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栽培技術論文(2)
農作物栽培技術論文
農作物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淺談農作物抗旱栽培技術要點
摘要:利用實地研究的經驗,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農作物抗旱栽培技術的幾個要點,為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水平提出了新措施,為促進農業全面發展提出了新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 抗旱 栽培技術
世界范圍內嚴重的沙漠化進程在日益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越來越多的地區受到了風沙和干旱的侵擾,尤其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沙漠化使土地的含水量不斷減少,沙化土地造成農業生產效率迅速降低,農民每年都在減收,長此以往,國家的農業和糧食安全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為改善這種不利情況,一方面要從土地和環境下手,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增加農作物產量;另一方面,也要從農作物本身下手,提高農作物本身的抗旱能力和農業的抗旱栽培技術。
1、改變農作物灌溉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灌溉是農作物耕種過程中最重要的方面,灌溉技術的發展歷史也是農作物產量提高和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歷史,而解決干旱問題,提高農作物抗旱栽培技術的基礎,就是改變農作物的灌溉方式,同時提高農業用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農作物抗旱栽培過程中,滴灌技術和微灌技術是行之有效地節水灌溉方式,這種灌溉方式既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又能保證農作物生長的土地時刻保持足夠的含水量,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這種技術一般情況下建議每次滴6 m3/667 m2水量,一個漫灌周期約為3次滴灌,這樣下來,大約能夠節水50~60 m3/667 m2水量。同時,適時選擇中耕淺灌的方式種植農作物,每次灌水量適度,保證墑頂土質疏松,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中水分蒸發速度,并可以適度減少灌水次數,這樣能夠保證25%左右的節水量。
2、調整作物結構,改善育苗措施
一是加大水改旱的力度,近年來玉米-大蒜、玉米-蔬菜模式的效益已超過水稻-油菜效益,并能有效的減少用水量;二是增加落葉果樹面積,減少常綠果樹面積,可有效的減少用水量;三是采用生育期適中,根系發達的抗旱玉米品種如路單8號、會單4號等有效提升山地玉米的單產。全面實施旱育秧和精確定量栽培,旱式育秧不僅用水少,方便管理而且秧苗壯,該技術節種、省水、省工、增產。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中水的運籌是一項節水措施,即苗期淺水、夠苗干水曬田、拔節期干干濕濕。運用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畝可以增產100~150kg。合理施肥、肥水結合、提高肥效。要氮磷鉀肥結合施用,有時要看苗施肥,同時提倡使用高含量水溶肥(如開心果系列、富態威等)隨水沖施或澆施,也可撒施立即灌水。此類新肥料具有速溶、肥效高、吸收快、不污染土壤等特點,試驗表明,采用新型高含量水溶肥畝施4~6kg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替代尿素、普鈣、硫酸鉀和普通多元復合肥。也可采用榕鳳控釋配方肥,達到一次使用整個生育期起效。肥水結合是解決干旱環境中施肥難題的最佳途徑。
3、應用化學藥品提高農作物抗旱性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施用適量的化學藥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作物的抗旱性,如噴灑保水劑和抗旱劑等等,同時,也可以在土壤中施用一些化學制劑,改變土壤屬性和肥力。這些化學制劑的使用能夠盡量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發速度,以及作物本身蒸騰作用的發生速度,以此避免水分不必要的流逝,促使農作物生長出發達的根系,最終能夠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在具體的耕種過程中,約施用3 kg/667m2的保水劑,這樣就能夠保證一般果樹提高產量30~50 g/棵,提高抗旱能力。另外,也可以在種子播種之前使用一些化學制劑進行浸泡等處理辦法,這樣能夠提高作物的出苗率,也能夠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產量。除了用化學制劑對種子加以浸泡以外,使用種子試水的鍛煉方法也能夠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種子在播種之前可以選用循環干濕法進行處理,使種子不斷地浸濕、風干、再浸濕、再風干,經過這一過程后,種子自身能夠不斷接受到干旱訓練,從而產生對于干旱條件一定的抵抗能力,適應適當的干旱條件,提高抗旱能力。以玉米種植為例,在20℃左右的水里浸泡一定時間以后的種子,在經過循環干濕法培育以后,幼苗更加健碩,植物本身的含水量也大大增加,約能增加10%左右的產量。
4、合理科學使用化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一般情況下,在干旱條件下生長的農作物與其他農作物相比根系會比較發達,根莖所能到達的深度也越大,所以,在給干旱條件下種植的農作物施肥時要特別注意施肥的深度,最好選擇在20 cm左右的土層進行。這樣的施肥深度不僅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的發育生長,也能保證根系部分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養分和水分,為農作物生長保證足夠的水養攻擊。若在較淺土層施肥根系很難吸收到足夠的肥分,需要足夠的水量將肥分溶解,使肥分滲透到深層土壤,這樣會對灌溉用水造成極大的浪費,而在干旱氣候中這種情況更是難以緩解。另一方面,集中施肥也能夠保證作物根系周圍養分的濃度,使作物根系有足夠的養分供給和吸收,進一步促進根系的發育,最終能較大地提高作物的抗旱生長能力。
5、注重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
在干旱氣候條件下生長的農作物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尤其是近幾年,殼蟲、蚜蟲、飛蛾等害蟲的危害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很多例子都顯示出加強病蟲防治的必要性。病蟲害的發生會嚴重阻礙農作物生長,使土壤養分和水分流失,與此同時,還要注重防治白粉病等問題的發生以及由水分失調所引發的相關問題,如水稻的青立枯病等問題都要加大力氣及時預防。以葡萄種植為例,干旱氣候會導致葡萄作物缺乏鋅、硼和鐵等多種重要的生長元素,而這些要素的嚴重缺乏又會反過來阻礙作物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并隨著干旱問題的加重而不斷加劇,這樣就會引發一些列危害重大的惡性循環。所以,在農作物種植和生長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加強預防力度,對于這類問題要進行提前介入,并為作物適時補充營養元素,增強作物抗旱能力,從而保證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結語
農業是民生之本,需不斷改進方法,完善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 ,才可以使我國避免糧食危機,使中國持續平穩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風弼.農作物抗旱栽培技術要點.云南農業,2010(5);13.
[2]姚先蓉.提高科學施肥水平增強農作物抗旱能力.四川農業科技,2010(8):53.
[3]王虎全.增強農作物抗旱能力的措施.農家科技,2008(8):12.
看了“農作物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3.農業技術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