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管理論文>

    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快速發展。實施積極的小城鎮發展策略,既是城鎮化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范文一: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

      摘要:在國家主席胡錦濤所作的報告中,不但重申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而且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位一體改為五位一體,新增了一個“建設生態文明”,說明了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并將其提到層面上來,堅持科學發展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突出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要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突出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建設生態文明,就需要進行生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涉及到諸多方面,本文就是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進行簡單的介紹。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但長期以來,由于城市規劃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本文在我國部分城市環境污染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環境保護規劃的主要內容,指出了城市大氣、水體、固體廢物和城市聲環境發展的遠景目標,闡明了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作用。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市建設的綜合間署,也是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它與很多學科密切相關。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規劃沒有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落實,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環境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關鍵詞: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城市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些環境問題廣泛復雜,其處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而環境管理作為運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監督等手段,為達到預期環境目標而進行的一項綜合性活動,可以很好的預防環境問題的發生并對已有環境問題進行處理,在環境保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完善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2城市的環境問題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決定于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上層建筑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2.1水體污染嚴重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的污水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球。我國的水體污染近期呈上升趨勢,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在統計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個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范圍內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許多城市也出現了供水危機。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

      2.2大氣質量惡化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使大氣質量嚴重惡化。我國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全國城市空氣中總懸浮微粒濃度普遍超標,平均濃度達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水平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當嚴重,北方城市平均值達到83微克/立方米。我國的本溪市也曾經因煙霧彌漫而被稱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氣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業重超標導致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酸雨,宜賓、長沙等城市酸雨出現頻率大于90%,長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達到3.54,酸雨的降落不僅破壞生態環境,而且加劇建筑物,鐵道、橋梁的腐蝕與破損,給工農業帶來巨大的損失。而由大氣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更是直接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2.3固體廢物污染嚴重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固體廢物,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6億噸,其中有害廢物為3000-4000萬噸,累積量超過64億噸,侵占5億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為1噸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由于我國的固體廢物露天堆積,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于垃圾的包圍之中。固體廢物到處堆放,不僅有礙觀瞻、侵占土地、傳染疾病,而且在自身嚴重污染環境的同時加劇了水體、大氣土壤的污染。

      2.4噪聲污染擾民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愈發突出,據44個國控網絡城市監測,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陽、大同、開封、海口和蘭州五座城市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超過60d B(A);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范圍為68.0-76.3d B(A)。

      3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及其主要內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環境危機,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并開始運用科學的規劃指導城市建設。城市規劃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發展的無序性、盲目性與隨意性,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證和法律保障。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的基礎上,依據對城市環境質量現狀的調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資源為目標的規劃體系。按照我國環境保護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總方針和總戰略,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應主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前期準備

      這些準備工作是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環境資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等;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如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等;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大氣、水體、噪聲的監測資料、固體廢物的來源與歷年累計量,對污染的治理狀況等;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等。

      3.2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城市大氣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功能區劃并按擬定的環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允許排放量和削減量,從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氣污染的治理應根據城市的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況確定首要污染物即濃度高、范圍廣、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燒方式燃煤和汽車尾氣引起,由此而來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因此規劃的遠景目標應該是改進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燒效率,盡量使用氣體燃料、型煤、太陽能、地熱等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實行區域集中供熱、消滅千家萬戶的小煙囪,提高道路硬化率,通過強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術等手段創建無煙控制區。調整工業布局,根據大氣自凈規律科學便理的利用大氣環境容量;強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過技術和行政的手段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提高城市綠化率、選擇抗污染性好的樹種,大力發展植物凈化。

      3.3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在對水污染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最大允許排放量并確定最佳治理方案。當前我國七大水系的水質污染程度在加劇,范圍在擴大,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502.9億噸,含化學需氧量704萬噸、重金屬1514噸,氰化物2457噸以及砷、酚類、油類等污染物數萬噸;生活污水約占年排放總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根據我國水污染的具體情況,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應該通過改革落后的生產方式,采用少廢、無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是高污水處理效果和資源化利用率,減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終達到有效保護水資源的目的。

