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后大眾化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的思考(2)
時間:
趙曙光 1由 分享
三、高等教育后大眾化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創新探索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摸索出社團模式和項目化模式兩種創新模式。
(一)社團模式
大學生社團活動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第二課堂,開拓學生視野,鍛煉學生才干的重要形式。學生社團是學生依據個人興趣愛好自愿組織的群眾性團體,它不僅是社團內部人員的交流,同樣它能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大學生社團的從無到有,從成立到發展,從弱小到壯大,這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在獨立完成,它有利于鍛煉學生包括創新力在內多種能力。不少同學參加協會的活動后,克服了交際障礙,促進了性格的轉變,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社團活動中,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團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在這個團體中,成員間有一種平等、和諧的良好關系,這有利于學生交流真實的思想,暢談個人的真切感受,極大地滿足大學生的安全感和歸屬感。社團模式有著相當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可以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絕大多數大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一面,他們渴望成功,渴望證明自己。不僅在同社團內部他們有競爭,有比較,在不同的社團實踐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這種良性的競爭機制可以引導大學生社會實踐走向成功,可以形成一種“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
(2)以各學生社團為單位去設計和準備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4],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人翁意識。避免了“主題式”、“一刀切模式”等帶來的實踐人員搭配不合理現象。
(3)可以更好實現素質教育內容,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能力。各社團根據實踐內容,要求各社團成員以小組為單位定時完成相關的實踐內容,可以制作學生實踐鑒定表,要求學生每參加一次實踐活動,由接收單位給予一次綜合表現鑒定意見,然后組織社團成員參加社團答辯,經考察后評定成績,最后由團委在其素質拓展證書上進行蓋章加分認證。這樣既可以定性、定量的完成實踐內容,又可以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
(4)有利于形成考評及監督機制。保障社會實踐質量必須建立必要的和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實踐活動有規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內容可考,社團模式可以憑借社團對其成員的考評,實現了全程的跟蹤、考察,來解決傳統模式中通過實踐結束后交納社會實踐報告,通過報告質量來評價實踐成效的問題,解決了只看結果,不看實踐過程的片面性問題。
(5)可以形成良好的指導創新機制。以社團模式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可以有效解決指導教師不足的問題。社團一般都配有指導教師,必要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可以加配專業教師予以指導,形成一種有效的、良性的教師指導+學生創新的運行機制。
(二)項目化模式
項目化模式是研究社會實踐發展的一種趨勢。項目化模式是以項目為對象的系統管理方法,通過一個臨時性的專門組織(項目小組)對項目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實施、指導和控制,以實現項目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項目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項目化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實施。
(1)項目申報。擴大范圍,各團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均有資格進行項目活動申報。甚至范圍擴大,可以班級名義或以小團體名義申報。
(2)項目審批。統一負責,由校團委牽頭組成項目評審委員會,統一負責活動項目審批項目評審委員會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則。申報活動項目的負責人不得進入該項目的評審委員會。
(3)選派指導教師。因勢利導,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指導教師可以由參加實踐學生所在系的任課教師擔任。在學生立項同時將指導教師情況隨立項申請一起報送校項目辦,也可由校項目辦幫助實踐課題組選派指導教師。
(4)活動執行期管理。管理嚴格,項目執行單位必須嚴格按照項目審批的范圍和權限開展工作。項目負責人有權調動一切組織分配的人力、財力及物力資源,并對活動負責。
(5)活動總結與評估。項目結束,對活動經費進行決算,列出決算清單,憑收據報銷活動經費。評估分兩個階段:一是對實踐報告及相關實踐成果真實性、完整性、規范性的評定;二是評估專家聽取各課題組負責人對實踐內容和實踐情況的報告,并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提問分析論證,最后根據評估情況給出相應得分,從而確定最后的結果。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后大眾化視域下,傳統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亟待創新才能適應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俠.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江蘇高教,2007,(5):109——110.
[2]左楊、孫曉明、翟杰、魏振波.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創新探索[J].出國與就業,2010(8):51-52.
[3]全思懋、高彥征、周權鎖、丁廣龍.基于“三化一制”的資源環境類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 2010(1):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