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士論文代發表(2)
教育博士論文代發表篇2
淺談大學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國內外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呈現出越來越嚴峻的趨勢。解決大學業生就業問題,已成了社會輿論的熱點和高校及相關部門工作的重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不僅為各年級學生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相關課程,還通過組織各種就業洽談會、增加實習機會、建立就業網、強化交流和溝通等多種形式,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其最終實現就業。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前身是職業指導。我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盡管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高校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但是其成效不甚明顯,學校活動中專業化的職業生涯教育與指導仍然比較欠缺。大量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究其根源在于大學期間缺乏系統全面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模糊和薄弱。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然而,系統全面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絕非能在畢業前夕一蹴而就,而是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動態的教育過程。這個過程開始得越早,學生對將來就業的準備就越充分,對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就越有把握。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從新生開始抓起,加強其對大學四年的合理規劃與實施,積極提升綜合素質與綜合競爭力。
大學新生剛剛通過升學考試由高中進入大學,由于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以及交往群體的改變使新生們在思想上呈現著一些與大學生活不相適應的特點,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新生自己如何確立價值取向、正確選擇專業、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以及樹立遠大理想等造成消極的影響。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以適應新生特點為前提條件,通過開設相應的輔導課程,組織各類相關活動等方式促進新生把握好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一、大學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各高校開展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情況參差不齊,大部分也僅是停留在選修課,甚至只是幾次講座的水平,并沒有系統地設置課程體系。而且課程設置更多關注的是畢業生,而較少從新生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的引導和教育。
2.高校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人員大多數是從專職學生工作崗位轉崗或身兼二職,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和活動開展基本依靠經驗和個人悟性,缺乏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困惑大多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針對新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所投入的研究力度更是薄弱,課程設置比較盲目,課堂效果不佳,甚至影響到整個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成效。
3.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概念認識粗淺,僅停留在“考證”、“職業熱門”、“行業收入”等問題上,很多時候也只是為了應付學分而修讀,并非真正把接受職業生涯教育作為大學生涯的一門重要課程來對待。此外,許多大學新生對自身所學專業不喜歡、不了解甚至是反感排斥,對未來毫無頭緒、一籌莫展,甚至消極逃避、沉迷于玩樂之中。
二、針對以上分析的大學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對策思考
1.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之中,列入教學計劃,使之工作日常化以外。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從新生到畢業班,制定分類教學目標,分階段在大學生中開展有針對性、系統性、連續性的職業生涯教育,并計入學分。除理論課程外,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拓展計劃,全方位、分級開展各類校內活動。
2.組織指導老師參加相應專業培訓,加強對大學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系統研究。適當借助校外資源,彌補校內職業指導人員數量、質量上的不足。可邀請各行業、企業HR人士從行業的角度分析對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解;充分開發校友資源,提供學生生涯訪談或求職機會;開辟校外有經驗人士全職進入高校,或者作為志愿者參與和指導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活動的通道。
3.引導學生自發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社團,以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促進”為主,指導教師輔導為輔。鼓勵高年級學生協助指導低年級學生,實現“傳幫帶”。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實際參與社會崗位鍛煉,在與社會的接觸中堅定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增強競爭意識,更可為未來選擇職業方向的打下基礎。此外,對新生著重介紹本專業概況及發展趨勢、社會對本專業學生的需求及對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等內容,幫助新生樹立專業意識,從而激發出學習熱情。
總言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不僅要加強就業指導學科建設,還要不斷完善對新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通過引導與培訓,使新生一入學就能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合理規劃大學四年的生活,超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期望和追求的動力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練就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綜合素質,為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