      3.4城市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

      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環境目標落實各類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與處理、處置指標體系并制定最終治理對策。目前我國許多城市者處于固體廢物包圍之中,解決固體廢物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的目的是依據城市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城市固體。

      4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城市是人類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改變賴以生存的環境,創造著高度的物質文明的集中地,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機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制約和依賴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社會、經濟復合生態系統。它包括社會結構、人工結構、資源結構、生態環境結構四個方面的內容。要實現這一多元、多介質、多層次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要做好城市規劃就要做到如下幾點:

      4.1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節約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城市節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項政策,運用市場規則,利用價格杠桿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優化配置,完善城市各類用水的區別水價和超額累進加價收費制度,調整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要加大節水技術和設施的普及推廣力度。以污水資源化為目標,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步伐,加強中水回用技術與設備的開發應用,處理好設施布局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注重污水處理的安全性和生態效應,努力建設節水防污型城市。

      4.2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綠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嚴格劃定綠化用地面積,科學安排綠化布局,加強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點、線、面、環相銜接的綠地系統。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城市綠化要鼓勵采用節水技術和廢水利用,盡可能減少綠地養護的水消耗。要結合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舊城有機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區的綠地面積。要建立并嚴格實行城市綠化“綠線”管制制度,堅決查處各種擠占城市綠地的行為。要鼓勵農民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城郊綠化,引導社會資金用于城市綠化建設,增加城市綠化建設用地和資金投入,盡快把城市綠化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4.3以供熱收費制度改革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

      計劃經濟和福利分房舊體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熱制度,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住房分配貨幣化新體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費嚴重的重要經濟根源。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變暗補為明補,逐步停止由房屋產權單位或職工所在單位統包的傳統用熱制度,改為由居民家庭(用熱戶)直接向供熱企業繳費采暖,實行采暖用熱商品化,采暖補貼貨幣化。采暖地區的城鎮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都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現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戶計量、室溫可控的要求逐步進行改造。積極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辦法,逐步取消按面積計收熱費,更好地保證消費者的權益,提高采暖舒適度和熱能利用效率。城鎮供熱體制改革關系廣大城鎮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保證改革的順利推進。

      4.4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力度

      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舊城有機更新,重點解決城市建成區特別是中心區開發強度過大、人口密度過高、公共設施短缺、交通擁擠、環境臟亂等問題,堅決關停或遷移城區內污染嚴重的項目,清除違法違章建筑。要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普及推廣,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結構,減少和控制城市大氣污染。以通達、低污染、低能耗為目標,實行公共交通優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進現代通訊技術在城市公共交通調度管理中的應用,積極促進城市交通組織和管理的現代化。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與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直接相關,必須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物質條件的建設和改善,還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識的建設和改善,要將這兩個方面很好地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4.5圍繞改善人居環境的關鍵領域,加強科技創新

      城鎮是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集聚地,也是各類污染集中的地區。建設科技工作必須圍繞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研究氣象環境與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關系,努力控制城鄉建設活動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資源化、建筑節能、化學建材、建筑用鋼、智能交通、住宅產業現代化等影響和制約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的幾個關鍵領域,加強科研攻關,加強技術集成,加大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全面啟動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城鎮,要率先實現污水回用與污水處理能力的同步增長;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要直接瞄準回用目標,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完善配套技術經濟政策,推動建筑節能由局部試點轉向大規模推廣應用。強化先進適用技術在住宅建設中的應用,將經試點和示范工程實踐檢驗的成熟技術和部品,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鄒振揚.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M],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2

      [2] 劉貴利. 城市生態規劃編制內容淺析,規劃師論壇[J]. 2001

      [3]黃肇義,楊東援.未來城市理論比較研究,城市規劃匯刊[J]. 2001

      [4]歐陽志云, 王如松.尋求區域持續發展的途徑,生態學和持續發展,1993

      [5]王建國. 城市設計生態理念初探,規劃師論壇[J]. 2002

      [6]Hough M. Formed by Natural Process. A Definition of the Green City. In D. Gordon. 1990

