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論文>管理學論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論文范例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管理體系,其是利用規章制度對企業進行管理,從而為企業其他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如企業財務管理和生產經營等。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行政管理論文范例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行政管理論文范例篇1

      淺談我國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糧食流通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相應地,糧食行政管理體制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本文闡述了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剖析了我國糧食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探討了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糧食行政管理體制 ;糧食流通體制 ;糧食信息系統

      一、引 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妥善地解決糧食問題,是關乎市場穩定、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危的大事。解決糧食問題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對糧食進行行政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工作報告中指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本文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現行糧食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提出相應地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對策措施。

      二、糧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趙東霞指出行政管理體制也稱政府體制,是指行政系統的職能配置、權力劃分、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等的關系模式[1]。孫曉娟和朱明仕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是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相協調的政府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2]。具體到糧食行政管理體制,就是指與糧食流通相適應的政府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有:提高效率,增進公平,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與穩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提高效率,就必須培養市場體系,對市場運行進行監管,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要增進公平,就需要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等手段來調節社會的收入分配。要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與穩定,就需要使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國際經濟政策等政策工具來干預和管理經濟。

      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市場經濟是以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為基本原則的自由競爭的經濟;是以法制為基礎的規制經濟;是以利益為導向的經濟[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以政府所擔負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為基礎,通過歸并、調整和整合現有的政府職能和機構,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率的政府管理體制。

      三、糧食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地方糧食行政管理執法主體缺位

      目前,我國縣一級糧食局有部分已經被劃入了事業單位,不再隸屬于行政機關,導致行政管理執法主體缺位,因而造成人員編制空缺,財政經費缺乏,不能很好地落實社會糧食統計和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等職能。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雖然組建了糧食稽查機構,但沒有組建相應的法制處(科)室,很難開展案件審核、復議、訴訟、聽證和監督等工作。

      2、糧食行政管理法律依據不足

      迄今為止,除《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外,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規范糧食系統的相關行為。目前,我國糧食行政執法的依據是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覆蓋面有限,執法規定不到位,實際操作性不強等問題。例如,《條例》第四十一條中規定,未經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許可或者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擅自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查出的,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處罰。這使得監督檢查權與行政處罰權相分離[4]。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沒有直接處罰權,對于外地到本區域設點收糧和流動收糧者就不能進行有效管理。

      3、糧食行政管轄范圍有限

      《條例》規定“糧食經營者指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但目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僅僅能夠從事政策性用糧的購銷活動,并對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的活動進行管理。而其他從事銷售、加工、進出口的糧食經營者,卻不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管轄范圍內。這種設置,使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難以對糧食經營者進行全面管理。

      4、糧食行政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1)儲備糧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第一,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的運行協調機制不夠完善。在通常情況下,中央儲備庫存有保障,儲備充足,但由于受中央儲備輪換計劃、出庫安排以及運輸狀況等條件的限制,可能會在地方面臨區域性供糧緊張時難以發揮作用。地方糧食儲備雖然具有可實現就近投放、便于操作等優勢,但開展地方儲備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財政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承擔市場風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地方政府常常不愿意足額儲糧。

      另外,由于中儲糧總公司自身倉儲能力有限、人員不足,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可合理確定執行最低收購價的委托收儲庫點。這些委托收儲庫點絕大部分是各級地方國有糧食企業。但中央財政把收購與保管費用統一交由中儲糧總公司包干使用,收儲庫點的收購和保管等費用及相關費用補貼由中儲糧公司撥付。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少數中儲糧分公司或直屬庫出現沒有及時足額撥付的情況,導致有關委托收儲庫點承擔了不小的損失,影響了按最低收購價進行的正常糧食收購與安全儲備。

      張小華和陳林指出不論中央儲備還是地方儲備,都要求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但補貼標準不同,以稻谷補貼費用為例:中央儲備糧儲備費用補貼80元/噸,而地方儲備糧補貼為60元/噸;中央儲備糧儲存兩年輪換費用為150元/噸,地方儲備糧儲存兩年輪換費用為100元/噸,補貼費用相差較大[5]。

      第二,地方儲備糧管理機制不健全。很多地方出現了保管費用低,輪換風險大;儲糧結構與糧食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不對稱;體系建設滯后,倉儲資源利用不足;儲量不足,影響宏觀調控等問題。

