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2)
時間:
王瓊1由 分享
三、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在課文閱讀中輸入文化內涵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目前,大多數英語教材的內容都涉及多方面的文化知識。教師可以深入挖掘課文中的文化要素,靈活地結合課文所學內容,適當地講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九單元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中涉及圣誕節的慶祝。學生們對圣誕節并不陌生,但對其文化內涵卻知之甚少。通過教師對圣誕節的歷史和一些與之相關的習俗的講解中,學生了解到圣誕節的種種習俗分別來源于不同的國家:圣誕樹的傳統是于15世紀末起源于德國;圣誕卡誕生于英國倫敦;圣誕老人的原型來源于荷蘭。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尋找課文中的文化信息,收集材料進行研究,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此話題開展討論。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時間的美國人。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搜集資料,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美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進而比較美國人和中國人在對待時間上的文化差異。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準備的話題進行演講并給予點評和總結。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收集到的材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文化差異現象,不但能擴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范圍,加深學生對跨文化差異現象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詞匯、習語學習中輸入文化內涵
事實上,在我們認為最平淡的詞匯教學中,也有跨文化教學的空間。我們很容易發現在英語詞匯中有很多重點詞匯背后隱藏著很深的文化內涵,代表著英語國家獨特的文化及風俗習慣。因此,對詞匯和習語文化內內涵的探析是文化輸入重要的具體內容之一。英語教師應挖掘詞匯的文化伴隨意義,比如英語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__,而耶穌受難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臉”;“black Friday”意指“災難的一天”。另外,中國的主食“饅頭”在英美國家根本沒有這種食品,也極少用“蒸”這樣的烹飪方式,而西方的主食是“面包”,所以“饅頭”就翻譯成了“Steamed Bread”。
英語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將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成語,典故的來龍去脈介紹給學生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其中的文化內涵。如以“meet one’s Waterloo”一詞為例,大多數學生在不了解其文化背景的情況下翻譯成:“某人見到了滑鐵盧”,這樣就完全背離了該句的原意。教師可以在學生出錯后,告訴他們“Waterloo”不是指滑鐵盧這個城市,而是隱含了1815年拿破侖的軍隊在此地打敗的文化意義,應翻譯成“一敗涂地”。
(三)在聽,說教學中輸入文化內涵
在大多數高等院校中,聽說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聽說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為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真實的場景。聽說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都蘊含了相當豐富的文化信息。如:問候和介紹,感謝與歉意,喜歡與厭惡,在餐廳點餐,去看醫生等。這些話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真實的交際中非常實用,卻也蘊含了不少交際準則和習俗。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和討論中西方在日常表達上的差異,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或模擬的交際情景,力求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模仿西方國家人們交際中各種各樣的行為,從而體驗英漢文化的差異。當學生進行活動時,他們不限于復述課本中的對話,他們可以發揮想象力創造新的場景,自編對話進行操練,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了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聽說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英文電影,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記下英語國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語句。因為教材中的語句更多是在正式場合中運用的,學生接觸非正式用語的機會不多,而這些非正式用語才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它們可以解決跨文化交際中語言上會出現的困難。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留意其中的生活場景,讓他們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注意其中涉及的文化習俗以及由這些文化習俗導致的不同語言表達方式。
(四)在課外學習中輸入文化內涵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緊靠課堂教學是不能完全滿足學生掌握外語的需要。教師應鼓勵學生更好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外國語言與文化知識的學習,及時為學生推薦與所學教材相關,富有英語國家文化方面的閱讀材料和優秀的文學作品,針對其中出現的文學現象啟發學生去思考,開闊他們的文化視野,促進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結語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形勢下,伴隨著英語語言的國際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培養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人才尤為重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必須得到重視,我們應認真研究如何在教學中進行跨文化能力培養的文化教學。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新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為學生提供多種機會在實際場合運用知識,積累經驗,使其成為符合國際化需求的跨文化交際者。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8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7.
[3]李永強.論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
[4]于軼.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的危機和出路[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
[5]趙麗霞.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