      [7]王樣榮.城市生態規劃的概念、內涵與實證研究[J].規劃師, 2002

      [8]鄒德慈. 城市規劃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9]湯茂林.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原則,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J]. 1999

      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范文二:環境規劃與管理

      摘要

      在小城鎮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這與目前小城鎮規劃的理論與內容不適應小城鎮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鎮規劃的研究。將生態理論引小城鎮規劃,幵展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研究有助于協調環境、經濟與社會的關系,推動小城鎮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本文對我國小城鎮規劃的理論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小城鎮規劃的核心是生態環境規劃,生態必須優先發展,只有加強生態規劃,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

      前言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定》明確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有利于鄉鎮企業相對集中,更大規模的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動,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改善生活質量,也有利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更快增長”小城鎮的發展,是目前農村經濟走向市場化的必然要求。從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鎮化不斷提速,小城鎮建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國建國以來城鎮發展和建設最快的時期這個過程比發達國家平均快了一倍,由此可見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建制鎮數量從1981年的2173個增加到2009年的19322個,在短短28年的時間里,數量增加了近8陪[3]。然而在小城鎮迅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小城鎮環境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而且關系到小城鎮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5]。針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國家環保總部先后提出了 “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提出了小城鎮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環境以及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和同步發展的政策方針,以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協調。當前保護小城鎮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時代的緊迫要求、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人們的強烈愿望。2選題目的及意義2.1理論意義小城鎮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影響了我國城鎮化戰略的順利實施,進而制約了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7]。當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針對小城鎮的生態規劃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都相對較少,生態規劃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一般在市縣及其以上城鎮、區域等比較大區域范圍內展幵。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當前加強小城鎮的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現實要求[8]。因此,基于循環經濟續發展理論及生態學理論,開展小城鎮生態規劃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

      1 . 城鎮規劃

      何為小城鎮規劃,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城鎮職能分工為依據,確定不同人口規模等級和職能分工的城鎮的分布和發展規劃。根據建設部頒布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在城市總體規劃綱要階段,即應原則確定市(縣)域城鎮體系的結構和布局。市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包括:分析區域發展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區域城鎮發展戰略,確定資源開發、產業配置和保護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目標;預測區域城鎮化水平,調整現有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確定重點發展的城鎮;原則確定區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設施的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的建議。

      我國已經形成一套由國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分區規劃→城市詳細規劃等組成的空間規劃系列。城鎮體系規劃處在銜接國土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地位。城鎮體系規劃既是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又是區域國土規劃的組成部分。

      城鎮體系規劃要達到的目標:通過合理組織體系內各城鎮之間、城鎮與體系之間以及體系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相互聯系,運用現代系統理論與方法探究整個體系的整體效益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外就把小城鎮土地規劃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對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逐步開展起來。在世界各國的城市化進程中,都十分重視小城鎮發展模式,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發達國家發起的“反城市化”浪潮直接推動小城鎮生態規劃的迅速發展。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國外發達國家在小城鎮生態規劃與建設方面己經積累了相當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國外的小城鎮的生態規劃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針對不同地區,規劃方法有著區別;

      ②加強公眾的參與意識;

      ③具體實施規劃方案,加大工程實施,確保生態保護目標的實現;

      ④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工作,使規劃有效實施。

      國內研究進展

      80年代中期,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就寫出了《小城鎮——大問題》等有關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的文章,并提出了對小城鎮“類別、層次、興衰、分布、發展”的十字研究題目[18】。國內幵始對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研究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相對于國外來說較晚。

      2 . 現行小城鎮規劃分析

      2.1 小城鎮規劃步驟的研究

      小城鎮規劃是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小城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對規劃區各項建的綜合部署,是建設和管理小城鎮的依據。小城鎮規劃一般采用以下步驟進行

      (1)確定規劃范圍

      小城鎮規劃是以鎮域規劃為依據的,因此規劃范圍應與其相一致。

      (2)收集有關的基礎資料

      收集村鎮區域規劃的資料,包括:規劃區村鎮體系布局規劃資料;工業發展布局規劃資料;農業發展布局規劃資料;基礎設施布局規劃資料;土地利用規劃資料寸0

      (3)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修正,為規劃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基礎。

