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論文
與其他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害性程度相比較,法律風險過之而無不足,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如果出現法律風險,往往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論文篇1
淺談企業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摘要:自我國加入WTO以后,隨著國際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內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企業依法經營問題越來越突出。合同是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紐帶和橋梁,是公司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做好合同管理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國內企業的合同管理存在諸多風險問題,合同本身不足所產生的法律風險以及各種外部因素引起的法律風險都是合同管理過程中常常存在的法律風險。本文通過剖析常見的法律風險,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合同管理;法律風險;企業經營
引言
合同是企業為獲取經濟效益而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紐帶和橋梁,但也是產生經濟糾紛的根源。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參與競爭、規范管理和經營的前提是嚴格遵循市場行為規則。而合同管理的風險,則是法律風險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在長期、大量法律工作,不難發現合同不完善以及履約問題是法律風險形成的兩個重要因素。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只有企業管理者認清合同的重要性,提早防范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且在出現的法律問題時積極應對,才能推動企業良性發展,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1. 企業合同管理中法律風險的具體表現
1.1 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1)因合同簽訂中,合同的履行當事人不滿足法律的規定而致使合同的失效。在我國《合同法》中明確規定,對于不符合法律、地方法律法規的合同都被認定為無效的。企業之間簽訂合同時,往往只注重利益,卻將合同的主體忽視,從而導致與法律規定不符的主體簽訂合同,致使合同失效。類似這種案例發生后,合同無效,除了雙方的爭議糾紛通過雙方遵守解決外,其他的合同內容均無法實現,最終給企業造成各種人力、物力的損失,也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風險。
(2)合同的簽訂程序未履行法定程序,致使合同無效。法律規定,作為我國簽訂合同基本方式——招投標,目前,在招標程序中存在許多的法律漏洞。例如,大型項目或國家的重點項目采取公開招標的,投標、議標單位卻少于三家;一些應招標的項目沒有招標;招標方泄露標底;招標方與投標方相互串通,將投標方內定;投標方相互勾結,哄抬價格等情況都可能致使合同失效,帶來法律風險。
(3)合同的內容不規范。對于合同中的內容文本必須對談判雙方的意愿準確體現,內容應嚴謹。在現實中,卻常常出現導致理解錯誤或產生歧義的含糊及模棱兩可的話句,最終導致合同無法實現,或引起各種爭議。如,對于一些單位合同,某些企業用“ 合作協議書”、 “ 合作意向書”等簡單命名,然而其形式與內容實際是存在差異的,相關法律效力自然是不同的。
(4)合同中的條款存在漏洞。合同的簽訂過程中,當事人由于好面子,對于一些容易引發爭議的地方,沒有講出來,對于違約后如何處理也未注明,有時一些合同對于處理發生糾紛的仲裁機關地址都未注明,如果出現違約的情況,相關的法律風險是必然會出現的。一些相關的案例中,一些企業是按照法律顧問范本對合同起草,“其他的約定事項”等必備項目都具備,然后在該處注明“ 此項空白”或“無其他約定”等,按理是不會與其他約定再牽扯,然而實際中往往有許多合同忽略了類似的細節問題,導致欺詐行為的出現。
1.2 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風險
(1)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由于合同對方的履約能力降低,而給合同主體產生法律風險。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合同的能力就是合同履約能力,其包括生產能力以及支付能力。作為市場主體的合同當事人,外部風險以及內部風險對于當事人的生產能力與支付能力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合同簽訂前,對合同對方的履約能力進行全面的查核,對防范法律風險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2)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變更合同內容與合同主體帶來法律風險。在履行合同中,由于某些原因可能會出現變更合同主體,轉讓合同的義務、權利給第三方。變更合同主體之后,對于合同一方而言,變更后的第三方的履約能力和信用度,都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如,債權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的轉讓,轉讓方只要通知債務方就可以,對受讓方的情況,而可能債務方對其并不了解。此時,對于債務方,受讓方就變成新的法律風險。對于某些合同而言,在履約過程中,其內容會無法避免的出現變化。由于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之前約定好的合同條款需根據實際作出改變,由此原先的合同中,某些條款已沒有必要履行,在這種情況下,合同內容的改變,給合同雙方又帶來了法律風險。
