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
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篇1
淺談過程性評價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上的應用
計算機基礎課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學好任何一門技術,沒有計算機的輔助都是有困難的,只有在學好計算機的同時學好專業技術課程才能算是全面發展人才。計算機基礎課的知識點繁雜,那么如何及時、有效、公平、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是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一項關鍵的問題。
一、計算機基礎課過程性評價體系建立的原因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基礎課變得非常重要,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計算機技能的不可或缺的通道。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方式也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的各項教學改革是必然的,這就涉及到多年不變的計算機基礎課終極考試制度。
高職院校中一直實施的計算機基礎課終極考試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的需要,這樣就必需詢求一種新的課程評價體系,而過程性評價體系以它的時時性、公平性、開放性及激勵性等優點,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的。
二、計算機基礎課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優點
過程性評價體系有如下五個優點:
1.及時性
終極評價體系,只在一個學期末才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考核,這種評價體系的缺點就是不能及時地反映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狀態。而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優點就是教師可根據授課的內容不同,分階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學生就能及時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以便加強練習,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2.公平性
終極評價一張試卷,有出題者的偏差,不能保證公平。而過程性評價體系,分階段進行知識點的評價,每個人都可以優缺互補,出來的成績公平且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3.探入性
由于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及時生特點,學生可隨時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有不足之處可立即探入研究,加強訓練,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制定可行的學習訓練計劃。
4.開放性
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開放性尤其重要,在信息化的社會中,計算機基礎課程地學習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學習這一個途徑,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通過去公司實習等途徑學習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學生的每次開放性學習效果也要進行相應的過程性評價。
5.可持續性
過程性評價體系貫穿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這樣是可持續性。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一般包含: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辦公軟件自動化(其中又包含了Word、ppt、Excel三個部分)、計算機網絡等知識點。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的課程按排就可看出,過程性評價體系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是適合的。每一部分知識點都可進行階段性考核,并及時的把考核結果反饋給老師和學生,及時修正教、學步驟,調整教、學進度。
三、計算機基礎課過程性評價體系的評價方法
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過程性評價中,評價主體不僅包括本學科的教師,還包括學生以及該學習小組的同伴等。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讓多主體參與到評價中,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綜合分析,評定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學生的學。
2.評價方法多樣化
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主要采取以下評價方法:
2.1量化評價:教師將提前制定好的評價量化標準呈現給學生,這對于學習學習和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根據量化標準,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
2.2評價表:教師在授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制定各種評價表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評價表不僅要反應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反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在這里同樣可采用多主體參評體系。
2.3訪談:教師通過集體訪談和個體訪談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疑惑等情況。訪談方式可以是面談也可以是網絡交流。
2.4問卷: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述求等方面,教師設計并發放問卷,進行問卷調查。然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調整教學方向和教學進度。
2.5電子檔案袋: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電子檔案,其中存放學生的電子作品,它充分記錄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
最后收集評價資料并反饋評價結果。把上述五種評價方式的評價結果收集整理,從而保證了評價資料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教師要及時地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四、結論
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队嬎銠C基礎課程標準》指出:“根據高職高專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計算機基礎課功能在于讓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深入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了解網絡、數據庫、多媒體技術等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相關技術,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呈現的能力。本課程也是為后續課程和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計算機技能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評價應關注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過程性評價理念的提出彌補了終結性評價的不足??茖W的評價結果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幫助教師通過過程性評價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不斷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和激勵學生高效學習。
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篇2