      (4)規劃方案的編制

      規劃方案是規劃的具體落實,針對小城鎮建設的需要,提出各項專項規劃,達到小城鎮建設的目標。

      (5)匯報方案,廣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見,確定最終方案。

      (6)繪制相關規劃圖紙。

      2.2 小城鎮規劃的內容

      當前我國小城鎮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要搞好小城鎮規劃以來,小城鎮規劃受到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今小城鎮規劃在全國范圍內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1)小城鎮規劃的任務。

      綜合確定與研究小城鎮性質、規模、功能定位、容量、發展方向及空間布局,確定區域會經濟發展目標,統籌安排小城鎮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小城鎮各項基礎設施,綜合部署小城鎮經濟、文化、公用事業、防災等各項建設;統籌解決各項建設用地之間的矛盾,保證小城鎮每個階段發展目標、發展途徑、發展程序的優化和布局結構的科學性,引導小城鎮合理發展。

      (2)小城鎮規劃的內容。

      小城鎮主要針對以下各項進行相應的規劃:小城鎮用地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公共設施規劃、小城鎮工業區規劃、小城鎮中心區規劃、交通道路規劃等。主要涉及到城鎮用地布局、人居環境、產業結構、基礎設施,以大力發展經濟,重視鄉鎮企業發展,繁榮小城鎮經濟為目標。

      2.3 小城鎮規劃存在的弊端

      從小城鎮規劃的內容中,不難看出,小城鎮采取經濟第一的發展策略,不重視生態規劃,沒有把生態規劃看成是小城鎮規劃的“龍頭”。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卻不考慮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具體規劃中普遍存在著重經濟、輕環保,重開發、輕環境的現象,沒有對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規劃,就連必備的公廁亦極少列入規劃,特別是引資項目,隨著近年來招商浪潮,政府為迎合投資商的需求,不惜犧牲公共利益,忽視生態效益,各種污染物排放量隨之急劇增加,侵占綠地,由于規劃不當,綠地的環境效能低下,生態規劃明顯滯后于經濟規劃,忽視環境保護設施的同步規劃,使小城鎮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生態環境問題己經是影響小城鎮形象和阻礙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城鎮化水平作為衡量某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成為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標,在小城鎮規劃中,過分追求高城鎮化率,小城鎮工業區規劃、小城鎮中心區規劃作為小城鎮規劃的重點,隨著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存在亂占濫用林地與草地現象,與此同時,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生態環境規劃的缺位,導致小城鎮生態環境惡化,最終將阻礙小城鎮的發展和農村現代化進程。

      2.4 進行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迫切需求

      小城鎮規劃的核心內容必須是生態環境規劃,應把生態環境規劃作為小城鎮規劃的重中之重。保證生態優先發展,合理地編制生態環境規劃,是實現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

      (1)小城鎮的功能定位決定了應優先發展生態,小城鎮主要功能是從事農業生產,主要區域是農村,主要居民是農民,以生產農產品為首要任務,其生態環境的幵放度明顯高于城市,自然性的一面更強,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業發展目標的保證,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實現生態保護的目標。因此,只有生態環境規劃是實現小城鎮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有力保障。

      (2)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小城鎮規劃必須把生態環境規劃放在首位,由于城鎮化加速,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工業污染,水環境惡化,資源浪費,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排放加劇等等,這些現象不僅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嚴重破壞了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只有通過小城鎮的生態環境規劃,才可以緩解環境保護的壓力,因此,優先進行生態環境規劃是保障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