      (2)多頭管理的格局不利于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的行使。由于糧食流通涉及面較寬,管理部門多,糧食行政管理權被分設在國家發改委和農業、工商、糧食、財政、農發行、衛生、質監等多個部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具備獨立的行政執法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一旦發現了問題,大多需要移交到工商、物價、質監或衛生部門等來執行,但處理結果卻很難知道,這樣就影響了糧食行政執法的效果。有的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需要幾個部門共同協作,但由于各部門職能不同,工作重點不同,難免在工作中夾雜部門利益。這種糧食事權多頭管理,職能邊界不清,勢必造成調控措施不協調,管理效率不高等問題。

      5、糧食行政監管難度大

      糧食流通過程,一般需要經過收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對各個環節進行監管,難度較大。個體糧商數量及需要監管的糧食品種多,監管工作任務繁重,造成了監管難度大。

      6、糧食流通管理不完善

      (1)糧食流通設施整體上還比較落后,不能適應糧食流通現代化的要求。具體表現為糧食流通設施缺乏、運輸方式落后和糧食裝卸儲運不能銜接配套,設施布局與糧食流通的需要也存在一定差距,并且還缺乏穩定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投資機制。

      (2)糧食流通管理與市場化運作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糧食的市場化經營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完善的糧食流通管理措施和辦法,而現行的糧食流通實際運作中還沿用過去的一些傳統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糧食流通的發展。

      (3)糧食流通中存在著資源浪費和糧食的無序流動。具體表現在:一是糧食流通體系中各組成部分之間聯系不夠緊密。二是糧食物流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健全。三是各自為政的多主體經營,導致糧食無序流動難以控制。四是一些糧食設施建設缺乏科學的論證和有效的管理,造成了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我國的糧食宏觀管理實行的是中央與地方共同負責的體制,地方對糧食的行政管理實行的是糧食省長負責制。從糧食省長負責制多年的管理實踐來看,存在著職責不清、調控體系不夠完善、糧食宏觀調控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不足等問題。

      7、糧食經營數據收集難度大

      目前統計機構覆蓋率低、統計人員缺乏和統計經費難落實嚴重影響了糧食流通統計數據的質量。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后,在流通環節,統計對象從原來的糧食部門一家變成了如今的國有、私營的糧食企業、糧食加工和糧食轉換企業以及社會糧食零售戶等,不僅統計對象范圍加大,統計項目也開始日益增多,致使統計調查工作量增大。但很多縣級糧食行政部門經費有限,該配置的人員與設備不能到位,導致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造成了統計信息滯后與失真的情況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數據的使用價值。

      一些糧食經營者不能及時上報數據,或上報的數據不真實、不準確。而對這些問題,經常會出現處罰力度不夠的情況。大部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還沒有建立有糧食收儲資格的企業在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等經營活動中涉及糧油產品質量和糧油食品安全檔案內容的數據庫,難以掌握糧食收儲企業經營動態和經營糧油的質量。

      四、完善我國糧食行政管理體制的對策措施

      1、建立糧食行政執法主體,實行垂直管理

      從糧食行政管理面臨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存在著人員偏少,經費不足與職能增多、工作量加大的矛盾,例如,我國很多縣一級糧食局已不隸屬行政機關,失去了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糧食行政部門執法人員還沒有統一的著裝;辦公經費嚴重不足等,不利于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有效管理。所以,要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首先要解決糧食執法主體資格、人員編制以及經費問題。

      依據《條例》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的職責,行政執法范圍主要集中在糧食經營者從事的糧食收購、儲存、運輸活動,而這些活動主要在縣、鄉,所以糧食行政執法的重點應確定在縣級。在糧食流通管理體系中,縣級糧食行政執法直接面對廣大糧食經營者,工作量大、覆蓋面廣和基礎性強。鑒于目前縣級糧食局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經費落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議改革現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在地級市糧食局垂直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省、市、縣糧食局垂直管理體系。垂直管理后,縣級糧食局才能按照職能、機構、人員、經費(四到位)的原則,加強糧食宏觀調控,履行全社會糧食市場監管,做好政策性糧食供應等工作。

      為建立健全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糧食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糧食質量監督檢查、糧食行政執法案件合議、糧食行政處罰聽證、糧食行政復議、糧食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和糧食行政執法獎懲等有關糧食行政執法的各項工作制度,建議省一級糧食管理機構成立糧食執法指揮中心,統一領導糧食監督檢查工作。由上一級糧食局督促政府統一檢查各個市縣的工作職能、機構、人員的落實情況,在實際糧食執法工作中,上級糧食局必須統一協調指揮各個縣市行政執法大隊在重點地區的活動。在轄區內鄉鎮設立或聘用糧食行政執法協管員,形成自上而下的執法體系。

      2、健全法規體系,強化對糧食市場的監督檢查

      目前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已有的法規,解決好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監督檢查權和處罰權分離的問題,建議明確由糧食局主管或牽頭執法。最好賦予實施糧食監管的國家主管行政機關以統一的糧食專管職權,進一步明確職責。

