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走出依賴資料的誤區
時間:
彭君1由 分享
近幾年來,各種輔導資料泛濫。備課有《教案》,練習有《新坐標》,復習有《綠色通道》《成才之路》之類,考試有《模擬》《樣卷》等;連上課都是依耐電子白板直接在網上找相關的PPT課件、FLASH課件等作為輔助教學,科目種類之多,真是應有盡有。客觀地說,這些資料中有的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有不乏粗制濫造、謬誤百出的贗品,這不僅嚴重增加了學生負擔,而且也干擾了正常教學計劃的實施。
誠然,教師占有的參考資料多多益善,有選擇的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成果,無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然而,不少教師只是利用現成備課資料抄抄,完成任務,應付檢查而已,不是聯系實際,自己思考,尋找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而是脫離學生實際,照本宣科。這種做法既害了教師,有害了學生。我們知道,教師設計教案。
作業、試題、講課、輔導學生,都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進行的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教師若賴于現成資料,其教學就失去了目的性、針對性,無的放矢,還談什么因材施教、素質教育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首先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勤奮學習,勇于創新。陶行至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只有老師的創造性勞動,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連我們教師“紙上得來”懶得“躬行”了,又何言“絕知”呢?
顯然,這種資料泛濫的現象是金錢催產下的怪胎,這種教師過分依賴資料的現象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更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力度清理整頓教學資料市場,規范教學用書,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營造一個清明寬松的環境。
備課,批改作業是老師辛苦而神圣的工作,即使在電腦時代,也無以替代,此種辛勞,必得躬親,才有成就。
誠然,教師占有的參考資料多多益善,有選擇的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成果,無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然而,不少教師只是利用現成備課資料抄抄,完成任務,應付檢查而已,不是聯系實際,自己思考,尋找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而是脫離學生實際,照本宣科。這種做法既害了教師,有害了學生。我們知道,教師設計教案。
作業、試題、講課、輔導學生,都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進行的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教師若賴于現成資料,其教學就失去了目的性、針對性,無的放矢,還談什么因材施教、素質教育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首先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勤奮學習,勇于創新。陶行至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只有老師的創造性勞動,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連我們教師“紙上得來”懶得“躬行”了,又何言“絕知”呢?
顯然,這種資料泛濫的現象是金錢催產下的怪胎,這種教師過分依賴資料的現象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更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力度清理整頓教學資料市場,規范教學用書,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營造一個清明寬松的環境。
備課,批改作業是老師辛苦而神圣的工作,即使在電腦時代,也無以替代,此種辛勞,必得躬親,才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