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專業探究論文(2)
體育教育專業探究論文
體育教育專業探究論文篇二
《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發展趨勢初探》
[摘要] 本文運用文獻綜述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背景,并對改革的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提出理論性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 體育教育 教師教育 師范教育
通過教師培養質量的提高來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改善,已是各國的普遍做法。由于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理念的確立以及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實踐的發展,對體育教師的培養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的變遷向“寬口徑、厚基礎、強適應”方向的發展及體育學專業設置結構的發展趨勢,對體育學主體專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顯然,無論從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還是從專業結構改革的趨勢要求來看,對以培養體育教師為本為目標的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與改革進行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背景分析
教育的復雜性決定了任何教育環節的改革都必須置身于與教育改革發展有關的廣闊背景中,才能把握自身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作出理性的選擇。課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其改革的背景不僅多樣,而且復雜。體育教育專業既屬于高等教育的專業又屬于高等師范教育的專業,其課程改革不僅與基礎教育密切相關,更與學校體育直接相連,其改革的復雜性更甚。因此,認識這些有關的宏觀及微觀的改革背景,將有助于對體育教育專業整體改革的把握。
1.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轉移
從數量增長轉移到質量提高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提高教育質量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而課程被看做是教學的中介或媒體,因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向教學領域,并最終轉向教學內容,即課程領域。
我國體育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也經歷了以專業的擴張、追求規模的外延發展到以縮減專業規模、追求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的內涵發展的歷程。根據新的人才培養要求進行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已是體育院、系的重點工作。而體育教育專業作為體育類各專業的本體專業,其課程體系的改革也自然是體育院校及高等師范體育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2.教學模式的制度性轉軌
欲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師范教育”就必須實現向“教師教育”的制度性轉軌。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師教育”替代了長期使用的“師范教育”概念,提出“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政府文件的概念轉變必然會隨之帶來相應的制度轉變。教育過程由以行為科學為基礎轉向以認知科學和質量研究為基礎,教學模式則由傳遞――訓練模式轉向了反思――實踐模式。
3.教師教育改革的專業化發展
提高師范教育的專業化程度,是我國師范教育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不僅有助于教師地位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一次性本科教育的教師培養思想正被人們拋棄,應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相應階段的特殊性進行改革,而不能試圖以一次性的本科教育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所有問題,應注意本科師范教育對教師專業成長作用的有限性,不能以優秀或成熟教師的標準來直接設計本科師范教育的課程目標。
二、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趨勢
近些年來,在以應試教育為主導傾向的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進程中,學校體育的思想與實踐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提出了直接的要求。
1.指導思想的演變
在指導思想方面,20世紀80年代初學校體育是以增強體質為主導思想的,自從1990年《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主導思想再次得到確認。隨著思想的解放及認識的深入,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成功體育等多種思想也相繼出現,人們對學校體育與體育教學的結構功能也有了新的看法,明確了體育教學與學校體育在過程、任務、內容及評價等方面的差別。認識的深入及思想的變化,促進了學校體育實踐的發展。隨著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重視體育意識、習慣與能力的培養以為終身體育打基礎,并將學校體育看做是終身體育一個子系統的學校體育思想也在逐漸形成。
2.教學內容的變遷
體育教學與學校體育的區別與聯系:逐步確立了以體育知識、技能教學為主的指導思想,并注重衛生保健知識及體育健身基本原理的教學。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了《體育兩類課程整體教學改革的方案》,將體育課程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類課程兩部分,并對兩類課程的目標及要求作出了規定。在課外體育方面,重視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與課余運動訓練;在內容上提倡豐富多彩,以發揮地區、學校的特色、傳統;在組織形式上注意形式多樣,重視校內與校外的結合;在課余訓練方面,提倡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重視課余訓練和小學、中學、大學的一體化制度建設。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心的轉移,要求各高等教育專業要重視專業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的制度性轉軌以及教師教育改革的專業化理念,對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取向,而學校體育思想的轉變與實踐的改革發展,對體育師資的適應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在體育實踐領域對體育教育專業改革提出了直接的動力源泉。
三、結語
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是時代的要求,理解現在專業及其內在結構,才能在理解現實的基礎上,確定是否到了需要對其進行改革的時候,并能在何種程度上對其進行改革。歷史是過去的集合,但過去并不能說是錯誤,過去仍然包含在現實中,如果不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其形成、發展的脈絡以及相關的促成因素,探究其歷史的局限性和合理性,那么,所進行的研究以及在這種研究指導下的專業改革實踐就難免帶有局限性和盲目性。因此,邏輯地看待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歷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準確把握當前存在的問題,以連續、發展、前瞻的觀點以及多視角、多因素的方法研究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問題,應是我們的基本指導思路。
參考文獻
[1]田慧生.課程觀的更新與轉變[N].中國教育報,1999
[2]袁振國.中國教育政策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林世漢.中韓兩國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1999
[4]季瀏,胡增筠.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黃愛峰.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與改革[M].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黃普全,王嘉毅.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看過“體育教育專業探究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