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略研究論文(2)
軍事戰略研究論文
軍事戰略研究論文篇二
《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發展研究》
[摘 要] 軍事戰略方針是一定時期內規定戰爭準備與戰爭實施必須達到的總目標以及應遵循的基本指針。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是我國長期奉行的戰爭指揮和國防建設的基本方針和策略,這一軍事戰略在黨的領導集體不斷的實踐、探索和深化的過程中形成并發展起來貫徹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重在了解其發展軌跡,研究其顯著特點,把握其科學內涵,遵循其科學發展規律,切實做到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
[關鍵詞] 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指導
【中圖分類號】 E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2-016-1
一、積極防御軍事戰略的主要內容
(一)積極防御,不是單純防御,而是攻勢防御,是攻守結合。實行積極防御,一定要靈活機動。戰略指導既要堅持戰略上的防御和后發制人,又要重視在戰役斗爭上采取積極的攻勢行動和先機制敵;既要有持久作戰的準備,更要力爭在戰役戰斗中快速反應、速戰速決,特別是應對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當具備了戰略速決條件時,就要力爭戰略上的速決。積極防御要求戰略上后發制人,這并不是軟弱的表現。后發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利于在政治上、外交上保持主動。制人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顯示出自衛還擊的決心和能力。中國既不會主動惹事,但也不會臨事示弱。一旦國家的主權和安全遭到侵犯,中國將毫不猶豫地堅持正義自衛戰爭,消滅一切來犯之敵。
(二)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國軍隊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人民解放軍面對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推進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實現軍隊火力、突擊力、機動能力、防護能力和信息能力整體提高,到21世紀中葉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三)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依靠人民群眾建設和鞏固國防,是中國的真正優勢和力量所在。面對現代戰爭的新變化,中國堅持實行精干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相結合,高度重視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于民的方針,健全統一高效的國防動員機制;創造現代條件下適合人民群眾參戰的新戰法,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四)提高聯合作戰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適應現代戰爭體系對抗的要求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人民解放軍以聯合作戰為基本作戰形式,提高軍隊威懾力和實戰能力,以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二、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的顯著特點
(一)繼承性。新時期積極防御戰略方針繼承了傳統戰略文化思想,與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一脈相承。首先,繼承了中國戰略文化傳統。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崇尚和平、追求和諧的精神特質。其次,繼承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強調在戰略上堅持防御、自衛和后發制人的原則,是對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防御戰略思想。再次,繼承了鄧小平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主要精神。
(二)靈活性。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靈活性,首先是由防御類型的性質和本質決定。積極防御戰略的性質是“防御”,本質是“積極”。防御,是指戰略上處于防御地位,其目的是在政治、外交、法理上保持主動。積極,是指重視軍事斗爭準備和戰役戰斗上的攻勢行動,通過強軍懾止和局部戰爭戰役戰術上的進攻、反擊達到戰略防御的目的,其靈活性還包括把戰略防御適時導向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
(三)積極性。傳統積極防御戰略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強軍止武和后發制人兩個方面,這仍然是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積極性的精髓要義。新形勢下,積極防御戰略行動的主動性和攻勢性將更加突出。
三、新時期積極防御戰略的發展
(一)擴展積極防御戰略的作用空間。維護國家利益是軍事戰略的根本屬性和基本職能。新形勢下,國家利益不斷拓展,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總體戰略的要求,進一步擴展軍事戰略視野,把積極防御戰略的作用空間由傳統的國土邊疆擴展到國家利益邊疆。
(二)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戰略手段。新形勢下,國家安全日益復雜化、多樣化,單純依靠戰爭手段來解決各種矛盾和沖突問題,越來越不能滿足國家利益的需要。因此,要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確保戰略機遇期的和平與穩定,必須著力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多樣化戰略手段,增大軍事戰略的選擇空間,提高軍事斗爭的綜合效益。
(三)提升軍事斗爭準備的戰略基點。軍事斗爭準備的戰略基點,亦即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力量運用的基本立足點,體現了積極防御戰略對軍事斗爭準備提出的基本要求或基本標準。未來一個時期,我軍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實施的作戰,將是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體系作戰,因而必須提升軍事斗爭準備的戰略基點,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四、結語
積極防御戰略的性質是“防御”,本質是“積極”。我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軍事擴展,這是積極防御戰略的“防御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軍就可以止步不前,要維護國家利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還要充分發揮積極防御戰略的“積極性”。隨著世界的發展,未來維護國家利益的作戰樣式極其復雜,只有不斷推進積極防御戰略不斷創新發展,使之更加符合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戰爭形態下的戰爭規律,才能使我軍有效履行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不斷拓展的國家利益的使命任務。
參考文獻:
[1]樊樹軍.新時期積極防御戰略與國家利益拓展[J].決策與信息,2013,(02).
[2]駱德榮.論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的科學發展[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06).
[3]朱斌,郭奇清. 論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哲學底蘊[J].黑龍江史志,2010,(07).
[4]陳輝,王經國.積極防御軍事戰略的推進[J],2008,(30).
作者簡介:申倩(1983-),女,漢族,河南鄭州人,防空兵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國防教育。
軍事戰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2.軍事謀略論文
3.軍事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