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論文3000字
環境保護工作要真正有章可循,就必須有完善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可以依循和參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毛概關于環境保護的30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毛概關于環境保護的3000字論文篇一
《淺析城鎮所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與保護措施》
摘要:隨著城鎮的快速發展,城鎮環境以缺乏有效的規劃和管理,從而使各種環境問題不斷的產生,影響了城鎮的健康發展。本文對城鎮環境保護的問題與措施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探索。
關鍵詞:城鎮環境;環境管理體系;環保意識
一、城鎮環境保護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環境基礎設施不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較嚴重
城鎮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鎮企業。由于城鎮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涉及行業廣、技術水平低、管理較為落后,加之治污投入少,生產中排放的污水、廢渣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污染城鎮的生活環境和農業生態環境。二是城鎮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大多數城鎮沒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網,污水收集系統存在明顯缺陷,所有城鎮仍然是清污合流,產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大部分城鎮的垃圾收集營運跟不上城鎮的發展。三是面源污染日漸突出。化肥和農藥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畜禽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城鎮環境逐漸惡化。四是監管不力。城鎮工業園區建設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有的園區亂設排污口,威脅飲用水安全;有的取消了環保前置審批手續;有的不按照規定報批環評報告,同時“三同時”的制度沒有落實。
(二)城鎮領導環保意識淡薄,重視經濟發展指標,忽視生態環境保護
由于政府對城鎮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各項工作責任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盲目的引進污染嚴重的生產技術,不考慮當地環境容量小,結果造成嚴重的污染而不得不停產。
(三)環境規劃滯后于城鎮的發展
大部分城鎮發展規劃中沒有將環境保護列入其中,有的即使列入其中,其內容也太多過于簡單,不具備可操作性和長遠性。有些城鎮環境規劃的實施,未與城建規劃同等水平、同步進行。較普遍的是規劃沒有環境建設硬指標,未能與較大范圍的規劃有機的結合起來。
(四)環保投入與環保工作需要不相應
經濟比較好的城鎮雖然剛剛對環保有所投資,但還遠遠不夠,而經濟欠發達的城鎮根本談不上環保的基礎設施,有的即使是勉強建了,也是運轉經費無依靠,只是開開停停,或應付檢查而已。環保投入資金瓶頸制約了環保行政執法能力的建設,使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以及環境信息網絡建設嚴重滯后。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甚少,使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建設步履維艱。同時,城鎮環保機構不健全,是環境管理的最薄弱環節之一。
二、城鎮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城鎮環境管理是指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活動,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處理各部門、各社會集團和個人有關環境問題的相互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
(一)環境管理體系是治理城鎮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和經濟調控手段不健全,城鎮企業為了占有市場,往往進行自發的、盲目的的發展;急于脫貧,急功近利,只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不顧社會整體利益,不從長遠角度考慮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在決策上形成“盲區”,盲目的搞建設、上項目、上產品,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形成點多面廣的污染源,使環境污染增加。同時,粗放經營型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設備簡陋,資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產生大量“三廢”,也是導致各種污染物排放量過大的重要原因。
(二)環境管理體系是彌補目前體系不足的重要途徑
由于我國廣大城鎮交通不便、通訊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規模較小,許多管理城市環境的成熟辦法難以實施。比如目前城鎮企業普遍是中小型工業企業,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產,遍布全國各地,不可能普遍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或直接監測為依據執行排污收費制度。而且許多城鎮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人員素質低、技術設備的不完善等等問題,而傳統的依靠環保部門直接監控的環境管理體系對城鎮企業也收效甚微。面對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管理的壓力,使城鎮企業建立起自己的環境管理體系也有著其必然性。
三、如何加強城鎮環境保護的措施
(一)加強開展城鎮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
