堅持市場導向,優化豪豬產業。如加大品牌建設,依照政府宏觀管理,從加大豪豬安全養殖上,做好品牌建設;發揮林地、草地、山地資源優勢,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養殖結構;構建優質豪豬加工產業,加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推進豪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發展;
4.3做好養殖技術服務,提供技術保障
以豪豬規模化養殖戶為基礎,從養殖技術及推廣上做好技術服務,從資金、技術、人才扶持上為豪豬產業化發展創造條件,重點做好豪豬產品精深加工、市場開發工作,以示范戶來帶動生態農業。加大豪豬疫病防控,落實各項疫病防治工作,確保豪豬養殖達到檢疫標準,提升養殖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高香萍.豪豬人工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08).
養殖技術與推廣論文范文篇二
《 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
[摘要]我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江西省全南縣農業和糧食局江西贛州341800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具有悠久的歷史,一直延續到現在。就我國水產養殖現狀來看,養殖模式始終采用傳統養殖方法,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于水產食品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水產養殖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愈加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由此,本文主要就池塘養殖的技術要點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客觀闡述當前我國水產養殖現狀,以及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求更好的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池塘養殖;技術要點;水產養殖業;生態健康
水產養殖,主要是指通過人為的控制池塘中水生物的繁殖和培育,最后收獲的一系列過程,稱之為水產養殖[1]。而池塘養殖,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伴隨著人們對水產品健康意識的提升,而產生的一種健康生態養殖方法。通過保證高質量的水域環境,科學合理的投放養殖魚苗,投放有助于水域內水產營養均衡的飼料,并通過科學安全的用藥措施,來保證池塘養殖過程實現科學化,嚴格控制水產質量。盡管這種池塘養殖技術能夠有效的把控池塘水體水質,但同時市場上不乏充斥著為了謀求利益,而忽視水產質量的商販,造成了水產市場的魚龍混雜。由此看來,加強池塘養殖技術的技術要點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
江西省全南縣水域面積為247335畝,境內有142條大小河流,境內徑流總量為29.77億立方米。其中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1條。全縣可養魚面積19072畝,占總水域面積的13%,其中,水庫面積6430畝,其中包括中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5座,池塘面積11349畝。此外,稻田養魚面積1200畝,養殖生態環境良好,并無任何污染現象,非常適合水產養殖。近年來,為了推動全南縣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全南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工作,引進先進水產養殖技術和理念,并加強對該行業的資金投入,舉辦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班,并創建了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家水產企業,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為該縣水域水產養殖業發展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該縣目前已經開始大力開拓國內水產市場,逐漸將優質水產品銷往廣東市場,銷售的品種和數量不斷擴大,并且銷售渠道愈加穩定,樹立了良好的水產品牌形象,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2]。
2池塘養殖技術要點分析
池塘養殖技術主要是以健康養殖理念為主,在保護水產品質量的同時,保證水域生態環境穩定,并且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降低產業發展對其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此外,池塘養殖相較于傳統水產養殖技術,更為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大大提升水產品經濟效益,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和支持。由此,針對池塘養殖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2.1苗種選擇
如果想要實現池塘生態養殖,在苗種選擇方面是重中之重,苗種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池塘水產養殖成效。所以,在苗種選擇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針對苗種的四個方面進行考量,主要包括苗種的遠親繁殖、原種引進、提純復壯以及異地交換。苗種在培育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水域環境、飼料以及藥物的用法和用量,嚴格遵循培育標準,防止外界客觀因素影響苗種的健康生長。苗種在放養階段,結合實際需要選擇符合規格、無病害的苗種,這種優質苗種在池塘養殖中能夠更好的存活,為生態健康養殖奠定了基礎。
2.2水質管理
水質同樣是影響池塘養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養殖人員需要提升對水質的重視程度,確保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傳統養殖技術只是注重水產品的產量的提高,不重視水產品的質量,但同時也大量投放化肥和未發酵糞便倒養殖水體中,而引起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最后出現水質變臭,而養殖者又長時間忽視對水質環境的調節會造成池塘水質下降,出現污染。所以,養殖人員需要針對水質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水質管理措施,合理調節水質,從而實現水質的生態平衡,生態養殖能夠健康持續發展。
2.3飼料選擇
飼料選擇方面,對于水產品飼料的投放需要嚴格遵循養殖標準,是保證水產品健康養殖的基本條件。在池塘水產養殖過程中,飼料質量和投喂技術直接影響水產養殖效果,飼料質量好壞決定是否能夠被養殖對象吸收,發揮原有作用,對養殖水體環境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飼料投喂時如果選擇劣質產品,那么可能會對水產品健康生長產業直接影響,并且殘留雜物,影響水域整體環境和水產品的質量,從而產生聯動效應,出現大面積水產品死亡,水產品質量差的現象。所以,在水產品池塘養殖過程中,需要選擇質量高的飼料產品,根據飼料養殖對象的差異,選擇科學合理的投喂方式,避免飼料浪費,節約成本,提升經濟效益。
2.4藥物選擇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魚時常會出現病害現象,一旦發生魚病現象需要采用藥物治療辦法,但是由于池塘養殖的自身特性,養殖過程中會出現給藥難、治療難的特點,所以在用藥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要目的,防治相結合[3]。藥物應用過程中,應考慮到藥物的使用對養殖水質產生的影響,以生態藥劑為首選,并且嚴格按照藥物使用方法和科學用量進行,充分發揮藥物原有作用,嚴禁使用禁用漁藥。
結論
池塘養殖主要是以培育生態健康的水產品為主,不僅是市場發展的客觀需求,同時也是水產品養殖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能夠大大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提升水產品質量,在創造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為人們食品安全提供了更為安全的保障。由此看來,在池塘水產養殖中,政府應充分起到引導作用,推行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生態養殖,從而實現生態水產養殖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聰聰,吳常文,徐煥志,陳應華.關于曼氏無針烏賊池塘養殖技術要點論述[J].金田,2014,11(02):425.
[2]孫斌.泥鰍養殖技術之四池塘高效養殖泥鰍技術要點[J].中國水產,2012(01):36-37.
[3]趙憲鈞.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要點[J].漁業致富指南,2013(20):26-27.
有關養殖技術與推廣論文范文推薦:
1.農業推廣論文范文
2.畜牧獸醫論文范文
3.農學畢業論文范文
4.農業科技論文范文
5.養殖公司簡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