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淺析論文(2)
職業教育淺析論文
職業教育淺析論文篇二
《職業教育淺析》
摘 要: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既影響教師素質的發展,又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培養德才兼備教師隊伍的重要內容。
職業學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為科教興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也是新時期推進高教事業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高校教師肩負著為祖國的明天培養高級人才的重任,教師能否做好本職工作,教學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師的教學態度、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等,都會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世界觀的形成和培養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個人狀況 職業教育作用 現狀 生源 建議
走上工作崗位后,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積極向上、努力進取,認真學習理論,鉆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學生學習設想,言傳身教,一心撲在教學上,辛勤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學生基本情況,了解學生思想,在與學生交流、解答疑問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帶領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取得了進步。同時大量閱讀教育類書籍,為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從更高的層次上對教育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從小事做起,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用積極地態度工作: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學生的一次進步,家長的一次感謝,同事的一次贊許,都給我莫大的鼓舞。因為我一直從事的是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對職業教育有著以下的一些認識:
一、經濟發展以教育為基礎,教育水平的提高,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長期的、潛在的和綜合性的,能為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及各種專門人才。教育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勞動力知識存量的多少、國民素質的高低。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大業的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人力資本的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科技進步而推動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恰恰在經濟發展、科技發展中有其他類型教育所不具備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質的勞動者培養成為掌握某一行業技能的專門人才,使職業教育成為與經濟發展聯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類型。簡單來說,職業教育可向經濟社會提供能掌握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人才,進而豐富社會的物質基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的關系
經濟發展是教育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經濟發展的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制約著教育結構和教育體制,,教育作為社會延續和發展的工具,必然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更是明顯突出。人力資本是推動國家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進了人力資本形成以及技術創新的速度,進而推動了整個經濟的增長。而經濟的持續增長又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并激發了教育投資的進一步增加,可以說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環關系。
二、職業學校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是經濟和社會矛盾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許多職業學校招生難、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社會急切呼喚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企業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術人才,許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尋不到理想的學習場所。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不優的問題同時存在。這是制約當前職業學校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受社會大背景的影響,同時自身發展存在各種問題:
1.職業學校社會認可度不高
社會歧視導致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職業院校的學生都將學歷歧視放在第一位。普高熱的沖擊。就業形勢的嚴峻,加劇了人們對學歷的追求,讀大學成為大多數人認為求得好職業的基本條件。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也迅速發展各種專業,高中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擴招,高職院校也打通了對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種社會力量都為普高畢業生提供了寬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條件,不少家長對升學形勢盲目樂觀,認為現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進人大學的大好時機。因此不少家長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職校就讀,以及一些學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導致聲譽下降,也是導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個重要原因。
2.學生厭學數量居多
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在初中學習、紀律雙差。經歷中考失敗的打擊而產生強烈的厭學心理,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同程度存在問題,更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少學生抱著混文憑的想法走進職校。厭學情緒不僅制約學生的發展,也困擾著職業學校教師,不少教師由此產生職業倦怠感。
3.專業不專,特色不特
隨著社會發展,一些傳統優勢專業的地位受到挑戰,一些新興、弱勢專業還沒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響力。目前就業看好的汽車維修與駕駛、數控機床、挖掘機培訓,護理學等專業根本沒有軟硬件設施,甚至沒有辦學資質;而聯合辦學又是需要條件的,實質上是幫助別的學校招生辦班,這些都影響到學校的特色發展與整體競爭力。就業形勢嚴峻。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用工的實際需求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而學校的發展卻跟不上經濟的發展步伐,企業需要具備更高科技水平的技術人員,而職業學校畢業生對此幾乎無法勝任。另一方面,技術含量型企業比例偏少,就業準入門檻較低,出現了職專生與非職專生同工同酬現象,無法顯示職專生能力優勢,也影響了上職教的積極性。就業出路的困難,是職業學校遭冷遇、招生困難的一個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議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2.完善制度,創設有利于技術人才培養的良好社會環境
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學和就業質量。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苦練內功,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學校既要拓寬就業渠道,保證出口暢通;既要加大外聯力度,又要狠抓質量管理,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最受企業、用人單位歡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勞精神、遵紀守法意識并能熟練掌握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寬辦學思路,實施產教結合。實行聯合辦學,推行“訂單”培養。學校根據行業企業提出的崗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和培訓項目,按照行業企業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
再次,著力搞好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水平是衡量職業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條件,要以提高實踐技能水平和師德素質為重點,建設一支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應當加強專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雙師型“教師除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外,在能力和素養方面還有特殊要求:一是行業職業道德。“雙師型”教師除熟悉并遵守職業道德外,還要熟悉并遵守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并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自覺按照行業職業道德辦事。二是行業職業素質。必須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把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融于教育教學過程的能力。三是組織管理能力。要懂得企業行業管理規律,具備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行業管理的能力。四是協調交往能力。“雙師型”教師要自覺按照競爭規律、價值規律辦事,具有較強的交往協調能力。五是創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識、新觀念,主動適應變化的新形勢,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
最后,在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的同時,還要構建中職、高職連通橋。也就是學校還要順應教育環境的變化和學生家長的需求,滿足一部分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構建由中等職業學校直接通向高等學校的連通橋,從而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
職業教育淺析論文相關文章:
4.職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