      建立健全一整套與糧食行政執法政策法規相配套的具體執法工作制度。完善執法工作流程,從制度上規范執法行為。還要在購銷經營環節中,依照相關糧食流通管理政策和法規,建立規范的政策法律制度,使糧食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違法違章必究,逐步建立良好的糧食流通秩序。

      3、建立完善的糧食儲備機制,加強中央與地方儲備糧管理

      依據《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的規定,實行的是分類管理,中央儲備糧由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央儲備糧公司負責,地方儲備糧由各級地方糧食行政部門負責。對儲備糧進行分類管理,造成了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但沒有足夠的人員進行全國范圍內監管,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有人但卻無權實行屬地管理,造成行政資源浪費、監管不力[6]。另外,對糧食儲備主體的支持政策不同,也會影響管理效率。對執行相同儲糧業務的中央與地方企業政策支持程度不同,導致中央企業的積極性高,地方企業積極性較差,再加上地方財政緊張等原因,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地方企業的儲糧能力與積極性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這直接造成了中央儲備糧數量過大,中央政府財政負擔較重,而主產區地方糧食儲備下降明顯,總量偏少。建議將中央儲備糧根據屬地原則,由當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在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內部設立中儲糧管理職能部門,由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央儲備糧公司負責業務指導。

      在建立中央糧食儲備體系的同時,按照國務院確定的糧食安全儲備標準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市、縣級儲備。進一步強化地方儲備糧的布局和品種結構,大力構建省、市、縣三級健全的糧食儲備體系,逐步完善地方儲備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市、縣級地方糧食儲備具有涉及面廣、應急反應更為及時快捷且可節省來回調運成本和損耗等優勢,是進一步增強地方政府調控糧食市場能力的基礎,也是我國糧食儲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抓好地方儲備糧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中央儲備糧與地方儲備糧協同運作,在管理機制上,針對現在管理體制不夠順暢,吞吐調節機制不夠靈活,中央、省、市、縣各調控主體和利益主體目標不完全一致的問題,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調節各利益主體關系,建立健全統一、靈活、高效的糧食儲備協調機制,發揮儲備糧對穩定糧食市場和價格等方面的作用。

      4、建立健全糧食市場流通體系,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

      糧食市場放開后,各地及時建立了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制度,積極培育和促進多元化糧食市場主體的發展,加強對各類糧食市場主體的管理,規范糧食市場交易行為。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其他各類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及電子商務也有不同程度發展。但糧食市場仍然存在盲目重復建設現象,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糧食市場主體發育不全,非國有資本所占的比例還較少,市場競爭不夠充分,市場功能不完善,糧食交易方式相對單一。要加強糧食批發市場建設,大力拓展服務功能,推進糧食電子商務的發展,建立完善的糧食現貨與期貨交易的市場體系,構建起全國統一的糧食現貨交易平臺。區域糧食市場構建要堅持以市場決定價格為原則,可采取現貨交易、遠期合約交易和網上交易等多種形式。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制定科學的糧食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加大對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各類市場協調發展,形成各層次市場有效聯結機制。

      5、構建糧食信息服務體系,完善糧食市場信息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

      糧食信息系統包括糧食生產信息系統、糧食市場信息系統、糧食科技信息系統和糧食環境信息系統等。每個子系統由信息收集、傳輸與儲存以及信息發布與服務系統構成。由于政府自身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有限,很容易導致政府失靈。為避免政府失靈,糧食行政管理機構要建立與完善糧食信息收集、分析、發布方面規范的程序與法規。建立與壯大糧食市場信息專業工作隊伍,以提升信息采集、分析、預測水準。建立糧食市場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形成具有權威性的糧食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體系。構建面向全社會的糧食市場信息服務體系,讓公眾方便地獲得免費、真實、及時和全面的糧食信息,以引導糧食生產者和經營者準確把握糧食供求動態,科學地進行決策。

      在糧食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糧食市場信息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應該指導建立科學、正確、有效的糧食供求總量平衡和市場預警機制,制定糧食應急保障預案,確定糧食預警調控指標,以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引起的糧食市場供求異常波動,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的糧食安全。要切實加強對糧食有關數據的宏觀分析,加強對多渠道糧食流通的動態監測。對監測結果要進行綜合分析,一旦發現逼近“安全警戒線”時,能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6、加強糧食流通統計工作

