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的論文
循環經濟思想萌芽于環境保護興起的20世紀60年代,它與知識經濟共同組成了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它的產生被看作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經濟體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循環經濟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循環經濟的論文范文一:林業循環經濟發展分析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人們無節制地開發和利用,導致了森林資源的短缺,嚴重影響了生態系統的平衡。秉承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有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才能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本文闡述了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我國林業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相應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林業;循環經濟;防治污染
森林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林業經濟更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我國林業經濟主要是依靠消耗森林資源來促進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經濟,致使林業經濟面臨著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在當前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下,需要對森林的資源和環境進行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并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近些年,循環經濟廣泛受到人們的關注,其目的是利用生態型資源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手段,將這一觀念應用到林業的經濟發展上,以資源的低消耗、環境的低污染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可以實現林業由生產至消費的過程中循環利用森林資源,使資源和環境受到最小的危害,以發展友好型林業來實現資源的持續利用,從而實現林業經濟向生態化方向發展。
一、我國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黨的報告首次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全局性地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的論點。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全面建設生態文明更成為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快速發展,但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旱澇災害、大氣污染、生活垃圾等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經濟發展過程中更消耗大量資源,尤其是森林資源的消耗,人們亂砍濫伐,過度地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不但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同時加劇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緊迫的時代課題。
1.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是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
近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無節制地開發和利用,自然災害逐步加劇,地震、洪澇、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發展面臨著嚴重威脅。面對地質災害、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已成為必然選擇,循環型林業更注重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以促進經濟發展。
2.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及保障我國經濟安全的重大戰略措施。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源的大量需求和增長在短時期內很難改變,我國未來對資源的需求量將會更加迫切,因此,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對我國資源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3.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是加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度挖掘森林資源的潛力,開展生態旅游、苗木繁育、野生動物觀賞等,在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不僅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還提高對其的利用,更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現存問題
1.森林資源的浪費、環境污染較為嚴重。
現今我國對林業的管理較為落后,導致林業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低下,林業職工缺乏保護生態環境的概念,致使林業在生產過程中造成對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影響生態環境。林業的資源浪費主要體現在亂采濫伐、濫用水資源等,從而導致生態資源破壞、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林業的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生態環境破壞主要表現在由于亂砍濫伐、濫用水資源等造成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澇災害等,還影響到人口素質,如霧霾加劇、土壤重金屬超標等環境污染,人口素質受到影響,必將影響到經濟發展。
2.木材資源短缺,木材種類結構比例不協調。
林業的發展速度與森林的恢復改造能力持平才能保證林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而加快林業的發展速度,就會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壞。目前我國林區的經濟還跟不上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木材資源的短缺限制了林業的發展速度。在森林資源的消耗結構中,可供利用的資源大多商品價值較低,而珍貴木材、珍貴藥材、珍貴花卉等非常稀缺,木材種類結構比例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業企業的發展。
