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加快發展,在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業經濟管理是農業經濟管理理論的組成部分。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畜牧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畜牧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篇1
淺談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策略
【摘要】 發展地區畜牧業的循環經濟可提高糧食產量。減少污染、開辟新能源、增加農民收入。可參照禽-糞-飼料、畜-糞-漁-果、畜-沼-菜、草-畜-草等的循環模式發展。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宣傳、調整農牧業結構、秸稈過腹還田、先行示范、逐步推廣、堅持外延擴張與內涵提高相結合等。促進欠發達地區畜牧業循環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 畜牧業循環經濟 模式措施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經濟增長模式。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過程,要求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為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畜牧業是農業的轉化產業,上連種植業,下連運銷加工業,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畜牧業在全省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對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意義深遠。
l.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1.1 是提高糧食產量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食糧畜禽數量大增,隨著農村種植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建設的日益擴大,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今后糧食的增產只能靠提高糧食單產來實現。現階段,為了提高糧食單產,大量的使用化肥,一是導致投入的邊際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上升;二是土地板結,地力下降,致使糧食單產很難有大的提高。有效利用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料不僅能夠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地有機物質含量,而且還可大幅度地提高糧食的產量,真正達到以農養畜,畜返哺農,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1.2 有利于開辟新能源,緩解農村燃料緊缺
燃料問題關系到農民的基本生活,影響到農村環境改善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目前,農戶燃料以煤、柴、秸稈為主,成本高,污染大,一些地方因燃料缺乏而砍林木、挖樹根、鏟草皮,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破壞。畜禽的代謝物――糞尿,是較理想的沼氣原料,沼氣的熱值較高,5000J/m3,相當于lkg原煤或0.7kg標準煤。據測算,每頭牛的糞便每年可產沼氣600m3,相當于500kg標準煤,如果合理應用,相當于每頭牛直接增加經濟效益300元以上【l】。利用畜禽類糞便生產沼氣,是解決農村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1.3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動物糞便不能有效利用給農村環境帶來了較大污染。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對畜禽糞便進行再處理、再利用,可大大減少空氣臭味和蚊蠅、病菌的滋生,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保障人畜健康;秸稈過腹還田、循環利用,可減少以往焚燒秸稈、隨意丟棄秸稈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凈化農田和大氣環境;擴大人工種草、減少林木砍伐,可盡快恢復林草植被,保持水土,凈化空氣。
1.4可形成新的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據統計,目前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極低,70%的農作物秸稈被當作垃圾燒掉。農作物秸稈和糧食一樣都是重要的農產品,是發展食草畜禽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加大農作物秸稈的開發力度。發展秸稈飼料【2】。如果將農作物秸稈全部開發,全市可增加幾十個加工廠,增加上千人就業,每畝農作物秸稈還可增加數百元的經濟收入。
2.全省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模式
在畜牧業的發展上,應轉變方式,變可持續增長為可持續發展,把畜牧業和農業、加工業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形成畜多-肥多-糧多-畜多的良性循環。根據全省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我省畜牧業循環經濟可走如下發展模式:
2.1禽-糞-飼料(有機肥料)循環
該循環就是將雞糞作為飼料原料,雞糞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蛋白質等可利用有機物質,將鮮雞糞晾干,再用雞糞膨化機進行膨化即可。膨化出的雞糞不僅無臭味,而且色澤淡黃,有炒香味,可替代糧食飼料喂養畜禽。用同樣方法制成有機肥后,可完全替代化肥,而成本僅是尿素價格的一半。
2.2畜-糞-漁-果循環
該循環就是將畜禽糞便稍加處理(消毒)后,直接撒人魚塘,捕魚后,用魚塘水澆灌果樹,實現三贏【3】。此循環已被全國許多地區應用,效益十分顯著,不僅降低了養魚成本,而且減少了果樹的施肥量,提高了果肉含糖量。
2.3畜-沼-菜循環
經測算,每頭標準畜可年產600多立方沼氣,產生的沼氣可以解決農戶照明和生活燃料需要。除了將沼氣用于生活之需外,還可把富余沼氣通人種植蔬菜的大棚里,用于冬天增溫,還可把沼液、沼渣作為蔬菜使用的肥料,用此肥料所生產的蔬菜能達到綠色要求。
2.4草-畜-草循環
種草養畜是提高畜牧業效益和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群眾認識到其效益。用牧草養奶牛,經濟效益比種糧食高,并且能提高乳脂率,還能大幅度提高產奶量。
3.全省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主要措施
我們認為,現階段我省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可采取如下措施:
3.1大力宣傳,提高農民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意識
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主戰場在農村,只有讓農民明白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科學道理和綜合效益。農民才能轉變為自覺行動。因此,要通過大力宣傳教育和技術的普及來提高廣大農民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要積極引導科技人員進行畜牧業清潔生產和資源再利用開發研究,并在農村搞好模范試點,推廣和普及畜牧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3.2 調整農牧業結構,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資源開發為依托,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退耕種草和飼用玉米面積。基于目前約三分之一糧食用作飼料的現實和飼料糧需求持續增長的趨勢,應按人畜分糧的要求,對現有的種植結構進行調整,把飼料生產納入種植計劃,促進土地產出效益的最大化。改變過去種玉米以收籽實為主的傳統,把青貯玉米、高蛋白玉米等專用玉米的種植作為調整玉米品種的主導方向.以解決冬季多汁飼料缺乏問題。
3.3 推行秸稈過腹還田,提高秸稈的飼料利用率
目前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的途徑主要有:秸稈直接還田、秸稈堆漚還田、秸稈氣化作能源、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等【4】。上述方法,有的生產成本高,有的技術尚不成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現階段秸稈利用問題。秸稈過腹還田,在我國目前是一項技術上最成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好的利用方式,具有秸稈利用量大、節約飼料用糧、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農牧業良性循環等綜合優勢。
3.4先行示范,逐步推廣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相關的技術如何配套、工作如何開展,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完善。應盡快選擇一批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鄉村,通過財政扶持,先行試驗示范【5】。在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上,應以資源利用量大、覆蓋面廣、技術成熟、投資相對較小的秸稈過腹還田、新式沼氣池推廣等為主進行示范,取得經驗后再在全市推廣。
3.5堅持外延擴張與內涵提高相結合
發展循環畜牧業,必須改變現有生產方式,由注重數量和規模的粗放式外延發展,轉變為數質并舉的集約型發展【6】。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把發展重點放在促進畜牧業規模成長和質量提高上及有效物質循環利用上,依靠科技進步,注重產業升級和功能開放,真正使可利用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畜牧業循環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母瑾,王林喜,邱清廉.重視解決“養牛致貧”現象[N].北方經 濟報, 2005-Ol- 12.
[2] 滕有正,鳥海芝.草原循環經濟與畜牧業產化經營[J].內蒙古 財經學院學報, 2007,28(1):25-28.
[3] 林天鋒.努力確立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J].中國青年政治學 院學報,2005, 22(5):97-101.
[4] 林向紅.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7,23 (1):23-26.
[5] 郝繼明.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著力點[J].貴陽學院學報,2007,2 (1):50-54.
[6] 劉學敏.循環經濟機制與模式研究[J].經濟縱橫,2007,23(1): 21-22.