(3)由于缺失誠信致使合同欺詐。對于當今社會,欺詐的方式多種多樣,合同欺詐也隨之出現多樣化。目前主要的合同欺詐有通過偽造證件,隱瞞當事人真實身份以及抓住某些企業缺乏新業務的相關信息但卻迫切希望獲取經濟利益的心理,誘導企業受騙。遭遇合同欺詐后的企業,應該根據相關《合同法》的規定,利用合同無效的規定,盡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盡量挽回財產。對于情節嚴重的,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獲取法律援助。
(4)國家相關政策變動對合同帶來法律風險。國家政策的變動可造成企業的外部法律風險。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由國家政策調整和變動所帶來的的法律風險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深遠,故防范這類法律風險尤為重要。
(5)法律書函發送不及時留下隱患。法律書函是一種督促雙方履行合約的有效手段,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任何一方一旦發現問題及障礙應立即與對方溝通,向對方提出協商,并及時發出法律書函。若發現問題后未能及時發出法律書函,則可產生法律風險。
(6)對證據的誤解帶來法律風險。 很多人認為所有書面證據都具有法律效力,其實不然,只有原件有公章及親筆簽名等具備法律時效的要件才能作為合同證據。對合同證據的誤解也可引起法律風險。
(7)未能有效行使權利而導致利益受損。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具有抗辯權,但這一權利在現實中并未得到有效行使,從而導致利益受損。
2. 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風險的措施
2.1 企業內部建立合同評審機制
在合同管理中,為防范合同風險企業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的制度保障,即建立健全合同評審機制并嚴格執行。合同會簽制度是合同評審體制的重中之重,相關業務部門合同簽訂前,應立足于本部門職責嚴格審核合同內容,并有部門負責人在合同會簽單簽署意見。企業應重視合同評審在風險的事先防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2 整理和了解行業內相關合同文本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性質和特點,對行業內相關合同文本進行收集和整理,制定其特有的示范文本。企業的主導產業決定其經濟效益,因此制定與主導產業相關的合同示范文本尤為重要,其他合同應服務于主導產業。
此外,企業還應當積極關注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行業規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調整示范文本。
2.3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法律水平
履約是合約簽訂之后的最重要環節。企業應當針對本行業的特點,定期對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培訓,提高員工的法律素養及履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履行企業合同義務的前提下,積極防范履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從而保證合同的順利履行,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
2.4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法律機構及法律顧問制度
在防范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時,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其組織保障,即完善的內部法律事務機構以及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的貫徹落實。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內企業已與國外企業處于同一市場規則的法律環境之下,這就要求高級企業管理人才不僅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懂經濟及法律、而且熟悉并能夠熟練運用世貿規則。也就是說,企業只有建立健全企業的法律事務機構,才能以面對和化解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結語
本文通過對企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提出了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風險的相關措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合同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核心內容之一。只有企業的各方面工作都圍繞著合同管理這個核心而開展,才能真正保證合同管理的到位,才能保真正證履行責任的落實,才能真正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者應當且必須認清合同及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提早防范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并在出現的法律問題時積極應對。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順應時代和社會的步伐,真正做大做強,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鐘荷明.淺談加油站網絡發展中關于合同簽訂過程的法律風險及控制策略[J]. 價值工程.2011(26)
[2]吳齊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分析及防控思路[J].上海企業.2009(01)
[3]穆林.施工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防范[J].遼寧經濟. 2009(08)
[4]黃志勇,鐘南恩.國有企業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07)
>>>下頁帶來更多的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