3.缺乏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節約能源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但仍不夠完善和健全。由于林木具有生長周期慢、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國目前的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還未能對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有效制約,導致很多地區片面追求生產總值的增長,以損毀生態環境為代價獲得經濟增長,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多,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大,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加快體制機制改革。
4.林業的科技發展水平比較落后。
從我國林業發展水平上看,我國目前階段的林業經濟中大部分仍處于生產加工層面,產品主要為初級加工產品,在林業生產作業的方式上比較滯后,總體表現為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高、產品的科技水平較低、機械設備落后、一些先進技術和方法沒有得到有效的普及,因此導致森林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生產效率降低,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三、我國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產業政策。
據統計,林業企業所繳稅額占其銷售總額的40%左右,沉重的稅收壓力常常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嚴重影響林業的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環境變化。因此,政府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保證足夠的資金投入,從而改善林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使林業的交通、通信等硬件設施得以完善,實現經濟的增長。其次,政府應適當下調稅費并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來吸引社會流動資金等發展林業市場,從而使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堅實的資金基礎。再次,建議政府實行利益機制差別對待的政策,以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度或對環境的貢獻度來適當調節補助的資金和扶持的力度,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扶持政策。
2.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并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
政府不僅要加大對林業企業的投資,還應引入市場經濟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優秀企業的強大更有利于發展產業化道路,從而為林業循環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林業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其次,要進一步推進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山有主、主有責、責有權、權有利”,同時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評估體系,使森林資源如商品一樣依照價格能夠反映其全部社會價值。同時探究稅收及價格等的新政策,加快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并鼓勵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業循環經濟。
3.健全科技服務體系,轉變傳統的林業經營方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發展林業循環經濟。首先,要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設備的先進性,改善生產技術,對林產品進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從而提高產品的生產率和合格率。其次,要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生產的各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依靠科學技術對資源進行充分、合理的利用,避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再次,有效地轉變傳統林業的經營方式,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揮林區其他資源優勢,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經濟的良性循環,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4.建立并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體系。
我國各地區對林業實施的限額采伐、憑證采伐、憑證運輸等管理制度,盡管對森林資源的管理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制度的執行需要大量管理人員,也存在很多漏洞,不能實現對林業的全面管理。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經營體系,不僅要控制企業對林木的采伐,還要控制和提高植被的修復率,避免森林資源的浪費。對于經營條件合格的企業頒發可持續經營認證,既有利于林業的經營管理,還能禁止私人的亂砍濫伐現象。只有建立并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體系,才能造就一個寬松、自律的森林經營環境。
5.注重開發林業旅游資源,加快發展林業循環經濟。
發展林業循環經濟,要積極推進綠色產業開發,大力開發林業旅游資源。首先,要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做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的保護工程,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總量,還要嚴格限制林木的采伐,杜絕亂砍濫伐,杜絕森林火災,杜絕病蟲害,以確保森林資源健康繁育。其次,做強林業旅游產業,積極打造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生態農家休閑旅游等,加快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實現資源增長、林業增效、居民增收的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發展林業循環經濟不僅是林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逐漸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也更注重保護森林資源。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要大力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改變傳統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只有森林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才能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玉梅.低碳經濟時代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解析[J].經濟視野,2014(3).
