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論文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更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基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對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創新,有更深層的認識。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論文篇1
淺論小學數學創新教學
摘要:課前預習――復習舊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這是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十分地注重了學生的"課前預習",無非就是為自己 "講授新課"是更容易,以便于學生能更快 "接受新知"。所謂如此方式,其實學生的學就十分的被動,就導致了學生在思維上的依賴性,因而也就違背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教學原則,那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逐漸喪失。《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活動,這充分表明學生應該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聯系生活;實踐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時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小學生未來發展成功與否,很多時候是取決于小學階段的培養程度。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培養較強的學習能力、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打下較為扎實的學習基礎,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培養目標。近年來國家高度強調和高度重視創新性教學性學習和教學,創新是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作為數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1.創設利于創新的課堂學習氛圍
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讓創新真正走進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舒暢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于標新立異。其次,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重,引起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
最后要改變"只學不問"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學習中,大多數同學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滿足于一知半解,缺乏主動性和大膽探索的精神;有的同學還錯誤地認為向老師提問是一種丟面子的事,因此,課堂學習實際上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一個個都成了"聽話"的學生。這樣被動地學習,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膚淺,不能靈活應用,更談不上創新與發現。
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這種"只學不問"的教學模式,還學生"自主權",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敢想、敢問、會問,從而達到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為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創造性的數學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從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弗賴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于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教學中,不要僅注意學生是否找到規律,更應注意學生是否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一時未能獨立發現其中的規律,教師就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交流,通過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展問題,不僅能將"游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能將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和條理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同時,通過交流去學習數學,還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愿和態度。創新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同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產生出強烈的創新欲望。創新意識來自問題的質疑,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會產生創新的沖動。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啟發和誘導學生大膽設想,因為這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觸角,是創造意識的體現。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積極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克服困難獲取發展成功體驗的需求,是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充分權衡的問題。在課堂里用較短的時間充分地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情景再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種種情況與數學知識點聯系起來,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學生不斷地探索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提高。
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小堂數學教學隨著創新教育的推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我們數學教師探討的一個課題。
>>>下頁帶來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