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欣賞論文碩士范文(2)
文學欣賞論文碩士范文篇2
試談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方法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繁榮,人們對教育質量越來越重視,尤其在提高文學素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國對文學欣賞課程不斷地探討和改革,在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在培養學生對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探究方面仍然存在嚴重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因此,本文將針對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進行探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從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進一步提高我國學生文學欣賞水平。
關鍵詞:文學欣賞;新途徑;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提高社會的人文素養被提上日程。近幾年,隨著人們對文學素養重視程度的提高,我國學校將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列入教學目標之一,并研究其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我國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現狀
文學欣賞是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以文學欣賞開展一定的課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升華人生境界、加強文學情感體驗、完善文學素養,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感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目的。進入21世紀后,我國入世程度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的文化思潮蜂擁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為了進一步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刻不容緩。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已經將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歸入教學目標之一,并將其編排到教材中。同時教育界對文學欣賞的內涵、理念、特點以及教學模式都做了詳細分析,并提出新的培養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然而,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在文學欣賞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
二、我國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在色彩紛呈的大千世界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幫助學生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則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國教育界的仁人志士在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方面不斷地推陳出新,有效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教學質量。但是客觀來講,在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中依然存在嚴重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1.教師的文學素養普遍偏低
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教師的文學素養普遍偏低,直接影響了文學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是文學欣賞課程的主導者,他們通過將自身的文學欣賞基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引導方式來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的目的。但是由于很多教師的文學素養比較低,不僅關于文學欣賞的理論知識匱乏,甚至根據文學的文本來設計觀點和問題的能力也不夠,這就導致了我國文學欣賞課堂上學生只限于讀文學文本的現象。可見,教師文學素養水平偏低不利于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文學欣賞教材不科學
我國的文學欣賞課中使用的教材不科學,不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文學欣賞教材的內容一般指的是選定的文學作品,其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的媒介,也是賞析的樣本、教學的案例。因此,文學欣賞教材內容的選定直接關系著文學欣賞教學質量。如果文學作品選定得科學合理,不僅有利于學生加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反之亦然。但是在我國學校的文學欣賞教材中,不難發現一些文學欣賞作品的文學欣賞價值不高,并且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難易程度把握不準,不僅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制約了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學生文學欣賞積極性不高
調查發現,我國文學欣賞氛圍不夠濃厚,這也是學生對文學欣賞的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文學欣賞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興趣,并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才能全面地欣賞文學作品。但是,我國學生在文學欣賞方面積極性普遍不高,嚴重影響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不利于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4.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
我國在文學欣賞教學方面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層面略顯僵硬。文學欣賞不僅需要獨特、先天的優勢,還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傳授為主,即教師講授、學生聽,這種“灌輸式”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學生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不利于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我國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
通過上文,我們了解到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我國不斷探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利于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上文列舉的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文學欣賞的教學質量。為此,下文將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進一步促進人文素養的提高。
1.進一步提高我國教師的文學素養
通過對建立健全教師的文學素養培訓體系,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與考核,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此外,還應該為教師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探索討論,進一步提高個人的文學修養,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中更好地對文章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從而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
2.轉變我國傳統文學欣賞教學模式
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文學欣賞教學理念,并結合我國教學的特點,加以吸收利用,不斷發展創新,形成特有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國應該改變傳統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方法。其次,要結合選文的特點,采用現代的教學方式,如結合音樂、PPT、影音視頻等,通過文學美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
3.科學合理地編訂文學欣賞的教材
我國教育部門應該科學合理地編訂文學欣賞的教材,在與時俱進的同時繼承傳統的經典文學作品。同時還應對學生的理解欣賞能力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并根據年級來劃分文學欣賞教材的難易程度。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對文學欣賞的興趣,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促進我國文學欣賞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4.提高社會對文學欣賞的重視程度
我國應該大力提高社會對文學欣賞的重視程度,努力營造濃厚的文學氛圍,為學生搭建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社會平臺,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國近年來致力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并為此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但是,我國在創新發展培養學生文學欣賞水平新途徑的同時,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亟待解決。為此我國還應該積極借鑒先進的文學欣賞教學理念,不斷發展創新,進一步促進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紅梅.校企業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文學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3(27):183-185.
[2]何紅梅.高職文學教學中人本意識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18):115-117.
[3]馮汝常.文學欣賞課教學模式改革新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2):110-112.
[4]喻玲.視覺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教育探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
文學欣賞論文碩士范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