[2]張曉梅,張瓏晶.黑龍江省林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2(6).
[3]朱玉林,陳洪.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林業循環經濟研究[J].生態經濟,2007(6).
[4]徐寅杰.林業產業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構建與量化[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0(12)
循環經濟的論文范文二: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文章摘要】
暖通空調通風在已經發展的很高端的軌道交通中逐漸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并不是交通專業一家獨大了。畢竟人類對生活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恰好暖通專業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畢竟地鐵現在越來越廣泛,在交通運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暖通也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節能;空調;減排
1隧道的通風排煙
科學謹慎地設置防排煙設備以及出了問題狀態下進行合適的防排煙安排處理,對于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耗有著特別重大的影響情況。在軌道里面設置的排煙的設施是由地鐵的建筑所確定的。與地表上邊的建筑比較,軌道中通道的情況較為狹窄狹小,連通地面的疏散口少,離出口距離太遠會導致難以逃生。如果突然發生了火災,不單單是火勢蔓延很快,而且積聚的高溫濃煙很難自然消失,并很快的在地鐵隧道、車站內蔓延,給工作人員疏散群眾和滅火搶險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嚴重的威脅了乘客和搶險救援人員和地鐵職工的生命安全。經統計,北京地鐵自一九六九年至今的三十四年運營歷史中就曾發生過一百五十一起火災。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地鐵客車行至萬佛路東六百米處時,在隧道內因為車的下邊放弧引燃了車體起火,造成了三人死亡,三百多人中毒的重大事故。國內外軌道中的火焰災害的進程可以表明:客車和隧道不但會產生火災,發生了災難將難以進行有效的火災撲救和救援,很容易造成大面面積死亡的重大災難。根據國內外軌道火災的數據的計算,地鐵戰內發生火災時造成的乘客大量死亡,大部分是因為窒息和煙氣的中毒所致。而且地鐵是乘客高度的密集的公眾匯集地點,邪教組織、恐怖組織、對社會有威脅的人均有可能把地鐵作為恐怖事件的目標,人為造成破壞引起火災,那樣的話損失和影響會變得更為難以收拾。所以有地鐵軌道的國家,必須對地鐵的排煙設施保持重視,將排煙設施做為軌道最需要和最為重要的保護設施,在各自國家的各種地鐵暖通通風規范里面明確中明確提出了很高的設計規范和設置的規格,并且不出意外地再軌道的站臺和隧道都設置了排煙設施。從這一點就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出來在地鐵站臺、隧道科學地設置防排煙設施和事故狀態下合理地進行防排煙處理,然而對于減少對社會造成的人員經濟傷亡具有重要的意義。
2暖通空調在軌道中會提升軌道交通方面的節能減排
根據專家的講解,建筑設備環境工程的專業的設備在軌道交通所用的電腦室用地中有一半以上,而且建筑設備環境工程更是軌道交通中的位列第一的用能大戶,據權威的統計數據表明,河南的地鐵的暖通空調能量消耗占所有能耗的百分之五十,然而牽引能耗僅占百分之十八,華中地區的河南地鐵暖通專業占有四十百分之至四十五百分之,在北京地鐵占所有能耗的三十百分之。建筑設備環境工程為軌道交通營造安逸、簡單的健康環境的同時,因為他的不同于其他專業的獨特的風格屬性,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中必然可以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能耗降低的余地也會有巨大的空間。綜上所述,這個行業的使命感加速了建筑設備環境工程專業不斷的創新和進步,因為空調暖通在軌道交通中扮演的不一般的角色,建筑設備環境工程行業必將會變得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引人注目!!總而言之在所有建筑設備環境工程專業人士共同努力之下,建筑設備環境工程專業將為國家的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而軌道交通的八千億投資,也將拉動空調暖通的快速的進步!
3軌道中的空調
地鐵可以按照不同看法分類,可以劃分為地鐵和地面鐵路;按照它使用的軌道的輕重可以分成重軌和輕軌。一般情況來講,運著送的客流量大的情況走地下,稱為地鐵;運量客流量小的或者主要再走地面的為輕軌。地鐵本身具有運送的客流量量大、污染程度小、簡單迅捷的特點。相對來說,地鐵的運送的能大,基本上不會被地面上的氣候和交通所影響,但是造價太高;輕軌的運送量較小,但造價會比地鐵低不少,不過受到地面上的交通和氣候的影響會很大。軌道里邊的空調是舒適性空調內的一部分。但是地鐵大概就與地面環境隔絕,室外的大氣的濕、溫度只對軌道站的空調中負荷有著間接的影響。其空調負荷的計算和空調設計參數的選取與常規舒適性空調不一樣。軌道站內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員外,其它的員工只做短暫行的留下。為了節省資源,僅僅考慮乘客有短時間的安逸環境就行。從而人類身體對周邊環境的溫度有突出感覺的溫差在2℃網上,乘客從外界進入軌道站,就得經過一個從外界環境溫度慢慢變化到站內溫度的過程,只有這樣人類身體的感受才不會產生突然冷突然熱的感覺。從地鐵站的空氣調節的各種負荷的組成能看出來,軌道站的主要熱量源頭來自地鐵,只有在等車臺使用隔離門將列車與等后臺公共區隔離開時,車站內的冷負荷就可以減少為開/閉式車站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較小的軌道的統計做了研究的情況下,軌道總的管理的統計小系統有著統及表格簡易、活躍的自定義的模式以及自動的思維推理的判斷,并且對于報表的月線留下的信息的回復提供了可以清晰可見的方法。為了可以再各種環境順暢運行,對于資料等的上交接受也做了相應的不同方案,并且所有的設置實現數據化,可以通過簡單的人機對話進行設置。地鐵隧道按地點通風可以不一樣劃分為站臺軌道通風系統和隧隧道通風系統,按照系數形式可分為關閉和開啟。開啟式系統是直接將車輛行駛發出的隧道內的熱風直接引到室外;車輛運行時產生將站內空調冷風引入隧道,列車停站時,排出列車剎車和頂部空調產生的熱量,在列車下邊和上邊設置局部排風系統。
4結束語
畢竟人類對生活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恰好暖通專業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畢竟地鐵現在越來越廣泛,在交通運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暖通也變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電采暖散熱器(JG/T236-2008).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付林.熱能動力工程.熱能動力工程雜志社,2012.
[3]王淮等.煤氣與熱力.煤氣與熱力雜志社,2013.
循環經濟的論文相關文章:
2.經濟應用論文
4.環保經濟發展論文
循環經濟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