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挫折教育淺析論文
小學生挫折教育淺析論文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滲透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樹立抗挫自信心。樹立抗挫自信心應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這對小學生養成抗挫的心理素質極為重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小學生挫折教育淺析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挫折教育淺析論文篇一
《如何提高小學階段學生抗挫的自信心》
[內容摘要] 當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掌上明珠,許多家庭過分地溺愛子女,一些孩子懶惰、奢侈的性格弱點日漸突出。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依賴和脆弱的心理特點,他們怕吃苦,逃避困難,承受不了挫折。對今天的少年兒童進行適當的抗挫性教育,增加一些磨練,樹立他們抗挫的自信心,使他們懂得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困難,從而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對于他們將來的成長,對于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關鍵詞] 樹立 抗挫 自信心
[正 文] 一個有著堅強心理素質的民族才是真正堅強的民族,一代兒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其實就代表了未來這個民族的基本素質。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對待這些困難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少經歷過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練和大的挫折。這一方面,為他們的順利成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是值得慶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從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從堅強的意志品格鍛煉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又不能不說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和途徑給他們“種一下牛痘”、“打一下預防針”,補上這一課,將來他們就有可能在艱苦、復雜的情況面前無所適從,在困難和挫折的風浪面前難以應付。因此,對今天的兒童少年進行適當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練,樹立他們抗挫的自信心,使他們懂得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困難,從而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對于他們將來的成長,對于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必須遵循科學規律。
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要制訂科學的實施計劃,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分步實施。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現千奇百怪,情況千差萬別,樹立學生抗挫的自信心,一定要摸準病情把準脈,區別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其行為的特征,破譯其內心的密碼,根據不同對象,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小學生正是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是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天真活潑,都有積極進取之心,但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有時難免犯錯。所以要適時地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并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班級的實際,建立完善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有章可循,優化育人環境。要經常開展常規評比活動,使一個良好的班風得以形成。對那些不守規矩的學生要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但要注意觀察他們的行為,當他們有了“閃光點”時要及時給予表揚,還要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之處;當他們重新犯錯時,不能一味指責,而要耐心教育,熱情幫助,鼓勵他們重新樹立信心。經過若干次的反復,學生在不斷的受挫中經受磨練,增強改進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形成,使學生終生受益。有些學生各方面都比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長處,經常受到表揚,很少聽到批評他的話,這些學生,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低。他們自身顯露出的“光芒”使他們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別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視他們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點或不足,他們往往難以接受,更經不起挫折和磨難的打擊。曾經有一位大學生,從小學一直到上大學,因為從沒聽到過批評他的話,偶爾聽了一次,竟然走上了不歸之路,這是多么另人心痛的事情啊!因而,對于顯示出這樣那樣“光芒”的學生,可以故意設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揚,不肯定某些優點,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練,以彌補他們心理鍛煉上的缺陷。對那些學習較差的同學往往比較多地表現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強,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往往表現為無所適從。要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必須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從而使他們建立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
二、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
學校是個巨大的生長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有一群精靈般可愛稚嫩的孩子,他們是未來的主人,作為教育陣地的學校必將承擔起對這群孩子教育的巨大職責。學校教育不僅包括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成為了學校教育工作者當務之急所要做的。
(一)激發學生用積極的心態思考。每一次的失敗,每一次的打擊,每一次的挫折,在強者面前都蘊藏著成功的種子,在弱者面前挫折就是他的“死期”。正如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老師應該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去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心態和動力來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二)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滲透挫折教育,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最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滲透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樹立抗挫自信心。樹立抗挫自信心應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這對小學生養成抗挫的心理素質極為重要。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素質尚未定格,有極大的可塑性。如何施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抗挫因素去引導學生敢于克服困難,使他們慢慢地形成堅強的意志力,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培養小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主要環節。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利用適當的難題進行教育,這種小問題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上,這樣的教學資源則更多,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嘗試。比如,我在講《小馬過河》一課時,結合小馬被河擋住去路的兩種做法,拓展了講課內容,把講課點主要放在讓學生理解小馬是怎樣形成過河的兩種做法后,設置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遇到的困難談個人是如何解決困難的。學生討論的很熱烈,有的說,自己做家庭作業遇到難題總愛問媽媽;有的說,爸爸叫他喂雞,他加了飼料又怕干錯了,等等。我接著問學生:這些做法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和小馬的哪種做法相同呢?同學們又熱烈討論起來,最后大家認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必須自己動腦筋,自己要不怕困難,親自試著去克服困難。接著我又因勢利導,向小學生提出問題:哪個同學自己想辦法親自克服過困難?小學生你爭我談,講了自己許多戰勝困難的事例。我肯定了他們的做法,對他們當堂表揚,鼓勵他們今后要勤動腦,勤動手,不怕困難,想辦法去戰勝困難。后來,學生碰到困難,不再是先往我的辦公室跑了,很多事情都能自己解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各教材中有關不怕困難,戰勝挫折的內容,采用講明道理、直觀引導、設置障礙、模擬訓練等方法,能啟發學生懂得每個人在成才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必須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氣餒,敢于奪取勝利,使學生樹立起抗挫的自信心。