      3 . 小城鎮規劃建設的必要因素

      3.1 循環經濟

      規劃城鎮建設那么循環經濟是十分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必要因素,循環經濟的建立依賴“3R”原則,是普通公認的社會與資源協調的可持續經濟增長模式,它分別從輸入端、過程和輸出端對生產提出了要求。循環經濟“3R”原則要求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廢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其最終處理量。減量化原則要求在生產過程中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以盡量少的資源和能源的投入達到給定的生產目的和消費目標,即是盡可能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不是在廢棄物產生后再進行治理,從而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371。同時要求產品體積小型化和產品質量輕型化,在包裝上要求簡單、樸實;在消費中,要求人們減少對物品的過度需求,選擇包裝物較少和可循環的物品等[38】。再使用原則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防止物品過早地成為垃圾,從而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在生活中,應該對物品進行維修而不是簡單地更換,對于可利用的物品要送入到循環利用的渠道而不是簡單的拋棄。在小城鎮生態經濟規劃中,在工業、農業以及其它區域等各層面上以循環經濟理論指導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生態農業規劃中,將某些農業廢棄物作為新的資源重新利用,如稻稈資源化,糞便資源化等,在工業發展中,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作為新的資源再加以利用,幵展循環經濟建設是實現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3.2 生態承載力

      生物是地球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自從地球上出現了生物,就逐步形成了各種類型的群落,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組成了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在生10態學中,承載力被定義為在不破壞資源的條件下,一塊棲息地能維持的生物個體的數量,是指承載基體所能維系的承載對象的數量閾值[39]。隨著土地退化,環境污染和人口膨脹等生態問題的出現,承載力的概念逐步引入到人類生態學研究中,其內涵也不斷豐富、演化和發展,成為了一個具有廣泛應用基礎的、綜合的概念[4G]。在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中,生態承載的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類,承載基體是人工化的生態環境,承載對象有能力改變承載基體的結構,在具體生態規劃中,人類通過自身的活動,如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利用新能源、改善土壤、保護水資源、減少污染等手段來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壓力,加大生態的承載能力,從而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同時,在小城鎮生態規劃中引入生態承載力理論,對規劃區域進行生態適宜性分析,從而有利于確定小城鎮發展的方向、規模及其最佳發展途徑。

      3.3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同時兼顧各方面利益,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時也不威脅滿足后代人基本需求的發展模式,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最佳綜合效益,達到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協調統一。可持續發展這一新的發展觀,為小城鎮生態環境的發展和規劃提供了新的理念,它從小城鎮的經濟、資源、社會與生態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城鎮經濟的發展以不犧牲生態

      效益為代價,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率、節能降耗,走提高經濟效益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道路;要求降低規劃區的資源消耗,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實現小城鎮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4 . 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步驟與創新

      4.1 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步驟

      4.1.1 確定任務及目標

      明確編制規劃的具體要求,包括規劃范圍、規劃重點等。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是小城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活動形式,以富農強鎮、全面建設富裕的現代城鎮為主題[42],為實現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政府保障實施為手段。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應滿足以下基本目標:

      (1)基于生態服務功能,通過生態的集中服務以及其他相關的土地利用設計,形

      11成一個有序的生態系統。

      (2)形成適宜的人居生態環境,建立完整的小城鎮生態系統,形成良好的衛生環境以及美化、綠化、凈化的綠色環境與生態空間。

      (3)通過生態環境的規劃,保持、恢復、創造小城鎮的風貌及個性。

      4.1.2 調查、收集資料

      收集規劃區的生態社會、經濟、環境的現狀資料,主要是收集與生態相關的自然狀況資料和農、林、牧、水、工等行業發展規劃有關資料。重點調查相關的自然保護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地區、生態敏感地區[⑷。具體來說,調查、收集資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自然資源狀況,氣象氣候因素和地形特征因素,社會結構情況,如:人口數量及密度,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方式,農業生態系統。調查、收集資源除以數據庫的形式存儲外,還需要圖件的方式表示:地形圖、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環境質量現狀圖、土壤侵燭圖、植被圖等。

      4.1.3 生態評價

      小城鎮生態評價應用生態足跡法,20世紀90年代,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態經濟學家Wiliam Rees教授和Mathis Wackernagel教授共同創造了一套生態足跡的理論方法來定量表征生態承載力,將其定義為:任何己知人口(某個人、某城市或某國家)的生態足跡是生產這些人口所消費的所有資源和吸納這些人口所產生的所有廢棄物所需要的生態生產總面積。其中生態生產也稱生物生產,是指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物質和能量轉化為新的物質能量,從而實現物和能量的積累。小城鎮的生態足跡如果超過了它所能提供的生態承載力,就出現生態赤字;如果小于城鎮的生態承載力,則表現為生態盈余。小城鎮的生態赤字或盈余,反映了該區域人口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狀況和計劃該區域的可持續性。