畜牧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篇2
試談發展現代畜牧業管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摘要]本文就發展現代畜牧業管理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具體的發展措施,以此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畜牧業:管理:經濟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加快發展,在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業發展取得的成績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前,我國畜牧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已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方向。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管理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一)建設現代畜牧業有利于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
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現代畜牧業建設的進程和水平。畜禽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是現代化畜牧業的重要特征。現代畜牧業要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發展,以發展高效、生態、品牌畜牧業為目標,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建設現代畜牧業,要通過改善生產環節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規范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使用,擴大優質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畜產品,提高畜禽的生產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加入WTO以后,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為我國在世界范圍內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供了可能。建設現代畜牧業,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根本措施,通過建立優勢產區,以畜牧企業為龍頭,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外向型畜牧業,不斷提高我國畜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畜牧業與消費者健康畜牧業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深遠,可以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分析。
從積極影響來看,畜牧產品消費大大有助于人們的健康。從不利影響來看,主要是畜牧業生產中的公共衛生問題,如藥物殘留的影響(瘦肉精、抗生素等),動物疫病的影響(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產品的安全性如何,飼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發展現代畜牧業,就是通過舍飼化、集約化和企業化,一方面更好地促進生產發展,提供出更多的畜產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藥物科學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種動物疫病,從而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三)建設現代畜牧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增加農民收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目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增加農民收入,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畜牧業,是新階段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2005年全國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已達600多元,占到現金總收入的30%,在一些畜牧業主產省超過了50%,四川省已超過60%。建設現代畜牧業,可以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水平,不斷增加農牧民的收入。大力發展畜牧業,不僅有效轉化糧食和其他副產品,而且帶動飼料工業、畜產品加工業、獸藥、食品、制革、毛紡、畜牧機械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目前,我國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勞動力達1億多人。2005年與我國畜牧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飼料工業、畜產品加工、獸藥等產業的產值超過了8000億元。2005年飼料工業的產量達到1,07億噸,占全球總產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產值為2742億元。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為繁榮經濟的重要途徑。
二、不斷提高發展現代畜牧業管理水平,實現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目標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個基本要求,積極發展畜牧生態養殖和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一要突出抓好優質高產人工牧草、飼料作物生產基地建設和農副秸稈加工利用,不斷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二要著力搞好天然草地恢復與建設,充分發揮草地生態屏障功能,推動畜牧業穩定發展。同時,牧區和半農半牧區要充分利用冬閑地突出抓好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及糧草輪作的種植。加強草原防火、鼠蟲害防治、對草原災害、草原糾紛和草原違法處理率達100%;及時監測、及時治理、減少損失,提高草地生態建設服務能力。三要著力推行畜禽清潔生產,狠抓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要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運用生態養殖新理念、新工藝,積極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無害化處理及利用等生態養殖技術,大力推行豬沼果等循環經濟模式,建立以畜牧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生態體系,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相互促進和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化經營是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關鍵。
產業化是保證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產業化經營一頭連著國內外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使生產、收購、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一系列過程緊密銜接,環環相扣,可有效地將分散的個體生產與市場聯結起來,既可以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又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環,解決畜牧業效益低的問題。
(三)堅持科學管理這個理念,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強畜牧業發展后勁。
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科技興牧的第一要務,加快畜牧業科技體制和獸醫體制改革,著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畜牧獸醫人才資源配置,加大對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人員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加快現代畜牧科技知識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采取多種形式,培養懂管理、善經營的畜牧企業家,帶領和幫助農牧民發展畜牧生產。深入開展科技進村入戶行動,增強農民應用科技、掌握職業技能的能力,讓傳統農民轉化成現代農民和現代農業企業家,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發展高效、低耗的現代化畜牧業,盡快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科技進步是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支撐。
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既能降低生產成本,又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保護環境是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根本?在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從而達到保護日益稀缺的環境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的目的。
(五)加速畜牧產業化經營。
要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通過發展畜牧業實現持續增收的能力。要鼓勵加工企業通過機制創新,建立基地、樹立品牌,向規模化、產業化、集團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提高畜產品加工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通過發展產業化經營,將初級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地聯系起來,各環節利益統一起來,形成良性循環。更主要的是通過聯結加工,進一步拓寬市場,增加系統的整體效益,企業發展,農民收益穩定,消費者滿意。這是現代畜牧業的基本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設現代畜牧業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是光榮而又神圣的事業。因此,積極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方略,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不斷加大畜牧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是積極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畜牧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