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除課堂教學之外,活動課程和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是樹立小學生抗挫自信心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都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抗挫折目標,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練意志。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利用板報、墻報、廣播的形式滲透抗挫折教育。重視環境氛圍的教育作用,努力營造抗挫折教育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氛圍。如在櫥窗里設立抗挫折教育專欄,展示學生戰勝困難的事跡圖片;在班級墻壁上掛上名人戰勝挫折的警句等,使學生在良好
的校園氛圍中接受教育,樹立起抗挫的自信心。
(三)依靠心理咨詢進行挫折教育,樹立抗挫自信心。心理咨詢即通過商談的程序和方法改變認識問題的方法和態度,用新的正常的經驗代替舊的反常的經驗,使學生擺脫矛盾,恢復心理平衡,并幫助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發展和成就。學校心理咨詢是小學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咨詢,小學生抗挫折的潛能得到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樹立了抗挫的自信心。
三、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教育
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部分教育的缺位,常常會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喪失理智和自信心,出現惡劣情緒,甚至過激行為。除了學校的教育外,家庭和社會必須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這一弱點和實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齊心協力完成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樹立他們抗挫的自信心。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關鍵部分,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搖籃。然而當今小學生,絕大多數沉浸在家庭“愛”的關懷之中,他們極少品嘗到生活帶來的“苦澀”,家長的這種“望子成龍”式的傳統觀念最終導致了家庭教育的錯誤導向。如何才能給孩子最“真”的教育,形成正確有效的生活引導成為現代家庭挫折教育的問題所在。我認為家長應該從以下方面下手:
1、創造孩子成長的優質環境。兒童善于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兒童的個性和身心發展。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認為只有你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兒童。”針對兒童的這一特征,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有榜樣。生活中敢于面對困難,敢于挑戰困難,并戰勝困難,以實際行動培養孩子在挫折中吃苦的精神和敢于奮起的勇氣。
2、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現代社會中,家長往往喜歡在事情還沒有開始就把答案告訴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親自嘗試酸甜苦辣過程的機會。現在的學生家長幾乎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從一定意義上說,家長的這種行為確保了孩子的安全,在與此同時卻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體驗挫折的機會。回溯十年前,那時是很難看到有家長接送自己的孩子,而看看現在的小學校門口,可以說就是學生家長的天下。
面對如此的現實,我深感遺憾。家長的這種教育是片面的,作為21世紀的學生家長,必須改變原來的觀念,放手讓孩子自己尋找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做家長的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樹立孩子抗挫自信心的面前,家長必須放手讓孩子適當的受點委屈,受點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奮起遠比家長自己“出手”代替孩子實踐失敗、奪走孩子嘗試失敗的權利更理智、更有遠見。
3、培養孩子抗挫折的習慣。習慣的形成能夠幫助孩子在受挫的任何時候都能保持鎮定,并利用以往的經驗去挑戰挫折,最終戰勝挫折,所以我們要使孩子習慣挫折。習慣挫折,聽上去十分別扭,實踐起來十分殘酷,但一旦我們孩子做到了,那它就會是孩子人生道路上一個巨大的成功,是孩子戰勝自我的一個最大戰利品。
(二)社會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人民的希望,關心和支持教育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全社會要把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作為一件關系到素質教育成敗的大事來抓。大力利用各種媒介和社會輿論宣傳挫折教育的價值,使社會各行各業都能支持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形成挫折教育的大氛圍。
1、通過典型事例提高小學生戰勝挫折的信心。我們的孩子在挫折面前需要的就是“超越自我”的精神。社會化的教育是挫折教育最終成功的平臺,我們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也只有實現社會化,小學生才能真正擺脫挫折的困擾,實現人生的理想。
2、創造小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實踐出真理,在實踐中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收獲。我們的挫折教育可以通過夏令營、軍訓、遠足、學農等集體活動來培養小學生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樹立小學生抗挫的自信心還需要目標適度。
目標過高,學生一時難以達到,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目標過低,學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容易讓學生滋生成功不難的思想,結果一遇挫折,還是無法應付。“跳一跳,摘果子”這對那些自信心不強的學生比較適宜。過多過量過難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難以實施,還會產生負作用,甚至使學生在抗挫折過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棄,走向反面。只有目標適度,才能達到樹立小學生抗挫自信心的目的。
總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和學業進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成長過程中一帆風順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弱,因此,應樹立他們抗挫的自信心,重視培養他們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但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漫長的教育過程,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個性存在著差異,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點點滴滴的誘導和持之以恒的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面對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永遠挺起腰桿做人。要幫助每一個學生使其充滿積極進取的信心,樂觀向上,奏響生命的最強音!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小學生挫折教育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