      4.1.4 生態功能分區

      生態功能分區是根據復合生態系統的結構特點及其功能,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生態功能單元,研究各單元的特點、結構、環境負荷及承載力、生態服務功能等,為各生態區提供管理對策,它是進行生態規劃的一項基礎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為區域生態環境管理和生態資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個地理空間上的框架[46]。生態功能分區應綜合考慮系統各生態環境要素的現狀、問題與敏感程度、發展趨勢、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生態適宜度,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為規劃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礎。

      4.1.5 制定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方案

      生態環境規劃是小城鎮規劃的核心部分,而規劃方案的制定是生態環境規劃的中心環節,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條件和特點以及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研究為實現規劃目標采取的措施和可以考慮的方案, ,Z 、經過充分分析、比較,確定規劃方案[48],主要從生態倫理、生態產業、生態環境三個規大方向進行規劃。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

      4.1.5.1 生態倫應劃

      (1)生態意識規劃。

      生態意識是一種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小城鎮規劃方案發展的新的價值觀,是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生態意識基于環境保護的觀點,體現著人類與其周邊環境、大自然及動物共同和諧生存的實現理念。

      (2)適度人口規劃

      適度人口規劃是生態倫理中人類自身調節的目的之一。適度人口,是在規劃區內,保障自然生態結構與功能不被破壞的前提下,能夠與自然資源供應能力相匹配;與物質生產相適應,能夠產出最大綜合效益的人口總量。人是小城鎮生態系統的主體,人口的發展從社會、自然、經濟三個方面來考慮,應以自然環境的支撐能力為基礎,人口對生態系統的干擾應與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相互適應,人口的發展不可超越生態空間的承受能力。生態環境的變化對人口數量的增加及質量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人口研究在重視人的社會性的同時,越加重視人口與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

      4.1.5.2 生態產業規劃

      (1)生態農業規劃

      生態農業規劃,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形成一種類似于“食物網”的循環型生態農業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將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和食品加工業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多功能整體。生態農業是生態經濟復合系統,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為手段;以“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為原則;以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為基礎,實現農產品高產、高效和優質的持續性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49]。

      (2)生態工業規劃

      構建生態工業園,實現工業污染的全面治理,以做強、做大、做優為目標,不斷地完善、優化和提升現有園區的結構與功能,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工業經濟,為加快傳統工業的轉型速度,推動小城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1.5.3環境防治規劃

      (1)水環境綜合規劃

      在對影響水環境質量的工業、農業與生活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強度等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措施,對鎮區內可能造成水環境(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的各種污染源進行綜合整治。加強湖泊、水庫與飲用水源地的水資源保護,在農田與水體之間設立植物、濕地等生態防護隔離帶,科學地使用農藥和化肥,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充分按照種養平衡的原則,合理地確定畜禽養殖的規模,加強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化的綜合利用,建設必要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備設施,防治水體富營養化。有條件的小城鎮,應建設污水收集與集中處理設施,提倡處理后的污水重復利用。重點水源泉保護區劃定后,應提出具體保護及管理措施。如果小城鎮是位于沿海地區,同時也應制定相應的保護海洋環境的規劃與措施。

      (2)大氣環境綜合規劃

      結合產業結構與工業布局調整,大力推廣利用煤氣、液化氣、天然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實行集中供熱。進行爐灶改造,切實提高能源利用率。結合規劃區當地實際,積極采用經濟適用的農作物稻桿綜合利用措施,提高稻稈的綜合利用率,控制焚燒結稈所造成的大氣污染。

      (3)固體廢物的綜合規劃

      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原則。工業有害廢物、醫療垃圾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對于一般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應考慮釆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可考慮通過堆肥、生產沼氣等途徑加以利用。建設必要的垃圾收集與處置設施,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垃圾衛生填埋場。制定殘膜回收、利用與可降解農膜推廣方案。