試論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形成原因和特點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擇業心理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如何正確分析、克服與消除這些心理障礙,是擺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克服和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的前提和關鍵是必須掌握這種心理障礙的特征和產生原因。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的主要特征
焦慮和急躁心理。這種焦慮癥主要表現為精神緊張、心浮氣燥、身心疲憊;學習上注意力分散,判斷力下降;生活中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急躁又是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另一種特殊表現,在畢業生職業未確定之前,這種心理表現得更為明顯。這些大學生在擇業中往往好高騖遠、自命不凡,這個單位瞧不順眼,那個單位也不如意,導致與不少適合自己發展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
依賴心理。一些大學生缺乏自主擇業意識,不愿參與市場競爭,找工作寄希望于父母與親朋好友。
攀比心理。許多大學生不能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不量力而行,而是一味地追求個人意愿或盲目地與其他同學相比較,當主觀上認為職業選擇不理想或不及其他同學時,便會徹底否定自己的選擇,最終錯過許多擇業機會。
嫉妒心理。這種心理是指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因與其他人做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如人而產生的抱怨、憎恨、憤怒等形成的病態心理。這些大學生往往不從主觀上找原因,而是從客觀上找借口,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其表現特征就是把別人的優勢視為對自己的威脅,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會采取打擊報復等手段。急功近利心理。
虛榮心理。有虛榮心理的學生,思想游離于現實之外,一旦這種虛榮心理不能得到滿足后,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如果大學生不能正視現實,不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而一味地強調物質條件,眼高手低,過度的虛榮,就會延誤許多就業良機。
冷漠心理。大學生以滿腔的熱情踏入社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他們涉世不深,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受到挫折后就會感到無能為力,失去信心,無法正視失敗。同時,也會出現情感淡漠、沮喪失落、意志麻木等心理反應,他們自認為看破了紅塵,生活失去了希望,而不思進取,停滯不前。冷漠是大學生遇到挫折后的一種消極的心理反映,是逃避現實、缺乏斗志的表現。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成因分析
1.主觀因素
一是隨著社會進入知識時代,決定個人成功擇業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自身的知識、能力、素質,而當這種自身條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間發生沖突時,必然導致大學生就業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就業過程中的材料準備不充分、擇業技能和技巧運用不得當,也會使大學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二是不少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存在認識偏差,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不完整,就業觀念陳舊,就業期望值偏高,沒有把社會的需要同自身的實際情況統一起來綜合考慮。三是大學生角度轉換不充分、擇業準備不足而引起的擇業心理變化。
2.客觀因素
社會環境影響。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大環境的變化,給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和發展,使得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加、畢業生質量的下滑,大學生就業遇到了制約發展的瓶頸。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對新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帶來了新的壓力和難度。這其中,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崗與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結構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存在的總體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城市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焦點,也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另外,就業過程中實際上還存在著對大學生性別、專業、戶口和學歷等方面的歧視,這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也使一些大學生產生了就業心理的障礙。
家庭環境影響。家長或親朋好友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對就業問題的認識,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家長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惠主義意識,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工作輕松、工資收入較高、福利待遇好、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干一番大事業的擇業誤區。許多家長對子女過分的溺愛,過分的嬌寵,往往會造成子女在擇業過程中高成績,低能力狀況出現。還有一些家長在子女擇業過程中全程作陪,甚至為其全全安排,使得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形成較強的依賴性,對困難和挫折的耐受力降低,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擇業,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會出現不能適應工作崗位情況。學校環境影響。大學階段學校的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就業意識必然產生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大學職業輔導教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傾向和職業生涯。就業體制不完善的影響。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發展,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有效地解決了人才個體的合理使用問題。但由于就業制度改革本身尚處在繼續深化之中,就業市場機制尚不健全,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措施有待于進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就業新機制尚未完成,這使得部分畢業生對就業工作產生了一定的擔憂和疑慮,加之當前的就業市場尚未規范,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之風,這都會對就業工作和大學生的擇業心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從而造成了一些大學生的心態失衡。
總之,只有社會、學校和家庭、學生個人共同關注畢業生就業心理健康狀況,認真分析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排除就業心理壓力給大學生擇業帶來的不利影響。而發揮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作用,聯合社會和家庭共同建立科學的、合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職業教育的論文范本相關文章:
4.職業教育論文
5.關于職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