編制城鎮環境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環境建設、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2)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針對城鎮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環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合理確定城鎮產業結構和發展規模;(3)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并舉。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努力實現城鄉環境保護一體化;(4)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以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和環境建設為重點,既要滿足當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為后代預留可持續發展空間;(5)堅持將城鎮傳統風貌與城鎮現代化建設相結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名勝古跡保護相結合,科學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
(二)加強領導,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城鎮的環境保護和建設,加強對城鎮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加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落實力度,拓寬環保資金渠道,加大環保投入,確保城鎮生態的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資金落實。更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環境保(下轉第405頁)(上接第402頁)護基礎設施建設的新路子,加快城鎮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合理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少污染低污染的產業和產品,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把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
(三)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
在城鎮工業發展過程中,造成城鎮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觀念淡薄。一方面城鎮領導、企業負責人只管經濟發展、企業擴張,追求的是經濟效益,不關心企業對環境產生的什么樣的破壞。另一方面,城鎮居民的環保意識不強,環境受害者缺少環境保護意識。所以要加強環保教育,可以利用電視、報刊等方式來加強公眾環保意識的教育。可以說,公眾對于環境問題的參與,有力地促進了有污染企業環境的污染的治理工作。因此,需要形成一種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化的機制,通過當地居民的參與來制約城鎮工業的污染行為。這一措施的前提是加強環境宣傳,提高群眾的環境意識。
(四)利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
運用經濟手段加強管理,這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本手段之一。當前,利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的主要原則有:(1)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嚴格執行排污收費制度。城鎮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依據當地得城鎮工業對環境影響的實際情況,切實加強排污費的征收,其項目主要包括:水污染總量排污費、超標污水排污費、污水排污費、超標噪聲排污費、超標廢氣排污費、廢渣排污費、二氧化硫排污費、超標水量排污費。(2)根據環保法律法規,嚴查環境污染的違法行為,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環保部門要廣泛深入地進行環境監察,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要予以嚴肅查處,該關則關,該停則停,該罰則罰,該治則治,要讓違法企業付出應有的代價,堅決扭轉“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3)進一步完善環境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實行排污總量有價分配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污水處理按質收費制度,要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逐步開征資源利用補償費,試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準確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用經濟杠桿激勵加強環境污染治理,達到城鎮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的目的。
毛概關于環境保護的3000字論文篇二
《淺談鄉村旅游的環境保護問題》
1鄉村旅游經營中常見的環境問題
1.1垃圾和固體廢棄物污染
開展鄉村旅游的城鄉地區本身垃圾處理能力都比較有限,因此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普遍存在。此類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餐飲業戶的餐飲垃圾、游客丟棄的無機類垃圾及有機類垃圾。
1.2建筑垃圾污染
建筑垃圾污染主要指在開展鄉村旅游的地區進行食宿、娛樂、游覽等設施建設施工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壞。主要包括工程建設所產生的固體垃圾對土壤、水體、空氣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工地的噪聲污染。同時包括盲目興建豪華人工建筑物與鄉村環境不協調造成的視覺污染等。
1.3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主要包括汽車等機動車的噪聲、游艇船舶的噪聲、音響設備的噪聲等,這些源自城市的聲音打破了鄉村寧靜的生活氛圍,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鄉村旅游的初衷。
1.4旅游開發與經營活動所造成的污染
鄉村旅游目的地居民為了從事旅游商業經營,如果不適當地使用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破壞與污染。除此以外,鄉村旅游的經營業戶隨意堆放、傾倒或者垃圾填埋行為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當然,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為也會破壞自然生態和諧,帶來相應的污染。