      (4)環境保護規劃

      根據地區各自的不同情況,提出保護和改善當地環境的具體措施。按照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提出自然保護方案。加強對小城鎮周邊地區的生態保護,搞好天然植被的保護及恢復加強對灘涂、沼澤等濕地的保護;制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等旅游資源的環境管理措施。

      4.1.6 保障措施

      為實現循環型生態小城鎮,應提出政策、法律、認知、技術等保障方案。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是否能發揮效用,需要通過規劃的實施,而一個規劃能否有效地實施,需要有各方面條件的保障。這些保障措施包括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組織機構與管理制度,資金等方面。

      4.2 創新研究

      (1)生態評價方法的選擇

      生態評價為生態規劃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在制定具體生態規劃方案之前,首先必須進行生態評價這一基礎性工作,現階段,生態評價沒有統一的評價方法。生態足跡法從需求面計算生態足跡的大小,從供給面計算生態承載力的,通過兩者的比較來評價研究對象的生態狀況,生態赤字或生態盈余。推薦使用生態足跡法來進行生態評價,它能直觀、比較準確地反映規劃區的生態狀況。

      (2)規劃方案的完善

      規劃方案是生態規劃最核心的部分,規劃方案的合理制定關系到生態保護目標能否真正實現,本文提出生態倫理規劃是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必要組成部分。人是小城鎮生態系統的主體,人的意識和行為主宰著生態系統的。從人的意識上來講,生態倫理表現為合理指導自然生態活動、保護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合理使用自然資源、以及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的道德品質與道德責任。從行為上來說,人口的發展不能超越生態空間的承受能力,生態學家告誡人們,生態系統所能維持人口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個限度就是生態系統的人口承載力,應有計劃地控制人口數量,使其增長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因此,生態倫理規劃應做為生態規劃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

      5 . 結論與展望

      討論

      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中明確要求,生態環境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選取小城鎮做為生態環境規劃的對象,因為城鎮化發展與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本論文基于小城鎮規劃理論對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進行研究:小城鎮最初作為農村居住區,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和生態環境,隨著小 城鎮經濟的發展與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工業經濟突飛猛進,隨之產生了一系列地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對現行小城鎮規劃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小城鎮規劃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規劃建設中缺乏對生態環境的有效規劃。盡管目前小城鎮環境曰益惡化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專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已經開展了相關環境研究,但是研究主要是針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上,并沒有將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統一起來,因此本論文針對小城鎮發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從生態倫理、生態產業與環境防治三個方面來對小城鎮生態環境進行規劃,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發展小城鎮經濟。

      結論

      生態環境規劃是社會發展規劃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有機構成組分,本論文選擇處于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小城鎮作為生態規劃的研究對象,是環境保護目標在空間上的具體安排。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城鎮規劃存在的弊端,提出生態環境規劃是小城鎮規劃的核心環節,探討了相關基礎理論在小城鎮生態規劃的應用,確定了小城鎮生態規劃步驟與內容,并以新市鎮為例展開實證研究。

      (1)小城鎮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要制定出最佳的生態環境規劃方案,只有在城鎮環境規劃遵守基本的原則、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的特點的情況下方有可能[73。

      (2)在小城鎮環境規劃中,更好地貫徹生態倫理的概念與意義,使人們從根本上接受生態優先的理念,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增長與地球的人口生態容量相適應。

      (3)通過分析研究小城鎮規劃的內容,突出了小城鎮生態規劃是小城鎮規劃的核心的問題,并對生態規劃步驟和方案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在充分調研、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歸納出了適合小城鎮為對象的生態環境規劃步驟和方案。

      (4)城鎮環境規劃的編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摸清“家底”,對環境的破壞程度、環境的承載力、環境污染的根源等要詳細掌握;同時也要從城鎮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生態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確立合理的規劃目標與方案,研究與制定出可行的方略。

      (5)實證研究的主要結論包括:

      ① 通過生態足跡法計算,新市鎮生態現狀表現為生態赤字,生態規劃的內容包括生態倫理規劃、生產產業規劃與環境防治規劃,總體目標是要建設生態型小城鎮。

      ② 在生態現狀分析與生態功能定位基礎上,根據區劃的依據,新市鎮劃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綜合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農田區、生態林業區、生態工業區五個功能區。