      區域內的糧食經營業主是糧食流通基礎統計數據的提供者。通過普查掌握他們的情況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整個統計工作要面向基層,縣、區糧食部門要開展對所轄區域的摸底調查,掌握所轄區域國有、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糧食加工企業、糧食轉化企業、個體糧食經營戶等各類涉糧經營者的基本情況,篩選重點統計單位,指導被統計單位按照國務院《條例》和統計制度的要求,建立統計臺賬,增強糧食企業依法報送統計數據的意識,定期向當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送有關統計報表,逐步形成完善的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體系,全面反映本地區糧食流通概況。要進一步改進統計方法,完善統計手段,切實加強統計監督,提高糧食統計數據的透明度。通過多種相關媒體定期發布糧食購銷月度數據,引導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

      為更好地開展糧食統計工作,建議地方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將統計機構單獨設立并增設專職統計人員,足額撥付統計調查經費,添置必要的硬件設施,以利于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組織專家對統計人員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使他們盡快熟悉統計制度、統計報表、數據的錄入、存儲等基本的業務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便統計人員順利完成各項統計工作。

      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完善對統計任務執行人的獎懲制。對能及時完成統計工作、統計數據質量高的給予獎勵,對工作懶散、統計錯誤多、數據處理不及時的給予必要的懲罰。要加大對所有調查對象統計數據的審核力度,確保數據從源頭上就真實可靠[7]。

      7、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協調

      針對目前糧食行政管理的現狀,必須要加強協調。一是做好政府部門間的橫向協調。糧食行政管理機構應協調其他有關執法部門參加監督管理活動,共同完成糧食監督管理工作任務。二是做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縱向協調。由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利益主體,在實際中必然存在利益差別,糧食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這兩類利益主體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8、加強糧食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糧食質量安全體系

      糧食標準化對提高糧食產品質量,促進糧食產品的公平競爭起著重要作用。圍繞優質專用小麥、稻谷、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發展的各個環節,在制定糧食標準規范的基礎上,建立起注重實效的糧食標準推廣體系,快速準確地為涉糧企業和農戶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

      嚴格遵守國家糧食質量標準,有利于促進國家糧食安全,維護健康的糧食流通秩序。建議在我國設立分層級的糧食質量監管體系,由糧食經營者進行初檢、縣級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專業化的檢測,國家可在特定區域根據需要建立國家級的糧油質量監測機構,負責本區域或國家委托區域的糧油質量監測。國家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對糧油質量監測進行指導。建議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建立糧食質量檢測報告制度,對糧食進行采樣檢測,并建立起數據庫。

      9、根據糧食產業鏈整合糧食行政管理權限

      《條例》規定“糧食經營者指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為不人為地切斷糧食產業鏈的內在聯系,加強行政執法效能,建議凡是《條例》規定的糧食經營者都要劃歸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執法監管,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東霞.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路徑抉擇[J].中外企業家,2010,(4):166-167

      [2] 孫曉娟,朱明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基本特點[J]學習與探索,2011,(3):74-76

      [3] 張國慶.公共行政學(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 董中華.對我國糧食立法有關工作的幾點建議[J].中國糧食經濟,2010,(7):20-22

      [5] 張小華,陳林.對完善地方糧食儲備管理制度的探討[J].糧食問題研究,2010,(5):30-32

      [6] 鮑春來.試論現行法律體系下糧食法之構建[J].中國糧食經濟,2010,(7):16-17

      [7] 劉安貴.糧食流通統計質量的遠慮近憂[J].中國糧食經濟,2009,(10):48-50

      >>>下頁帶來更多的行政管理論文范例

    行政管理論文范例

    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管理體系,其是利用規章制度對企業進行管理,從而為企業其他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如企業財務管理和生產經營等。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行政管理論文范例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行政管理論文范例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行政管理論文范本
      行政管理論文范本

      在企業現代化管理中,行政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元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行政管理

    • 行政管理論文發表
      行政管理論文發表

      行政管理工作是企業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辦公室的行政管理過程中,將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建立完善的企業行政管理模式,提升從

    • 行政管理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競爭環境也日益復雜,行政管理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新時期、新環境中的企業行政管理也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呈

    • 行政管理類論文
      行政管理類論文

      行政管理工作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內容,該項工作貫穿在企業的發展始終,對企業不同部門的工作具有協調作用,有利于提升整個企業管

    35074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欧美黄色一级在线|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ssss国产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av专区|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h| 全黄大全大色全免费大片|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菠萝蜜视频网在线www|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久久免费国产视频| 波霸女的湮欲生活mp4|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别揉我胸啊嗯奶喷了动态图|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国产|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一福利136视频导航| 一个人看的免费高清视频www |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www.九色视频| 日韩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校园春色| 美女被爆羞羞视频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videofree极品另类|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娇小性xxxx|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