1.5開發利用不當造成土地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有的地區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大量引進社會資本,雖然發展了旅游,但也帶來了農村旅游濫開發的局面。很多投資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在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侵占生態良好的耕地和林地,而在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又無法有效利用這些土地,造成耕地的閑置和資源的浪費。
1.6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直接破壞
有的地區為了發展旅游業,過度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給環境帶來的隱患不可逆轉。砍伐樹木,炸山平地建停車場,開挖河道,造成河道漸深、河堤松弛,水土流失嚴重。
2鄉村旅游中常見污染問題的防治
2.1水污染的防治
鄉村旅游水污染的防治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鄉村景區內不得進行工業項目的建設,并應嚴格控制周邊地區的工業建設項目,杜絕工業污染源。同時要防止高消耗、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向農村轉移;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引導農戶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發展高效、無污染的綠色肥料和有機肥料,推廣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保障食物供給環境的安全;重視鄉村景區內生活污水和廁所污水的處理,必須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之后才能排放,不得隨意向飲用水源或觀賞水源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同時對旅游者也要重視環保宣傳,提醒旅游者不要將垃圾等廢棄物投入溪流、湖泊或海洋中;開展水上游樂項目的村落,水上游艇應協調好非機動船和動力船的比例,各種水上游樂設施的使用要以不污染水源為前提。
2.2大氣污染的防治
大氣污染目前在我國形勢嚴峻,因此一定要重視這一方面,使鄉村空氣可以更加清新。
(1)鄉村旅游區要合理規劃、科學布局,例如廁所、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設施應建在主要游覽區全年主導風向或旅游季主導方向的下風側。
(2)改進燃燒設備,改變燃燒結構,推廣除塵設備。一方面要改進燃燒設備,使燃料能夠充分燃燒,減少煙塵等有害物質的產生;另一方面要對燃料進行選擇和處理,推廣使用天然氣、沼氣等清潔能源,盡量杜絕焚燒秸稈等行為。
(3)控制交通污染,核心旅游區應盡量控制機動車輛入內,推廣使用環保交通工具,減少由于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
2.3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
(1)旅游垃圾的收集
在鄉村旅游區內,要配備充足的垃圾收集設施,這些設施中可以包括一部分固體垃圾箱,也可以在旅游旺季在游客集中的區域臨時增加垃圾箱。有條件的應分類收集,引導游客垃圾歸類處理。盡量設立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處理場,并且要選擇遠離水源的地方。旅游旺季時,要保證垃圾每日清運。
(2)旅游垃圾的處理
旅游垃圾的處理可以根據農村的特點,將垃圾處理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可以將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垃圾集中在一起,形成可循環使用的生態使用機制。同時,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對可腐和無污染性的垃圾可就地填埋處理。
2.4土壤保護
對于鄉村旅游區的土壤污染,要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首先要從控制污染源著手,同時提升土壤自然凈化能力。在游客中普及土壤保護知識,使游客認識到踐踏行為對土壤和植被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加強對農用水源和污水灌溉的管理,避免帶有不宜降解的高殘留污染物隨水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關注鄉村旅游的環境保護,推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1維護基礎的自然生態環境
鄉村旅游的開發要走生態效益型的道路,要充分考慮到當地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合理地開發利用。開發之前做好環境影響評價,避免破壞性開發。認真核定當地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和社會承載力,確定適當的游客容量,通過游客容量的控制,避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推廣使用清潔型能源,減少有害物品的使用和廢棄物的排放,盡量避免使用不可回收的一次性用品和塑料制品。鼓勵旅游者參與生態環境的監督,宣傳普及生態環保知識。
3.2保護特色的鄉村文化環境
社會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也對質樸的鄉村文化帶來了相應的沖擊。在鄉村旅游生態保護中,文化原生態的保護尤其重要,現代社會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創造的,唯獨歷史遺跡、傳統民俗是無法重現的。一旦遺失或者破壞都很難復原,因此要特別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不能隨意構建鄉村民俗風情的旅游項目。另外,還要考慮當地居民的適應能力,以及居民與游客之間的相互影響。來自發達地區的游客對鄉村旅游地居民的價值觀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不給予引導和關注,會異化當地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
3.3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健全環保制度規范
一方面,環保部門要對各鄉鎮旅游投資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制定懲罰措施,同時也對保護環境的行為予以一定的獎勵。同時還要加強對監管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獎懲機制。另一方面,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一定要堅持能夠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為農村的長遠發展考慮,不能只關注眼前利益,因此要健全關于旅游環境保護行為的制度、規范。同時,政府還要運用宏觀調控手段來保護農村旅游環境,如提高旅游資源價格、增加旅游企業稅收等政策規范旅游市場,保護生態環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毛概關于環境保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