      ③ 新市鎮生態倫理規劃的重點是高度統一的生態意識、計算適度的人口數量;生態產業系統主要是對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的規劃,主要是應用循環經濟理念來指導規劃;環境防治規劃主要是針對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的再循環利用與環境保護來編制相關方案,最后形成新市鎮生態環境規劃圖。

      展望

      建設和發展生態小城鎮乃是我國城鎮發展的努力方向,只有搞好了小城鎮的生態環境,才能從根本上的解決城鎮環境、經濟、人口與資源協調發展的問題,達到促進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當前,小城鎮環境規劃的研究尚處于前科學階段,小城鎮環境規劃還沒有一個很健全的理論體系,進行規劃的技術手段有待加強,因此,有關小城鎮環境規劃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等方面研究今后依舊是城鎮環境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有待我們進一步地進行研究探討。

      (1)加大生態倫理規劃的力度,創造優良的生態氛圍與社會環境,在意識形態的高度保障生態規劃的正常運行。

      (2)小城鎮生態規劃要按照在保護中幵發,在開發中保護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74]。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高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使小城鎮的綜合功能得以提高。同時,小城鎮生態規劃應同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長期規劃相銜接,特別要注意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與各個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協調,力求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3)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的實施是環境建設的有效保證,如何確保規劃實施的有序進行,也應該是小城鎮環境規劃開展研究的方向之一。

      (4)目前,我國對小城鎮關于生態環境方面的統計工作還沒有全面展幵,因此在研究過程中,相關資料比較難獲取。在今后有必要大力幵展小城鎮有關環境方面的統計工作。

      (5)目前,小城鎮生態規劃的理論方法還處于不斷發展、爭論、創新、完善的過程中,缺少明確的指導內容,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時時注意借鑒總結,甄別思考和實踐創新。

      參考文獻

      [1] 涇陽.堅持與時俱進加快城鎮化進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21-27.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

      [4] 李小燕,張明.在可持續發展中推進我國生態型小城鎮建設[J].云南環境科學,2005,24:96-98.

      [5] 郭新天.德國城市規劃和小城鎮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小城鎮建設,2001,(6):74-76

      [6] 葛建輝.淺談生態小城鎮的規劃與發展[J].城鄉建設,2010,(8): 35.

      [7] 張思逢,張穎.對我國循環經濟研究若干觀點的述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2,22(3):18-21.

      [8] 劉黎明.鄉村景觀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J].農村生態環境,2001,17(1

    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

    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快速發展。實施積極的小城鎮發展策略,既是城鎮化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城鎮環境規劃與管理論文范文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城市治安管理論文
      城市治安管理論文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維護城市治安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城市治安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 城市危機管理論文
      城市危機管理論文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帶來了經濟與社會的繁榮,同時也正是由于這種人口集中與經濟密集,帶來了城市危機的頻繁發生,城市正受到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嚴重威脅。

    • 城市社區管理論文
      城市社區管理論文

      現如今我國的整個社會結構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是受到了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強的影響,同時市場經濟得到了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計劃經濟下那種單純地

    • 城市環境管理論文
      城市環境管理論文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城市環境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城市環境管理論文范文一:城市生活垃圾處理 摘要: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

    8991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6080午夜乱理伦片|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欧美FREESEX潮喷|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男人使劲躁爽女人动态图| 午夜影视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荡乱妇3p疯狂伦交下载阅读|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网站无遮挡| 国产精品2018| 你懂的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视频免费|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a级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操天天舔天天干| www.操操操| 夫醉酒被公侵犯的电影中字版|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岛国片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六月纪婷婷激情综合| 成年女人视频网站免费m|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抽搐一进一出gif日本|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新梅金瓶2之爱奴国语|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本www高清视频|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出水视频|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一级毛片试看60分钟免费播放| 御书宅自由小说阅读无弹窗| 一个妈妈的女儿在线观看5| 女生张开腿让男生通|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