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論文寫作(2)
行政管理論文寫作篇二
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探究
摘要: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經過歷次的改革調整,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邁出了較大的步伐,但是目前行政管理改革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人,然后論述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改革;行政管理;發展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6-0133-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行政管理改革的發展道路,而且行政管理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應該看到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經過歷次的改革調整,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邁出了較大的步伐,積極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到了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市場化上來。
一、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保證,一直以來,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都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而進行的,成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附屬,在改革戰略中,人們最關注的就是經濟改革,經濟改革成為了整個社會改革的核心,國有企業改革更是經濟改革中核心的核心,占據著非常顯赫的位置。然而社會改革的實踐表明,如果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根本不能順利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能否深化,經濟發展方式能否實現根本性轉變,關鍵在于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否真正落實。
其次,進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關系著我國經濟的穩定長遠發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前提。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就是要不斷強化中央政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計劃控制力度,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社會和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穩定、快速發展;行政管理改革進行的同時,要努力克服中央權力的過分集中和官僚主義弊端,把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都充分發揮出來,適時、適度地擴大地方的行政管理權限,從根本上解決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問題,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行政關系和資產關系,這樣才能逐步確立起來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保證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促進經濟穩步發展。
再次,企業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解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粗放增長方式、盲目擴張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等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只有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才能打破各種壟斷、行政干預和地區封鎖,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和稅收調節機制,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現狀
自從我國加入WTO后,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勢在必行,因為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國政府行政管理創新必須跟上經濟發展步伐,目前政府管理的落后,制約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1.政府職能定位不明確。目前來講,我國的政府職能定位還不明確,還沒有達到本來應有的位置。而且管理中還有滯后的地方:國內體制改革速度跟不上改革開放;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的速度;政府職能的轉變跟不上政府機構的改革。這些滯后點嚴重阻礙了政府職能的轉變,還一直存在著政府職能的“錯位”和“越位”等現象,或者是政府機構設置冗余復雜,行政效率低下,沒有理順政府與市場調節的關系,管轄什么都管,什么都負責,取代了市場的調節;還有的地方政企不分,企業沒有擁有真正的自主權,政府仍然高高在上,政府與企業之間仍然是上下級的關系。
2.行政管理體制的落后阻礙了改革的步伐。由于我國深受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體制的影響,行政管理體制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落后的行政管理體制往往會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的攻堅階段,成為制約各項改革的突破口和瓶頸,一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各項改革的整體性和配套性更強了,那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度也就更大了。在全面改革的過程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各方面的改革都有聯系,不僅會關系到政治體制改革,而且還會關系到經濟體制改革,行政管理改革處于各項改革的中心環節,如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那么就不能很深入地進行其他的各項改革。
3.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度不高。隨著改革的逐步推進,雖然各級政府也都相繼采取了增強透明度的舉措,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工作沒有制度保障,所以很多時候政府行政管理改革都是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制度作為保障。實際操作中,所謂的公開也并不是全部的公開,而是部分地公開,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也就是說公開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在政府管理中,政府對公民的知情權不夠重視,甚至是截留和剝奪了公民的知情權。再加上政府監督沒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缺乏剛性,缺乏有效途徑,這些都導致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度不高問題。
三、采取措施積極促進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1.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各項行政管理制度。政府要積極完善各項行政管理制度,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方式進行改革,目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全面清理現行的行政法律規范和各種類型的行政許可制度。保留和完善那些國家宏觀調控必須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制度,徹底清除和撤消掉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各項制度。政府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把那些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去完成,建立“廉潔而高效”的政府。認真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從政府管理實際出發,積極運用監管、檢查、備案等管理手段,來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建立后續監管制度;對保留的審批事項,政府應該調整的審批事項,制定嚴格的審批程序,建立管理科學、結構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規范。
2.改革管理手段,加強宏觀調控。行政管理實踐中,政府對于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的管理應該積極運用間接管理、協調服務和事后監督等手段。政府要充分運用間接管理方式來管理市場經濟,尊重市場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政策來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實現政府間接管理。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政府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政策思路,實行動態管理,這樣才能在管理上快速適應環境的不斷變化。通過外部行政環境的預測以及對政府內部行政系統數據分析,適時調整政府工作計劃,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行政管理主要采取事后監督為主的方式,做好事后檢查和監督,而不能包攬一切。
3.積極推進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政府應該不斷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擴大政府網上辦公的范圍。所以我國政府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制定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從本地實際出發,進一步建立健全電子政務網絡框架體系,按照電子政務的要求,對現行政府管理的各項職能,以及政府的各個組織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為政府管理信息化提供前提條件;網絡技術的運用為政府管理的服務化和社會化提供了可能。科技革命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手段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高小平. 以科學發展為指導轉變政府職能[J]. 中國行政管理,2005(1).
[2]江澤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大會上的報告[R].背景:人民出版社,2002.35.
看了“行政管理論文寫作”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